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李光弼居功至伟他的名声为何比不上郭子仪

4134

发布:2024-12-29 18:30:59  来自 浅夏丿初晴 觅知友会员

对 和 名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的平定,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三人功劳最大。战争初期,郭子仪率军光复两京;战争中期,李光弼与叛军对峙与洛阳、河阳一线;战争后期,仆固怀恩作为统帅发动了反攻,结束了历时八年的叛乱。

从整个过程来看,貌似李光弼并没有什么出色的战绩。其实这是人们对战争的误解,大家往往被战争所带来的热血与激情所感染,而真正赢得战争胜利的其实是忍耐与煎熬。

image.png

李光弼

至德二载(757)元月,是战争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正处于踌躇满志之时的 ,扩大地盘。命手下大将 率十万大军进攻太原。此时镇守太原的,正是 的李光弼,而他的手中,只有不满一万军队。

就靠着这一万军队,李光弼不但成功守住,还打退了史思明,并且歼敌七万。这一战,极大鼓舞了处在低潮之中的大唐军民。

乾元二年(759),唐军邺城大败,郭子仪替宦官鱼朝恩背了黑锅,被削去了兵权,李光弼成为唐军实质上的统帅。之后,他率领唐军与史思明在河阳对峙二年多,极大消磨了叛军的实力与锐气,为之后的反攻奠定了基础。

image.png

从这些功劳来看,李光弼可谓居功至伟,《新唐书·李光弼传》将他的战功推为“中兴第一”,其实也不为过。

然而,李光弼虽然立下了无数军功,为何郭子仪的名气却比他大得多?

其实,能够 ,在历史中赢得过人的名气,单单靠军功是不够的。

邺城之战,宦官鱼朝恩外行领导内行,纯粹瞎指挥,使大唐六十万大军狼狈不堪。而鱼朝恩却将所有的责任推到了郭子仪的头上,对此,郭子仪毫无怨言,默默地背上了黑锅。因为他明白,不是鱼朝恩与自己有仇,而是他的功高震主,已经不为 所容。此后的郭子仪,安心过起了寓公生活。

image.png

郭子仪剧照

广德元年(763),吐蕃二十万大军威胁长安,当时朝廷重兵还在扫除安史之乱的遗留问题,长安近乎空城。那一年,郭子仪已是六十七岁的老将,然而官场的斗争与皇帝的猜忌并没有磨灭他匡扶社稷,为国为民的信念。早已成为光杆司令的他,依然率领二十名亲兵踏上了保家 的征程。

随后,靠着临时召集的四千兵马,以一招虚张声势,吓退了吐蕃二十万大军。

而此时的李光弼,手握重兵却观望不前,面对皇帝的急诏,却徘徊不进。因为李光弼怕了,宦官的谗言令他心有余悸,皇帝的猜忌使他 。

image.png

郭子仪剧照

广德二年,平叛的大功臣,郭子仪曾经忠诚的下属仆固怀恩,因受不了皇帝无休无止的猜忌,终于起兵造反。老将郭子仪再一次踏上了征程。

仆固怀恩久经沙场,与回纥、吐蕃都有极深的渊源,掀起了巨大的风浪。如果不是意外的去世,对于大唐的打击一点不会比安禄山小。

郭子仪一个下属都能掀起如此大的风浪,那么以郭子仪的号召力,振臂一呼,将是个怎样的局面呢?怪不得 宗对自己的女儿,郭子仪的儿媳妇 说:“郭令公如果想当皇帝,这天下还能是我们家的!”

image.png

唐代宗剧照

那么,面对皇帝的猜忌,郭子仪就没有心寒?面对天下的诱惑,郭子仪就没有心动?

佛经有言:“智乃是非抉择,慧乃取舍定夺。”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面对猜忌,李光弼在反与不反之间犹豫不决,最后郁郁而终;仆固海恩以及李怀光则选择了反叛。而郭子仪则凭着永不会灭一腔热血,选择了“忠君爱国”这一在那个时代最为崇高信仰。

有这样一件趣事:郭子仪在京城的府邸门户大开,只有愿意,任何人都可进府一日游,甚至有人看见他伺候夫人与女儿洗漱。一时之间,此事在整个京城 。

儿子们脸上挂不住,来问父亲缘由。郭子仪说:“我们家光伺候的下人就有数千,难免引起大家的眼红与怀疑。如果府门紧闭,肯定有人构陷;府门打开,则证明我心底无私,没有 。”

image.png

郭子仪剧照

这件事郭子仪的办法固然高明,但如此举动的前提,便是真正的心底无私。

所以,郭子仪之所以流传千古,并不是因为他比李光弼会打仗;比仆固怀恩会当官,而靠的是他那永不熄灭的一腔热血与坚定的信念。(文:熊鱼自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抗金名将虞允文简介他是怎么死的?

抗金名将虞允文简介他是怎么死的?

汉文帝刘恒简介历史上刘恒的死因是什么?

汉文帝刘恒简介历史上刘恒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上谁能成为容止原型?刘楚玉有没有爱而不得过?

历史上谁能成为容止原型?刘楚玉有没有爱而不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