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唐朝第一位宰相,揭秘裴寂传奇的一生
1224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裴寂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公元617年, 于太原起兵,次年,李渊接受 的 ,正式登基,建立 。李渊称帝后,立即任命裴寂为 右仆射,称宰相。因此,裴寂成为了唐朝第一位宰相。
裴寂前半生 ,唐朝建立时突然位极人臣。他的一生大奸似忠,堪称幸运。
裴寂自幼父母双亡,由哥哥抚养长大,后来机缘巧合,担任
晋阳宫副监
。晋阳宫副监是个什么官职呢?这个需要解释一下。
时期, 被封为晋王,杨广因此扩建晋阳宫。后来杨广登基,晋阳宫就成了杨广在太原的行宫。偌大的宫殿,需要人来管理。于是就设置了正监、副监各一人,裴寂就是晋阳宫的副监。
那晋阳宫正监是谁呢?此人就是唐国公李渊。公元617年,李渊任太原留守,兼任晋阳宫监。实际上,裴寂虽然是副监,因为李渊是当地的军政一把手,事务繁多,整个晋阳宫还是由裴寂来管理。正是因为这层工作关系,裴寂和李渊的关系一直不错。
末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大隋气数已尽。 和晋阳令刘文静密谋起兵造反,担心李渊不同意,于是二人想到了裴寂。裴寂好赌,为了拉拢裴寂,李世民特地给了龙山令高斌很多钱财,让他在赌局上故意输给裴寂,裴寂 ,从此结下了李世民这个朋友。
《 》记载:
乃出私钱数百万,阴结龙山令高斌廉与寂博戏,渐以输之。寂得钱既多,大喜,每日从太宗游。
于是,李世民、刘文静、裴寂三人开始设下圈套,逼迫李渊谋反。一次,裴寂和李渊喝酒,故意将李渊灌醉,然后裴寂私自将李渊扶到晋阳行宫中睡觉,并且让两位宫女服侍。李渊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睡在行宫的龙床上,而且身边还有两位宫女,这可是灭族之罪!裴寂趁机劝说李渊:
今天下大乱,城门之外,皆是盗贼。若守小节,旦夕死亡;若举义兵,必得天位。
李渊此刻明白,自己犯了大罪,如果 一旦知道,李家将惨遭倾覆。与其这样,不如举兵自立。于是,李渊答应李世民和裴寂,起兵造反。
李渊起兵,需要招兵买马,更需要后勤支持。特别是粮草、兵器等都十分急缺。为了支持李渊起兵,裴寂打开晋阳行宫的仓库,将行宫中的十四万甲胄、九万斛粮食、五万段布匹,并且连同自己的全部家产都资助给了李渊。
可以说,裴寂不仅是李渊起兵的主谋,还是李渊背后最强有力的支持者。
再加上裴寂素来和李渊交好,李渊占领长安后,立即封裴寂为长史。后来李渊称帝,封裴寂为尚书省右仆射,担任宰相,李渊多次称裴寂是唐朝建立的“第一功臣”。《旧唐书》云:
高祖视朝,必引与同坐,入阁则延之卧内,言无不从,呼为裴监而不名。当朝贵戚,亲礼莫与为比。
也就是说,李渊上朝的时候,裴寂可以同坐,对裴寂言听计从,其他的开国功臣,没有人能与裴寂相比。
裴寂虽然功高,但其能力有限,武德二年,刘武周入侵太原,裴寂主动请缨,率军征讨刘武周。在介休之战中,裴寂 ,丢盔弃甲奔逃一夜,才逃到晋州,导致晋州以东的州县全部沦陷。
裴寂回到长安后,群臣激愤,李渊为了给众人一个交代,立即将裴寂下狱问罪,但不久,裴寂就官复原职,重新回到李渊身边。
裴寂身为宰相,在朝政上碌碌无为,他处理事务时漏洞百出,屡屡引起同僚不满。例如 刘文静对裴寂就十分不满。当初李渊起兵,最早是李世民和刘文静谋划,后来才邀请裴寂一起设下圈套,诱导李渊造反。但李渊称帝后,裴寂的官职、待遇、赏赐都超过了刘文静,引起刘文静的不满。
一日,刘文静在家中喝的伶仃大醉,醉酒后拔起腰刀,对着柱子乱砍,声称要把裴寂碎尸万段。这件事被刘文静的一个失宠小妾告发,说刘文静要造反。李渊得知后,立即捉拿刘文静,并且派裴寂、 、 一起审讯刘文静。李纲、萧瑀都认为刘文静并无谋反的迹象,连李世民也出面保全刘文静。裴寂知道后,暗暗向李渊进谗言:
''文静才略,实冠时人,性复粗险,忿不思难,丑言悖逆,其状已彰。当今天下未定,外有勍敌,今若赦之,必贻后患。''
裴寂认为,刘文静的才能和谋略都非常高,他的狂悖之言已经证实,如今天下未定,外有强敌,如果不趁此机会除掉刘文静,将 。
李渊听了裴寂的话,果断将刘文静抄家问斩。
裴寂当年劝李渊谋反,本身就是个投机主义者。接下来,他又嫉贤妒能,借李渊之手清除异己,刘文静因此而死。刘文静身为唐初功臣,被裴寂诬陷而死,裴寂因此被人称为“奸臣”。
李世民登基后,裴寂虽然还享受着较高的待遇,但在李世民心中,裴寂的地位并不及 、 等文臣,也没有登上凌烟阁功臣榜。贞观三年,僧人法雅以妖言惑众罪被处死,在调查法雅案时,发现裴寂曾多次倾听法雅的言论,李世民大怒,将裴寂免职,并勒令裴寂返回老家。
从 时期的“第一功臣”,到唐太宗时期的免职返乡,裴寂无言面对家乡父老。他哀求李世民,允许自己继续留在长安。李世民怒斥道:
“计公勋庸,安得至此!直以恩泽为群臣第一。武德之际, ,纪纲紊乱,皆公之由也,但以故旧不忍尽法。得归守坟墓,幸已多矣!”
——《 》
李世民的意思是:你的能力本来就很平庸,因为高祖 的原因才列你为功臣第一。你主政时,贪污盛行,朝纲混乱,都是你的过错。现在能让你平安回乡,已经算是对你的恩泽了。
李世民的这话有三层意思:
第一,否定裴寂的能力,
他担任尚书右仆射时“货赂公行,纪纲紊乱”,都是裴寂之错。
第二,否认裴寂的功劳,
说裴寂之所以被称为“群臣第一”,完全是因为高祖皇帝的个人爱好。
第三,驳斥裴寂的请求,
裴寂之罪,本应该处理的更重,念及他以往的稍许功劳,才让他安然回老家。
裴寂年过半百,在官场浸淫多年,听到李世民的话后,心里凉了半截,带上自己的家人和财产,战战兢兢离开了长安。
裴寂回到老家山西汾阴后,有一个叫信行的狂人见过裴寂一面,信行对裴寂的一个家僮说:“裴公有天子之相!”家僮听闻后,立即转告裴寂。裴寂不敢声张,暗中派人将家僮杀死。只是,被派遣的人心软,偷偷将家僮放走。不久,家僮因犯罪被官府抓住,为了保命,家僮将此事说出。李世民听闻后,大怒不已。怒斥裴寂结交妖人、知情不报、杀人灭口,将裴寂流放到四川静州。
裴寂已经60岁,垂垂老矣。到了静州之后,有人举报裴寂和羌人联合,举兵谋反。四川官员吓得够呛,立即八百里加急上报朝廷。谁知李世民得知后表态:裴寂不可能造反!
裴寂先被免官返乡,又被流放到四川,若是心中不平,举兵谋反,也不是不可能。 70岁时还发动了 呢。
可李世民一口咬定裴寂不会谋反,甚至都不愿意派人到四川去调查。
几个月后,有四川奏报,羌人作乱,裴寂率领家丁大破羌军,立下首功。李世民听闻后大笑,立即下旨召裴寂还朝。只可惜,裴寂没有走到长安,就病逝了,善终。
裴寂的确没有造反,李世民是如何断定裴寂没有背叛朝廷呢?
用李世民的话说:
“寂当死,我生之,必不然也。”
——《资治通鉴》
李世民的意思是说:
裴寂所犯之罪,本来是死罪。我留他一条命,对他有恩,他必然不会造反。
其实裴寂心里明白,他对唐朝的兴起有功,他只要不造反,李世民便会留他性命。况且,他年已六十,手中无兵,也不是将帅之才,他如果选择造反,才不是明智之举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