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明朝西学先驱李之藻是谁?他与利玛窦有什么关系?
3444
明朝的时候,天主教开始在中国传教,带来了许多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明朝的许多人都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打开眼界。例如,因为著写了《农政全书》而被后人广泛知道的徐光启。这部《农政全书》,与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并列为我国农学著述之两大丰碑。而那个时候的徐光启能够在仕途上节节高升,就是因为对西学的学习,掌握了兵器的研制等而受重视。
实际上,那个时候沉浸于西学之中的不仅仅只有徐光启,还有许多人。其中,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三人,被称为天主教中国三柱石。虽然为后人所熟知的只有徐光启,然而其余两人也是做了许多成就的。比如徐光启著有的许多书,有许多都是李之藻在旁协助而成的。李之藻和徐光启一起,翻译了许多西学著作,为中国的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那么,这个深藏功与名,不为人所知的西学先驱是什么人呢?李之藻,字振之,号凉庵居士,生于公元1565年,卒于公元1630年浙江仁和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是明代科学家、科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制炮专家,也是一个天主教徒。他学识渊博,精于于天文数学。《明史》评价他“晓畅兵法,精于泰西之学”,与徐光启齐名。
若说这一生,谁对他的影响最大,应该就是明朝来中国传教的传教士利玛窦了。利玛窦的知识学识,以及带来的器具东西都让他打开眼界。利玛窦初来北京时,李之藻刚中二甲进士,在北京任官。两人见面后,意气相投,李之藻对利玛窦多有照顾。为了表示感谢,利玛窦把欧洲式石制日晷赠送给李之藻。李之藻后来测得张秋的纬度为北纬35。5度就是用利玛窦送的日晷测的。《张秋地平日晷铭》说,以“土圭”进行测量,常有差错,却是西洋日晷准确。据说,他看到利玛窦带来的《坤舆万国全图》后,惊呆之余,给利玛窦提建议到将中国放在地图中间。这不是因为李之藻眼界狭隘,也不是天下之大唯我独尊的自大,而是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中国的朝贡体制。想来,就是在这一来一往中,两人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二者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李之藻跟随利玛窦学习天文数学等西方先进的知识,而利玛窦肯定也跟随李之藻学习过汉学,以及中国的体制要求。
后来,李之藻升到南京工部工作,在前往任职前,李之藻就病倒了。那个时候 ,李之藻是因为职位,居住在开州。而他的家人却住在杭州。这一病倒,身边便无人照顾。那个时候,大李之藻十多岁,并且还在病中的利玛窦毅然决然担起了照顾李之藻的责任。据说,李之藻病情一度极为严重,甚至还立下遗嘱,将自己的后事全权交给利玛窦处理。本来因为家中妻妾的原因,李之藻虽然学习专研西学,但并没有加入天主教。此次生病,利玛窦对他的悉心照顾,让李之藻大受感动,因此便在利玛窦的带领下,开始信仰天主教,圣名Leone。
本来以为自己此次病重,肯定极难痊愈,很可能就此西去。也不知是不是利玛窦的西洋药物,还是他的悉心照顾,原以为肯定会就此逝去的李之藻竟然奇迹般的好了。
李之藻病痊愈后,本来就在病中的利玛窦病情却因为劳累过度,而开始加重。因为此次病情严重,已经药石无救。公元1610年5月,这位给明朝众多士子带来先进知识的传教士,这位西学东进的先驱就这样悄然离世。他去世后,李之藻义无反顾的承担起了料理利玛窦后世的责任。
那个时候的西方人在东方自然是没有土地的,在中华大地去世的利玛窦,甚至没有墓地安葬。想到此事的李之藻,和其他官员一起积极策划向万历皇帝申请墓地,经过李之藻的不懈努力,万历皇帝最后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将北京的一块土地赐予利玛窦作墓地。
不仅如此,李之藻还自己出资购买了极为贵重的棺材,安放利玛窦的遗体,还请人绘制了利玛窦的画像供人凭吊。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人能够生死相托的情谊。这对莫逆之交的情分,不是今人能够想象的,我们所知的定只有其中之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