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赵胜:刻苦读书却被诬陷造反,一生气揭竿而起最后结局如何?
4594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小编为您讲述 的故事。
赵胜要以古代那些刻苦学习的读书人为榜样,通过废寝忘食地学习,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石油寺里的和尚见赵胜有一颗追求进步的心,不免有些感动,处处与他方便。石油寺虽然已经破败,但偶尔有施主布施,灯油、蜡烛比较多,让赵胜夜读不差油。
当然,赵胜也无路可退了。早已“ ”的他,难道退回去给人种田?种田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种田的。做生意又不会做,就是读书才能维持的了体面这样子,进寺庙感觉像回家一样,在寺庙里读书的感觉比家里感觉好多了……
然而,赵胜万万没有料到,读书还没来得及改变他的命运,就被一个无聊的泼皮改变了命运。
赵胜每晚在石油寺里挑灯夜读,被一名泼皮看在眼里。泼皮闲来无事,打算给他搞一个 。
泼皮在村子里到处谣传,说赵胜在石油寺里并不是夜读圣贤书,而是仿效平话中 在黄梅寺中夜读兵书的做法,准备造反。很快,消息就传到当地的县衙门去了。
我们知道, 末年,陕西一带是农民起义的集中爆发地点,高迎祥、 、 都是从陕西闯荡出来的。知县一听有人要效仿黄巢造反,立即绷紧了神经。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当即派捕快到石油寺将赵胜抓走。
这正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啊。
知县抓到赵胜, 就是一顿严刑拷打。赵胜顶不住了,按照官府的意思,招供自己确实是因为屡试不第,对朝廷心生怨念,便模仿黄巢的做法,在石油寺里夜读兵书,为将来造反做好准备。
知县得了赵胜的口供,如获至宝,给赵胜取了一个外号,叫“点灯子”,将他说成是“匪首”,判了死刑,定在秋后问斩。
几天后,农民起义军攻克了这座县城,攻入县衙门,将所有的囚犯都释放出来。赵胜获释后,本可以回家继续读书,但他一怒之下,参加了这支农民起义军,真的 了。
农民军中读书人不多,赵胜加入农民军后,由于饱读诗书,打仗颇有谋略,很快就当上了首领。
赵胜带着这支农民军,转战于陕西、陕西等地,与官军作战,多次取得胜利。
就在这时候,明朝派来了有“明末第一良将”的曹文诏,平定农民军。
曹文诏是山西大同人,很早就是熊廷弼、 、 等人的部将,在辽东前线抵抗后金,历任游击将军、参将、都督佥事等职。1630年, 皇帝将曹文诏从辽东前线调回关内,与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军作战,希望他用丰富的军事指挥作战经验,挽救明朝的统治危机。
曹文诏对付农民军确实有一套。
一方面,曹文诏嗜杀成性,对农民军痛下杀手,只要是加入农民军的人绝不放过,不给人留一点活路,“诸将在阵,于胁从者纵令逃去,文诏必尽杀,无一存者。”另一方面,曹文诏又阴险狡猾,利用各路农民军战斗力、组织度各方面存在的严重不足,使用反间计,挑起各路农民军 ,从而坐收渔翁之利。
在曹文诏的双管齐下之下,各路农民军纷纷被打败。
1631年,赵胜驻守在石楼(今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曹文诏以一名叛徒为向导,进兵袭击赵胜。赵胜没有做好相应的防守措施,在仓促迎战时败下阵来,被叛徒杀死。
然而,尽管曹文诏为朝廷卖命,却没有落得好下场。他在陕西、山西经历了大小几十次战斗,斩首36600多人,却没有获得记功。4年后的1635年,曹文诏在湫头镇之战中因寡不敌众,被农民军打败,拔刀自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