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真的是一个骗局吗正史中有没有这件事情

1556

发布:2024-12-16 13:42:27  来自 夏末的晨曦 觅知友会员

很多人都不了解 让梨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孔融让梨不存于正史

“孔融让梨”是一则历史故事。内容如下: 的20世孙孔融4岁时,与兄长共食梨。孔融拿了最小的那个,人们问他原因,孔融答:“我是小儿,应该拿最小的。”

这则故事经改编后收录小学教材,意在培养小孩子的谦让精神。寓意不错,但这则故事的真实性令人怀疑。如果把真、善、美建立在一个可疑甚至虚假的故事上,它的说服力要大打折扣。比如 的“落樱神斧”、 的“镜子无影灯”,都曾收入教材,但它们都成了笑话。“孔融让梨”会不会也是一碗“假鸡汤”?

image.png

必须要说明,“孔融让梨”的故事并不存于正史。唐朝高宗之子李贤为《后汉书》作注,引用了《融家传》的一则故事,也就是“孔融让梨”。《融家传》是本什么书,何人所作、何时成书,现在无人知晓。只从这名字看,是孔家后人所修的家传。这种家传,没有权威性。那么从孔融的事迹看他有没有可能让梨呢?

有文才却做不成事

孔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志大才疏、不通事务。《 演义》中 所说的一番话正是为他量身订做:“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 ”、“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简而言之,是个腐儒。

志大才疏

孔融志大才疏并非我说的,而是《后汉书》的作者 所说。原文是:“融负有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这里的才,自然不是文才,而是处理事务的能力。孔融为 郡太守。孔融在北海郡“收合士民,起兵讲武”,好像要大干一场的样子。但是 从冀州至北海郡,孔融带人截击,被黄巾军击败,收拾残兵退守朱虚县。

image.png

不久后,黄巾军又来,孔融屯兵都昌。黄巾军把都昌困,孔融束手无策,只能派 去请 。刘备派三千人过来击退黄巾军。这可以看出孔融带兵打仗的能力实在就是个渣。

不通事务

刘备离开之后, 的儿子袁谭又来进攻。激战之后,孔融的部下只剩下数百人。袁军箭矢如同雨点射来,将士在浴血拼杀。而此时,孔融在做什么?在读书谈笑。半夜,袁军破城,孔融逃走,妻子儿女都被袁军俘获。

image.png

大敌当前,谈笑自若,不是胸有成竹,就是没心没肺。孔融显然是后者。如果把事务安排的井井有条,闲暇时间读书谈笑,那叫领袖气度;可是明明束手无策,将士前方拼命,自己后方读书谈笑,只能说做作(装X)且冷血。

腐儒

志大才疏、不通事务,不就是腐儒的标志吗?自以为只要读通“圣人经典”就无所不能,看不起实际做事的人。就似后世的 ,看似 其实误国害民。这些腐儒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非常非常在意“圣人所言“、”经典所书“,而不知变通。这种性格的养成和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他小时候父母必然教他学习”圣人经典“。孝悌,正是圣人所推崇;《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从这点看,孔融在父母的教育下4岁让梨倒是很有可能。我们再从孔融的家庭看是否如此。

一门争死

image.png

孔融15岁时,他哥哥孔褒的朋友张俭得罪宦官侯览,又被乡人诬告,遭到通缉。张俭来到孔融家中躲避,正好孔褒不在家。张俭因为孔融年幼不告诉他实情,孔融看到张俭神色慌张,便说:“兄长在外,难道我不能做主?”于是留下张俭。后来事情泄露,张俭逃掉了,孔融和孔褒被逮捕。收留张俭的人是死罪。孔融说:“是我收留的,应该连坐我。”孔褒说:“张俭是来求我收留,不关弟弟的事,应该杀我。”他们的母亲也来了,说:“我是家长,应该杀我。”一门争死,郡县官员不能决断,朝廷下诏,杀了孔褒。

这种家庭,非常符合儒家兄友弟恭、父(母)慈子孝的标准,教育出4岁让梨的孔融也不奇怪。所以孔融让梨的故事虽然不存于正史,但还是很可能真的发生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吴三桂和清朝之间的最终巅峰对决是什么样的吴三桂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吴三桂和清朝之间的最终巅峰对决是什么样的吴三桂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吕雉身为一个精明的夫人吕雉为什么没有杀掉刘恒

吕雉身为一个精明的夫人吕雉为什么没有杀掉刘恒

清朝灭亡后还有那么多的赔款这些欠下的债又是怎么处理的

清朝灭亡后还有那么多的赔款这些欠下的债又是怎么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