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朱允炆生平简介
2475
明惠宗 (1377年12月5日—?), 第二位 , 之孙、 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其父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继位为帝,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称“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 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庙号惠宗, 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后世称为明惠宗,清 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简称惠帝。
生平简介
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1377—1402年),明朝第二位皇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因皇太子朱标已先病故,遂以皇太孙朱允炆即皇帝位。次年改年号为建文。在位4年。丧所不明。朱允炆生于太平之世,未经创业之艰,在位时间又短,于国家无重大作为。
朱允炆即位后,崇尚儒家仁政之说,一改朱元璋严政苛刑,“专欲以仁政化民”。改定律例,力纠洪武年间冤案、错案,使其统治期间的囚犯较之洪武年间减少2/3。免除各地拖欠租税,赈灾济民。令官府为民间卖子为奴者赎身。限制僧道占田数量,余田均与平民。
建文帝采取的这些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的安定产生了积极作用,一时政通人和。建文帝继位时,明开国初期朱元璋分封各地的亲王势力逐渐扩大,一个个凯觎皇权,威胁中央朝廷的统治。一贯仁柔的建文帝迫于无奈,采纳黄子澄、 的建议,仿效西汉初年削藩之策,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削夺了5个亲王。
诸王不甘心就范,特别是早有践位野心的燕王 (朱元璋第四子),在作了充分准备后,以诛黄、齐“靖难”为名,用“恢复祖宗旧制”为旗号,起兵反叛,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部署兵力,奋力平叛,历时4年。
最终由于有 作内应,把守京城(南京)金川门的统帅 和谷王朱橞等开门迎敌,燕王兵得入京师。其时,宫中大火冲天,燕王清宫3日,未觅得建文帝尸骨。朱棣一朝,不断地追寻建文帝下落,始终未得踪影,终成历史一谜。一说建文帝被宫中大火烧死;一说建文帝率臣下9人,从宫中地道逃遁后,削发易服为僧,皈依佛门,云游天下,不知所终。
其于明代初无谥号,南明弘光年间追崇为惠宗让皇帝,清乾隆追谥“恭闵惠皇帝”。
史书评价
赞曰:惠帝天资仁厚。践阼之初,亲贤好学,召用 等。典章制度,锐意复古。尝因病晏朝,尹昌隆进谏,即深自引咎,宣其疏于中外。又除军卫单丁,减苏、松重赋,皆惠民之大者。乃革命而后,纪年复称洪武,嗣是子孙臣庶以纪载为嫌,草野传疑,不无讹谬。更越圣朝,得经论定,尊名壹惠,君德用彰,懿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