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古代状元那么难考唯一一个“连中六元”的人是谁
796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连中六元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是指接连考中解元、会元、状元。而“连中六元”又是什么呢?
在参加乡试之前,考生必须要先参加县试、府试和院试,而这三场考试又被统称为童试。只有通过院试的人,才有资格去参加乡试。换句话说,县试、府试和院试,就是古代 的资格考试。
县试是最基本的考试,一般来说都可以参加。在报名的时候,考生要填报姓名、年龄、籍贯、体格和容貌特征,这是防止有人代考。同时要填写祖上三代履历,这是要看考生是否身家清白。另外,每五个考生要互相担保,如果其中一人作弊,其余四人皆会受到连坐。县试通过后,就可以参加府试。
府试就在管辖本县的府进行,由当地知府主持,一般在四月举行,其报名流程与县试相同,同样也要考生互保。府试通过的人,就被称为“童生”,也就有资格参加院试。
院试的报名、作保等手续,与县试和府试相同,凡童生都可以参加。不过院试分为正试和复试两场,分别考八股文和帖诗,并默写《圣谕广训》百数十字。通过院试的人,就被称为“生员”,也就是俗称的“ ”,便有资格参加乡试了。考生如果中了秀才,就算是有了功名。
县试、府试、院试中的第一名,被称为“案首”,如果三场考试皆为案首,就可以被称为“小三元”。
乡试在明清时期每三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八月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乡试在各省的省城举行,凡中秀才者皆可以参加。考中乡试的人被称为“举人”,第一名就称为“解元”。
会试的等级就更高了,所以不再由各省举办,而是需要举人统一到京城的贡院应试。也因为在贡院举行,所以凡考中者,都被称为“贡士”,第一名就叫做“会元”。
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只有贡士才能参加,由 亲自主持,在紫禁城的保和殿内应试。凡考中者都被称为“ ”,而皇帝会钦定一甲前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 ”,这三人称为“进士及第”。
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为第一名,就被称为“大三元”。而连续取得解元、会元、状元,就可以说是“连中三元”。(具体关于乡试、会试、殿试的流程,以及 连中三元者,可参考笔者文章)
要连中三元已经实属不易,历史上也只有21人做到。而要连中六元,可想而知有多难,堪称是难于上青天,在我国科举史上,仅有一人做到而已。
这个人就是明朝的黄观。黄观从县试到殿试,均为第一名,所以被称为“六首状元”,时人更是赞誉他:
“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或许有人会说,六首状元还有一个 的钱棨,此人也是六场考试均为第一。但要注意的是,钱棨并非连续考中六首,他曾经考了几次童试,但都落榜。直到 三十一年,他才考中秀才。之后参加乡试,他又接连失利六次,直到乾隆四十四年,才考中解元,当时已经47岁了。
然而黄观的六个第一,是一气呵成,中途并未经历过落榜,他考中状元的时候才28岁。所以说,黄观是我国历史上,唯一“连中六元”的人。
黄观考中状元后,被授为翰林院修撰(状元一般直接授此职位,榜眼和探花为翰林院编修),深得 赏识,没多久便升到正三品(礼部右侍郎)的官职。建文帝即位后,黄观任右侍中。
黄观十分看不惯 ,认为他对皇帝无礼,甚至曾经当众斥责过他。在 中,黄观也积极效忠建文帝,一心想平定朱棣。也正因为如此,朱棣对黄观恨之入骨,将他列在“奸党”的名单中。
建文四年,朱棣成功进入南京,此时的黄观还在长江上游督促军事。当他听到燕王已即位,建文帝已丧生火海之后,便知道大势已去。他知道朱棣不会放过他,而他也不愿受辱,更不愿为朱棣效力,于是选择投江自尽。
黄观死后,朱棣诛灭其九族,就连他的好友都全部收监,并削去了他的状元称号。直到 二十四年,黄观才沉冤得雪,朝廷为其补谥“文贞”。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在翠屏山为他建了衣冠冢。在他故居贵池上清溪建了“黄公祠”,在县城建了“状元坊”。
(参考文献《 》《吴县志》《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