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的长孙无忌,最后为何含冤而死?
1495
是河南洛阳人,他的父亲是 外交家 ,妹妹是 。他跟妹夫 是布衣之交,很早就认识,后又结为郎舅关系,自然是亲上加亲。 起兵后,长孙无忌就率先投奔,并在李世民账下效命,成为其心腹谋臣,后来参与策划了玄武门事变,拥立李世民登上皇位,也凭此成为凌烟阁第一功臣。
唐朝中书令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个很有智谋和才干的人,深得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能够出入 的卧室。历任左武侯大将军、 、尚书右仆射、中书令等重要官职,封 公。他在立储之争时坚定支持自己的外甥 。李治登基后,他被任命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可以说官位权力、富贵名声都显赫到了极点。
作为唐朝开国的第一功臣,作为两朝皇帝最信任的权臣,长孙无忌的命运却与两个女人息息相关,生死株连。一个是他的妹妹长孙皇后,一个是他的外甥媳妇 。
长孙皇后是一代贤后,贤淑善良,胸襟开阔,见识不让须眉。贞观初年,李世民准备让长孙无忌担任尚书右仆射的要职,长孙皇后极力反对。她认为李世民应该吸取 、 等 干政的教训,不要让长孙家的人掌握太大权力。但李世民认为长孙无忌才干卓绝,还是要提拔他。长孙皇后只好找哥哥私下商量,希望他以大局为重,主动向皇帝辞却官位,不要给人落下话柄。长孙无忌接受了妹妹的意见,向李世民表达了拒绝封官的意愿。李世民见兄妹两人都这么坚持,也只好作罢,只给了长孙无忌一个开府仪同三司的虚衔。
长孙皇后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她深知“盛极而衰”的道理,外戚权力越大,就越容易被皇帝和大臣们猜忌,一旦勾连事端,整个家族都很危险。而且长孙皇后内心真的不愿意自己的娘家人过多干预朝政,这样对整个国家没有好处。应当说,长孙皇后的这番苦心没有白费,在她活着的时候,长孙家族的人能够谨慎行事,遵守朝廷法度,哥哥长孙无忌的官场生涯也非常顺利。
可惜长孙皇后36岁时就得病去世了,长孙家族失去了庇佑的大树。李世民在位时没有关系,他与长孙无忌关系很铁,对其信任关照依然如故。高宗李治继位后,一开始对舅舅长孙无忌也是非常信任和倚重,毕竟自己的皇位是舅舅帮着争来的,所以大小事务他都要听一听舅舅的意见。曾经有一个洛阳的老百姓 泰诬告长孙无忌谋反,李治立即下令将其处斩,表现出了对自己舅舅的高度信任。
长孙无忌开始倒霉,缘于皇后的废立之争。高宗李治想废掉 ,改立武则天为皇后,大臣们都极力反对。李治没办法,就拉着武则天一起到长孙无忌的府上做工作,还送了重礼,赐给长孙家子弟官职。武则天私下里也让家里人多次找长孙无忌说情,希望他支持皇帝的决定。
唐高宗李治的萧淑妃
没想到长孙无忌收了礼不办事,在皇帝和大臣们的激烈辩争中态度暧昧,还隐隐站在反对废后者一边,这让武则天极为愤怒,也让李治很失望。所以,等到李治 ,乾纲独断,把后冠执意给武则天戴上以后,长孙无忌的麻烦就来了。
当然,长孙无忌是顾命大臣、是国舅,收拾他自然要费些力气。武则天做了很多铺垫,瞅准时机让人把长孙无忌编织进了一桩朋党案,诬陷长孙无忌要谋反。高宗李治开始不信,架不住武则天和有些人反复构陷,就下诏削去了长孙无忌的官职和封地,把他流放到了黔州,长孙家族也全收到株连,或流或杀。三个月后,高宗又让大臣许敬宗复合此案,许敬宗是武则天的亲信,他派人一到黔州,就逼迫长孙无忌自杀。
含冤而死的长孙无忌
至此唐朝第一功臣含冤而死,死前他肯定恨极了武则天这尊女煞神,也肯定后悔没有听妹妹长孙皇后“盛极而衰”的劝诫,及早脱离权力旋涡以保善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