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对王朝的兴衰有何影响?为何气候的变化会引发农民起义?

4484

你真的气候变化能引起朝代更迭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我国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农牧业生产。中国过去2千多年气候冷暖气候变化,与王朝兴衰有着强关联,大凡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人口增长疆域扩大的王朝,都会恰逢气候暖期。

而 ,农民起义,还有外族入侵的分裂混乱年代,则大都属于中国历史上的气候冷期或者变冷期。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外患是 的入侵,在寒冷干旱期,北方游牧民族会面临水草枯竭,生态恶化的威胁,所以会向农耕地区扩张。而且中原王朝越早于游牧政权建立,被游牧民族征服的可能性就越高。

image.png

每个王朝初期,由于刚刚经历了长期的战争,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资源相对比较丰富,食物供应也比较充足,因此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随着人口的增加,各生产要素报酬逐渐降低,食物危机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王朝随之衰亡。

而经历过战争、饥荒之后,人口危机消失,新的王朝又可以经历下一轮的循环。在中国古代由于缺乏工商业活力以及科技突破,使农业社会常常处在马尔萨斯陷阱当中,线性增长的生活资料不能满足指数增长的人口数量,就会发生贫穷与战争,从而形成“王朝周期律”。

image.png

气候对汉王朝的影响

秦汉时期是有记载历史上第一个温暖期,当时黄河流域都能够种植稻米、竹林等亚热带植物,据《 》记载:“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今天只有南方才有的桑麻与竹子,能够种到山东还有陕西渭河流域种植,说明当时气候要比今天还要温暖。 时期,今天一片沙漠的塔克拉玛干地区,都能够种植农作物,这也是秦朝之所以强大的原因。

到了 时期,温暖期持续,经过“ ”,社会稳定,边疆也多年没有战事。 凭借多年积累下来的物质保障,主动出击将匈奴人驱逐到西亚和东欧地区。

image.png

东汉光武帝时期,匈奴遭遇了罕见的蝗灾,匈奴内部也分裂为南匈奴与北匈奴,东汉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南匈奴再也撑不下去,于是向东汉求助,之后光武帝向南匈奴资助谷物2万5千斛,牛羊等牲畜近4万头。

从公元元年开始,整个地球迎来了小冰期的相间隔冷期,也就是大周期中的一个小周期。随着南匈奴的归附与南迁,东汉 两次帅军出击匈奴,并在今天的阿尔泰山地区击破匈奴主力,随后招降北匈奴30多万人,也让大汉彻底击败了匈奴。

image.png

但是从西汉成帝四年起,气候进入寒冷期,出现了“四月雪,秋桃李实”。而且中国历 入了长达300多年的汉末魏晋 的乱世。

根据竺可桢《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研究发现,这场从北向南的冷期,在公元4世纪到公元5世纪,平均气温比现在要低3摄氏度。如果平均气温降低1摄氏度,中国的降雨带就会向南移200-300公里,而且降雨量也会减少100毫米,当时山西与河北地区,则向南移动500多公里。

image.png

降雨带南移意味着农耕区向南移动,可耕地面积也会相应减少,随着粮食减产,饿殍遍野,不仅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大量汉人南迁,北方的游牧民族纷纷进入汉人地区。

东汉初期,汉朝允许南匈奴迁移到今天内蒙古五原地区,鲜卑族则从大兴安岭地区迁移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除了匈奴和鲜卑,还有羌、氐、羯等少数民族也纷纷南下。这股移民浪潮,在西晋时期达到高潮,关中地区有近一半的少数民族。

当然大量汉人的南下,也是东吴以及蜀汉之所以强盛的主要原因。而 等少数民族武装,也是曹魏家族能够平定天下的重要军事力量。

image.png

唐王朝的兴衰

进入公元600年,隋唐时期,我国气候结束了近600年的寒冷期,进入了温暖期。 天宝年间,长安甚至长出了橘子树,而且还有竹林。良好的气候条件,让农作物可耕作时间延长,复种的指数也提高,产量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增长,经济实现了较快的发展。

但是从公元8世纪开始,北方气候转冷,冬季季风使得东亚气候变得干旱少雨。据《 ·五行志》记载,在之后的290年间,发生了75次大旱,40余次的饥荒,几乎是两年一小旱,三年一大旱。

image.png

贞观元年,唐太宗曾经诏令饥民可以去其他州自由觅食。高宗时期,34年里共计发生了12次的大旱,东都洛阳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景象。长时间不下雨,给漕运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尤其是是长安的粮食供应。唐朝时期,由于大量的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长安是政治中心,扬州是经济中心。

扬州是江南漕运的集散中心,物资由扬州经运河、汴水、黄河、渭河运到长安。 冬季季风很强,夏季季风很弱,造成黄河、长江两水流域同时或交互出现大旱。

image.png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黄巢进入长安,称帝建国,唐王朝也就不绝如缕了。连年大旱,致使财政拮据,引起了中央与藩镇之间争夺赋税的斗争。藩镇动辄截留地方上交中央的赋税,养兵自重,造成“内轻外重”的局面,中央集权被大大削弱。据史料记载,当中原遭遇特大自然灾害时,边陲少数民族酋帅乘乱而入,劫杀掳掠。

image.png

清朝气候的影响

清朝时期气温要比今天低1到2摄氏度,在农业并不发达的 ,低温带来的自然灾害,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清朝由于番薯和玉米的引进,大部分时间人口都要比前朝要多,到了19世纪中叶,甚至达到历史最高的4.4亿人。

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缓慢,进入康乾时期,人口实现快速增长,整个增长一直持续到 爆发前,在太平天国以及列强侵略战争之后,人口下降了1/5,直到清朝末年,“ 中兴”时期,人口才恢复到鼎盛时期的数量。

image.png

清代人口增值率相比前朝有明显增大,在清代农业技术没有重大革新的情况下,人口的膨胀导致马尔萨斯危机。从19世纪开始,清朝的气候变冷,农民起义变得频繁。当然饥荒是起义的一个重要因素。

image.png

为何气候变换引发朝代更迭

历史上,北方的游牧民族以畜牧业为主,寒冷干旱的气候不利于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同样也不利于游牧民族的发展。如果气温下降2摄氏度,牧草的生长周期就会缩短40天,导致草原的产草量大幅下降,迫于生活压力,游牧民族必须南下。

而中原地区的汉人,则因为粮食产量的下降,导致国力衰退,再加上农民起义不断,所产生的内耗,也将国库耗空,因此无力抵抗游牧民族的进攻,只能南撤,于是游牧民族侵占汉人的农田,农牧分界线南移。

image.png

当气温回升,农业生产稳定之后,粮食产量提高,如果再遇到英明的君主,不折腾,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国力会逐渐强盛。于是就会对北方的游牧民族展开强势的进攻,收复失地,于是牧场变为农田,农牧分界线又会向北移动。

同时汉人地区的经济中心也会受到气候的影响。当寒季到来,农业的重心就会向南移动,而南方的少数民族由于势力比较弱,当中原人民南迁的时候,不但很少起冲突,甚至还会给南方带来更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及先进文化。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不但建立了汉人政权,甚至主导了文化的方向。

image.png

在南宋时期,大量汉人迁入长江流域,造就江南的富甲天下,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经济重心的南移,表面看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大举侵犯,政治中心南迁的结果,实质上气候变冷才是潜在推手。

中国战争数目高峰期通常都出现在寒冷期,即天气寒冷时战争特别多。自唐末到清末三大战争高峰期,分别是元末以 为首的农民起义、明末以 为首的农民起义及 入侵、清末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均发生于气候变冷期内。

image.png

气候变冷影响农牧业生产,造成生产生活物质短缺,常常会诱发战争,这是人们迫于生存需求做出的必然选择。气候变冷往往伴随着干旱,导致农业生产水平下降,土地产出减少,农民无力承担赋税,造成社会矛盾。当矛盾被完全激化后,农民便 ,游牧民族乘虚而入,爆发大规模战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羊献容为什么会当过六次皇后?被唾弃千年

羊献容为什么会当过六次皇后?被唾弃千年

徐霞客为什么被称为“千古奇人”?他有没有妻儿?他的历史成就

徐霞客为什么被称为“千古奇人”?他有没有妻儿?他的历史成就

两汉是如何对匈奴作战的?揭秘两汉对战匈奴始末

两汉是如何对匈奴作战的?揭秘两汉对战匈奴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