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明朝有名的工作狂人皇帝他们工作勤奋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2246
对 皇帝忙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我们现在可能觉得古代当皇帝的人真是好命,衣来伸手 ,整个天下都是自己的,那不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皇帝之中也有好有坏,有的是懒鬼,有的却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今天我们要谈论的便是明朝皇帝中有名的工作狂人—— 父子,他们工作之勤奋可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方,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休息?放假?不存在的!
一、懒皇帝
明朝的皇帝,特别是中后期的皇帝,一个通用的评价,就是懒。
一辈子躲在宫里极少上朝的,就有好几位。
就好比一个人在单位里成天不坐办公室一样。而业余爱好玩出花样的,更有好几位。有会骑马打仗的( ),会炼丹修道的(明世宗),会鉴定珠宝的( ),会干木匠活的( )。
以至于很多后世史家说到这里,无不痛心疾首,说明朝皇帝投错了胎,换个行业肯定标兵。就是不会当皇上。
换个行业是否当标兵,这个不好说。但是否会当皇上,还是事实说话,明朝皇帝会玩不假,但玩一辈子却还能保证国事稳定的也多。举报
更重要的是,这些皇帝哪怕玩到脚抽筋,依然牢牢捏住大权。就冲这点说,这些爱玩的家伙,其实各个会当皇上。
只是,说到懒这条,如果 朱元璋泉下有知,不知道会怎么想。
儿孙这么懒,真不是他期望的那样。
二、工作狂
但你可知道,明朝早期的几位皇帝,其实一直都很忙,因为朱元璋为明朝设计的,是一套中国古代空前独裁的君主专制体制。
首先是取消了中国有千年传统的宰相制度, 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按照朱元璋自己的话说,就是皇帝既要坐朝,又要理政,从此政令通畅,上通下达。
于此同时,在汉唐时代 的宦官集团,到了明朝也惨遭废武功,明朝宦官机构庞杂,部门之间相互掣肘牵制,同时朱元璋在宫门立铁牌,严禁宦官干政。
而地方 的隐患,也被朱元璋剪除,地方行政权力一分为三,各省处理民事有布政使,处理司法工作有按察司,处理军事战事有指挥使,这就是明朝特色的地方“三司”制度,三司不相统属,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
而最容易直接造成叛乱的兵权问题,也被朱元璋肢解。明朝的军队,实行的是 度,也就是国家划拨土地给军队屯田,军队自己种地养活自己,既不花国家钱粮,国家更能通过控制土地的方式,牢牢控制住士兵的饭碗。
同时在士兵的统属上,明朝的“国防部”兵部,掌握着任命军官以及调动军队的权力,但是并不拥有对军队的直接管辖权。
而明朝的军事机关五军都督府,拥有对军队的管辖权,但是却不具备人事权和调度权,这样双方相互牵制,谁也无法独立控制军队,只能老老实实对皇帝负责。
这一番体制妙处多多,取消了宰相制度,前朝宰相专权欺负皇帝的事情不可能上演。
而设立三司制度,前朝藩镇割据乃至脱离中央的事情也不可能上演,禁止宦官干政,前朝 甚至操纵皇帝废立的事情同样不可能上演。而肢解了军队指挥权与管辖权,前朝权臣专兵,叛乱中央的事情更不可能上演。
如此一来,所有可能的实权部门,权力都被朱元璋一拆再拆,整个官僚体制相互制约掣肘,谁也不能独大,所有的实权官员,都只能老老实实对皇帝负责,谁也不能越过皇帝自行其是,也就谁都不能威胁到老朱家的家天下。
但真正做上了皇帝才会发现, 的日子,其实是不好过的,就好比是现代社会里,一个人早晨起来刚睁开眼睛,甚至还在睡梦中,电话就开始想个不停,每天有成千上百个电话打进来,都要向你请示工作,且不说工作怎么处理,就是听汇报的频率,就能把人听到头大。
明朝的前几代皇帝,特别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及永乐皇帝 ,都是这样的工作狂。
照《明实录》里朱元璋自己的话说,他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直到日头偏西的时候才回宫,而且就是睡觉的时候,他也经常失眠,经常思考国事的时候,猛地就醒了,醒了就披衣起床,把白天需要处理的国事写下来,上班后一件一件的落实。
甚至吃饭的时候,猛然想起什么事情,也随手找个纸条写下来,然后贴在自己的衣服上,相当多的时候,当朱元璋召见大臣的时候,大臣会惊讶的发现,他的衣服上贴满了各种各样的纸条,全是国家大事。
三、恐怖的工作强度
《明实录》里曾经做了这样的统计:
朱元璋曾经在连续八天里,处理各种奏折一千六百件。每一本奏折他都认真批阅,而且还总结主要内容,从一千六百件奏折里,一共提炼总结出三千二百件所言之事。明朝奏折的格式,一份奏折如果要单独成章,至少要有一千字。
也就是说,朱元璋八天里,总共看了至少一百六十万字,平均到每天少说二十万字。
而且这不是 般的速度浏览,而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认真推敲,总结思考,并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其工作强度,好比今天一个高考生,每天要做总篇幅多达二十万字的阅读理解题,而且必须保证,每一道题都不能出错,所有的答卷,必须百分百正确。
何况考生做错了题,最严重的后果只不过扣几分,朱元璋如果批错了奏折,后果会更严重,按照朱元璋自己的话说,一念之差,耽误的就可能是万千黎明苍生,所以百官言事中的每一句话,他都要慎之又慎的查看。
永乐皇帝朱棣的工作方式,有明确的时间表——每天早晨四更起床,吃过早餐后,要先在上朝之前,抓紧要把当天准备处理的国事,预先在脑子里过一遍。
然后开始早朝,按照《大明会典》的记录,明朝的早朝开始时间,相当于今天的凌晨五点钟,起个大早的朱棣,在早朝结束之后,就要着手处理国事,批阅各类奏章,他每天批阅奏章,往往都要到深夜,经常要到凌晨才睡。
这样算来,每天他的睡眠时间,也就只有不到六个小时。
而且朱棣规定,一旦有紧急军国大事,哪怕自己在熟睡,也要立刻把他叫醒。否则就要论罪。这样的折腾,也让朱棣深感其苦。
朱棣最后一次北征蒙古草原的时候,路上设宴款待群臣,席间颇为感慨的说:我自登上皇位以来,每天兢兢业业,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而皇帝的辛苦,也是做了皇帝之后才深有体会啊。
即使是明朝第一工作狂朱元璋,对于这番辛苦,其实也是深有体会的。
各类史料记录比较多的朱元璋一个趣事,就是一位叫茹太苏的大臣给他上奏折,奏折写了万字,到第五千字的时候才切入正题。气的朱元璋命人把他一顿暴打。
事后朱元璋宽慰茹太苏,并向他诉苦说:你以为我愿意打你啊,你五百字就能说清楚的事情,非要写个上万字,我做皇帝容易吗?要整天看你这种奏折我哪受得了啊!
连朱元璋都有受不了的时候,其他的皇帝自不用说。
到了朱棣执政时期,就设立了“文渊阁”,开始协助皇帝处理国事,文渊阁里的官员,就是五品 ,之后,这个原本以皇帝秘书身份设立的新机构,地位日益扶摇直上,成了明朝实际意义的“宰相”。
而随着明朝这一内阁制度的确立,为了强化皇权,从 开始,又逐步加强宦官的权力,也就造就了后人 的明朝“宦官专权”现象。
四、明朝铁三角
从此,文官的内阁权力,宦官的权力,以及两者之上的皇权,就成了明朝最高皇帝的铁三角。
而早期朱元璋苦心创立的专制体系,因此也有了新的效用。
在内阁制度以及宦官司礼监制度日益成熟的情况下,原本分权的明朝行政体系,从此有了更好的整合,这个原先离了皇权就玩不转的体制,在司礼监加内阁的双轨制操控下,可以实现有条不紊的运转。
如此一来,明朝的皇帝就轻松下来了,要给国家大事拿出处理意见,不必再像朱元璋时代一样,天不亮就起床批奏折,只需要授意内阁草拟处理意见就好,要同意处理意见,只要司礼监盖章,即所谓的批红就好。
做皇帝的,只需要听汇报点个头,国家就能正常运转下去。
史料上总津津乐道,明朝某某皇帝多少年不上朝云云,然而不容争议的事实是,即使是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依然可以有效的掌控群臣,并且实现朝局的正常运转,其制度上的根由正在于此。
明朝这套高度专制,皇权极其强化的体制,随着之后历代帝王的修正,在表面不更改“祖制”的幌子下,只在关键部位做出精到的调整,最终改变了其原本的意义:原本是想让皇帝变得很忙,结果却让皇帝变得很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