建文帝是因为无将可用才败给朱棣的吗事实证明并不是这样的

2404

还不知道:建文帝真的无将可用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是我国史上唯一一位能在 成功造反的王爷,而且还是在开始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对于朱棣能赢得“ ”的胜利,击败建文帝登基,后世普遍认为其中一个很大原因就是 为了子孙能稳坐江山而屠戮了太多开国功臣,其中不乏很多能征善战的武将,导致建文帝“无将可用”,最后连 这等草包也能担任大将,颇有“蜀中无大将, 为先锋”的感觉。

image.png

但事实真的如此,建文帝真的是“无将可用”吗?

如果拿建文帝时期的武将与猛将如云的 开国时期相比,自然是比不过的,但也绝对不是无可用之才,只是建文帝的用人水平确实不怎么样,重用了不该用的人,同时又把该用的人用错了。


耿炳文是洪武时期的老将,曾屡立战功,是少有的没有被屠戮的开国武将。虽然在靖难之役时耿炳文已经是65岁的高龄,不过他是当时朝中最有资历和威望的武将了。在靖难之初,建文帝任命耿炳文为北伐燕王朱棣的统帅,领兵30万。

image.png

耿炳文像

按理说任命耿炳文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为主帅这个决定也算是合理,只是年少的建文帝忽略了一点,为什么当年朱元璋屠戮了那么多功臣 ,却要留下耿炳文呢?

这是因为耿炳文是一名善于防守而不善攻的将领,朱元璋把他留下对稳固大明江山有好处同时又不会构成很大的威胁。对于守城,耿炳文的水平可以说是炉火纯青,当年就是他挡下 的不少猛攻,极大地牵制住张士诚的兵力。不过他的进攻能力与他出色的防守能力相比,就显得太平庸了。建文帝让他主动出击,同时对手还是出色的将领朱棣,最后耿炳文还是败给了朱棣。

image.png

耿炳文即使比不上徐达、常遇春、蓝玉等开国名将,也算是一位身经百战的优秀将领。他绝非无能之人,如果建文帝能再给他多点时间,让他成功收缩战线,起码固守不成问题。关键在于建文帝没有了解清楚属下的优劣处,没有让他们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优势,怎能不败。

李景隆

李景隆是开国名将 的儿子,经 黄子澄推荐,建文帝让李景隆接替耿炳文任北伐统帅之职。建文帝和黄子澄他们认为虎父无犬子,对李景隆寄予厚望,让他统领五十万大军,希望他能一举歼灭朱棣的燕军。

朱棣在得知对方的新主帅是李景隆后,却显得非常高兴:“李九江,豢养之子,寡谋而骄矜,色厉而中馁,忌刻而自用,况未尝习兵,见战阵而辄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之矣。”

image.png

李景隆像

事情证明,李景隆并没有让朱棣“失望”,他在靖难之役的表现确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草包。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 ,还自己丢下大军落荒而逃,葬送了几十万大军,极其荒唐,从这以后朝廷的南军和朱棣的燕军双方的攻守之势也开始转换了。

而犯下如此大错的李景隆,竟然没被处斩。当时李景隆被撤职返京后,朝中曾有多名大臣联名上书要求诛杀李景隆,以谢天下。可是建文帝对此一概不听,不但没有诛杀李景隆,甚至还让他继续领兵守护京城。事实证明这又是建文帝的一步臭棋,日后当朱棣的大军到达京师时,手握重兵的李景隆,却直接在金川门打开城门投降,迎燕王进京。

如果说建文帝使用耿炳文的失败有点背,那他任命李景隆为统帅就绝对是最大的败笔。对一个只会 ,并无实战经验的人,居然能让他担此大任,还领兵50万。除了黄子澄以外,建文帝背后还有多少谗臣让他任命李景隆,我们无从得知,只是建文帝最终能同意这个愚蠢的决定,那就是他无法洗刷的昏招。

更可笑的是当李景隆大败而逃以后,连举荐人黄子澄都恨不得把李景隆碎尸万段的时候,建文帝还一错再错,把这样的“定时炸弹”留在身边。最后真应验了朱棣的说法,用李景隆,是“自坑之矣”。

image.png

盛庸

盛庸本是洪武时期的都指挥,在靖难之役时先后任耿炳文和李景隆的参将。在李景隆一败再败,一直南逃之时,盛庸整合残兵败将,死守济南,让燕军围攻三月不下,并乘夜奇袭,大败燕军。自此以后盛庸才得到建文帝的注意,并正式被任命为平燕将军。

本是参将的盛庸在成为主帅以后,可是替南军一雪前耻。在济南一战大胜以后,又在东昌击败朱棣,还斩杀了朱棣多名将领。这位之前名不经传的参将让久征沙场的朱棣吃尽苦头,使燕军一度陷入困境,可惜在后面的持续交战中,盛庸逐渐不敌,南军大势也是每况日下。

image.png

任命盛庸为主帅,可以说是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上最正确的军事决定。不同于对李景隆的麻木信任,盛庸在济南大捷以后才得到建文帝的信任。而盛庸虽然本是名不经传的参将,可是他却在危难之际展示出自己卓越的军事能力,虽然在与朱棣交战后期逐渐有所不敌,但总体来说也是互有胜负,盛庸最少也是一位合格的将领。如果在李景隆葬送几十万大军之前,在南军还有绝对优势之时,盛庸就是被任命为南军主帅,或许最终结果会完全不同,当然历史并没有如果。

徐辉祖

徐辉祖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长子,不过他与同为名将二代的草包李景隆不一样,他可是有真才实学的,除了盛庸以外,他也是燕军非常忌惮的将领。

image.png

徐辉祖像

在靖难之役中,徐辉祖曾于白沟河之战中率军殿后,成功掩护李景隆撤退,全师而退,后又在齐眉山大败燕军,还斩杀了朱棣的几名骁将,一时南军士气大振,燕军陷入窘境。

不过在获得大胜后,徐辉祖再也没有大展身手的机会,因为在他大胜后不久就被朝廷召回京师,理由居然是“燕军已兵败,京师不可无良将”。徐辉祖被调走后,燕军乘势作出反攻,总兵何福被迫撤退,淮北军陷入孤立无援之势,最终也被燕军大败,从此局势再度逆转,南军这边可以说是大势已去。

image.png

虽然建文帝在前期用人方面的失误让南军消耗了不少的兵力,丧失了大好优势,但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机会扳回一城。在徐辉祖领兵大败燕军时,他一度有机会乘胜追击,扩大战果,扭转局面,可是建文帝竟然选择在这个时候召回了徐辉祖。“燕军已兵败,京师不可无良将”的理由只是朝廷的一种说辞,怕真正让建文帝忌讳的是徐辉祖是朱棣妻弟的关系,这其中怕是又受到了朝中的谗言影响。

其实对于徐辉祖的忠心,建文帝完全是杞人忧天。因为在朱棣正式造反之前,徐辉祖便察觉到异常,还多次向建文帝建议扣留朱棣的儿子做人质,徐辉祖的举动可以说是为了建文帝 了。只是后来因为建文帝听信了黄子澄等人的意见,怕这样做会“ ”,最后才作罢。而在朱棣造反以后,徐辉祖也是不遗余力的领兵作战,还取得了大胜。可是建文帝不能明辨是非,还听取了朝中的谗言,在关键时候调走了徐辉祖,等于自断一臂。不得不说,这真是建文帝一而再,再而三的“烂操作”,把原来的一副好牌彻底打烂了。

image.png

结语:

耿炳文、李景隆、盛庸、徐辉祖这四人都是靖难之役中曾与燕军交手的将领,但建文帝对这四位将领的使用,只有盛庸的安排算比较合理,而其他三位要么他是没能发挥出将领的长处,要么是把重任放在了一个草包身上,又或者是忌惮有才能的人选,把他临时调走。四位将领,用错三位,在朝中更是宠信黄子澄、 等腐儒无能之辈,昏招频出。

建文帝虽为人宅心仁厚,但用人水平确实有限,按照他的用人方法,估计兵仙 在他手下也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这点上建文帝他比不上朱棣,与 相比更是差之甚远。按照他的领导水平,就算在大好优势的情况下被翻盘了也不冤,他算是把一副好牌彻底打烂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李豫对沈珍珠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厚为什么死后三年都不舍得下葬呢

李豫对沈珍珠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厚为什么死后三年都不舍得下葬呢

清朝顺治皇帝第七子:爱新觉罗·隆禧生平简介

清朝顺治皇帝第七子:爱新觉罗·隆禧生平简介

杨坚是开国皇帝为什么不能叫隋太祖?历史上的隋太祖是谁?

杨坚是开国皇帝为什么不能叫隋太祖?历史上的隋太祖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