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盘点魏蜀吴死得最可惜的三人,他们分别是谁?
4188
NO3:蜀失
庞统绰号“ ”,他和有着 “ ”之称的 的成名离不开 的大力宣传和推荐,司马徽当时打出了惊世骇俗的广告词: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庞统出山之后,先跟的老大是 而不是 ,然而,当时的孙权只器重 ,因此,庞统并不得重用。尽管如此,庞统还是很快在东吴混出了名声——“吴人多闻其名。”庞统善于谋略,敢用险计,庞统自自我评价:论 之馀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后,庞统选择了弃暗投明——投奔刘备麾下。刘备对庞统的才华十分欣赏,视为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庞统得在对局部战争的洞察把握上见解独到,奇谋频出。然而,刘备在战争决策时却更趋向保守求稳,所以对庞统的许多计谋是听一半,信一半,执行也是一半对一半,比如庞统献上的取益州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就只采用其中计。
刘备不用庞统的奇谋险招,只不过花费的周折多一些,在庞统落凤坡中箭死后,刘备最终还是夺取了益州。
庞统死后,刘备十分悲伤,史书称为:“先主痛惜,言则流涕。”说明了庞统在刘备心里的分量。因为蜀汉的人才实在稀缺,庞统之前刘备也就只有诸葛亮可以重用。但诸葛亮的内政能力明显强于军事能力。庞统正好弥补了刘备在军事方面谋士奇缺的问题。这一点从诸葛亮献计夺荆州和庞统献上上中下三计夺益州就可以看出两人的某些差距。
庞统不死,刘备的结局或将是另一种局面。但考虑他早年怀才不遇,发迹也晚,只能排第三。
NO2: 吴失周瑜
周瑜是孙吴集团的元老级人物,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他与孙权的哥歌 是拜把子兄弟,同时还是亲连襟。“曲有误,周郎顾”,周瑜应该是 将领中最儒雅最俊秀的。
孙策死后,周瑜是第一个站出来以君臣之礼,拥立孙策的。后来 南下,整个东吴一片唱衰,除了周瑜、 等少数人之外,东吴所有的臣子包括 想的都是投降。
周瑜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孙权与刘备军队联合,打赢了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孙权对周瑜的评价是:“ 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
在击败曹操之后,刘备趁势占据了大半荆州。而周瑜看出了刘备的狼子野心,于是提出了“两分天下”,他主张把刘备和关张分开,不让刘备拥有土地进行发展,这招过于毒辣,孙权并没有同意,周瑜又建议由自己先去取西蜀,然后继续吞并汉中,之后席卷北方。这个计划被孙权同意了。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年仅36岁的周瑜整理军队要出发的时候,突然暴病而亡。周瑜一死,江东无人能担此重任,其宏大的计划被搁置了。
周瑜死后,实力比蜀汉还强的东吴基本上就没有过主动进攻对外拓展的事情发生,这也注定是要灭亡的。可见周瑜的死对东吴的影响有多大。
《 》中周瑜却被塑造成了一个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的形象,有点可惜。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的。
周瑜病逝后,孙权痛哭不已。如果周瑜不早死,三国的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NO1:魏失 。
曹操坐拥 、 、 、 、郭嘉、董昭、刘晔、蒋济、 这样“豪华谋士”阵容团。但曹操最器重和信任的却是郭嘉。
郭嘉最初效力于 ,但他看出袁绍“ 、好谋无断”性格特点,所以投奔了曹操。郭嘉擅长于军事,史称“ ”。袁曹大战期间曹操担心孙策作乱后方。但郭嘉准确地预测到了孙策的命运。《 》记载“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果然后来孙策死于刺客之手。除非刺客是郭嘉派的。否则郭嘉看人真的是太准了。
郭嘉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立下了 。可以说如果没有郭嘉。曹操想要如此顺利的一统北方很难。而且在袁曹大战时期郭嘉也给了曹操极大的鼓舞和支持。郭嘉还著有《十胜十败论》,外人看来,只道他是故意写此来拍曹操的马屁,实际上郭嘉是在用此来激励曹操与袁绍抗衡,因为他明白人的意识是很重要的,只有曹操抱着会胜的心态去战才真的有很大的机会胜利。郭嘉还 建议曹操亲征,曹操接受了他的建议,轻装出征,赢得了平 之役,彻底肃清了 的势力,统一了北方。
曹操和郭嘉之间惺惺相惜,君臣相知,郭嘉提的建议曹操基本都能够接纳,而在郭嘉的谋划献策下,曹操擒了 ,打败刘备,攻灭袁绍,远征乌桓,几乎从无败绩。据说曹操昏了头犯糊涂的时候只有郭嘉一人能劝得住他。其他的谋士和将士与曹操只是君臣之谊,但唯有郭嘉被曹操当作朋友来对待。
然而,郭嘉病死在征讨乌丸的途中,这对于曹操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可以说,如不是郭嘉早逝,曹操就不会有赤壁之战的失败。
因此,在郭嘉死后,向来只流血不流泪的曹操不顾形象嚎啕大哭。
“郭嘉不死,诸葛不出”这句话虽然是后人流传的,但仍可以看到郭嘉的“神机妙算”确实不输给诸葛亮。郭嘉不死,曹操平定天下几乎成定局,如果是这样,当然也就没有诸葛亮、周瑜、庞统什么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