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姜太公简介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姜太公钓鱼是怎么回事
2020
孔子:”许由,独善其身者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孔子口中所说的太公就是姜太公。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来形容姜太公是十分到位的,姜太公的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轰轰烈烈、神秘莫测。但是综观,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有极大的贡献,到明代万历年间,一度被许仲琳写进了神话小说《封神演义》里,从此,姜太公由人变成了神,并且为民间广为信奉。
在后世的小说《封神演义》和电视剧《封神榜》里,姜子牙是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的座下弟子,后奉命下山,扶周灭商,带领众神帮助周文王取得江山的故事,历经种种磨难,最终成就封神大业。这是小说和电视剧里的情节,在真实的历史上有没有姜子牙其人,而他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姜太公,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商朝末年人。因此,又有许多人称其为姜子牙,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地所以又称吕尚。待姜子牙出身的时候,家道衰落,早比不上从前了。据相关文献记载,姜子牙曾做过屠夫、小商贩,曾屠牛朝歌,卖食棘津,还有的说他是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舍人也。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 ,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姜子牙未辅佐周文王前,生活十分潦倒、坎坷多磨。三十二岁时,因为商朝战争不断,他为了躲避战祸,跑到山上修道,经过四十年的苦修,回到了家乡,因为年纪大又没有一技之长,只好暂时投靠在朋友的家中。整日吼着要报国的姜子牙,却没有任何的作为,经常受到妻子的奚落与冷嘲热讽。
等了72年的姜子牙,终于等到了自己的伯乐。这个伯乐就是周文王。《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发生在商周时期,不知此故事是真是假。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相传姜子牙72岁时垂钓渭水之滨磻溪,遇到求贤若渴的姬昌侯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周文王看到一个老头在溪边垂钓居然钓钩是直的,让周文王很好奇这个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姬昌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请他坐车同归,并拜他为师,从此开始了他兴周灭商的人生道路。因此,有了众所周知的俗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中别人设下的圈套。
姜子牙博学多闻,尽心尽力辅佐周文王成就霸王之业,周文王也认定姜子牙是个圣人,因此称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姜子牙,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其中尤以军事为最,所以太史公言”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称得上兵家之鼻祖。
他辅佐帝王,兴国安邦,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多有建树。姜子牙建立齐国后首先以法治国,安定民心。司寇营汤阳奉阴违,受贿害民,并妖言惑众,姜太公就下令斩首,以儆效尤, 一时间齐国再也没有违抗命令法规的事情了,混乱局面迅速得到了安定。不到几个月,齐国就被姜子牙管理的井井有条;政治上推行尊贤尚功的政策。不分亲疏,而选拔有才能的人做官,开创了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人才使用先河,让齐国的国力强盛起来;文化上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明政策,因地制宜,在不违背当地风俗的情况下,又能很好地宣传周礼的新制。经过姜子牙一系列的改革,齐国逐步由偏僻荒凉的小国穷国发展为雄居于东方的大国富国。
姜子牙半生寒微,择主不遇,飘游不定,但他能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等待时机,终遇明主,辅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兴周。时有”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之言,足见太公在周朝中的地位之重。因为姜子牙的努力,才有齐国的今天,也为后来的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