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做人要学刘禹锡却不能太刘禹锡!刘禹锡和牛僧孺的故事!
1670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 和牛僧孺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考试继承了 初创的制度,在程序上尚不甚完美,尚未实行糊名等制度。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考生早已名满天下的话,金榜题名的概率就会大很多。
张爱玲说 “成名要趁早”,唐朝的考生们也是这么想的。他们要在参加考试之前给自己大造舆论,让考官对自己有好印象,就必须用最好的诗文去投谒,说白了就是拿着文章去拜访朝廷权贵、文坛领袖,以期获得赞许与推荐,这叫做“行卷”。这种风气在唐朝很流行,诗人们概莫能外。
曾拜访大诗人顾况,顾况拿白居易的名字开涮,说“居长安,大不易”,想在京城买房,太难了,而在看了他的“离离原上草”之后,不禁感叹“白居京城,大易”。
有了名人的加持,白居易名声大振,后来大富大贵,据说京城夏天买冰很贵,但白居易都是一车一车的买。
诗人项斯去拜访当时京师最高学府校长国子监祭酒杨敬之,杨敬之看完马上赋诗一首: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 斯。
这真是遇到善解人意的好伯乐了。
行卷有成功当然也有失败。对于失败,心胸旷达的人,“你伤害了我,我却一笑而过”;心胸狭窄者飞黄腾达时非要找机会报复一下当年看轻自己的人。
唐朝宰相 的领袖牛僧孺,心胸一点也不宽阔,他在位高权重之时,就找机会羞辱了当年看轻自己的文坛领袖刘禹锡。
牛僧孺考 时一直不大顺利,倒不是说他水平不行,他不仅诗歌了得,还是当时著名的玄幻小说的高手。不过他性格偏激自尊心特强,受不了哪怕是细微的怠慢。
牛僧孺在襄阳曾有过一次失败的经历,当时他带着作品去拜访襄阳父母官于颛,于颛未对他足够重视,牛僧孺不辞而别。于颛赶紧派人去追,又是挽留又是送礼,但牛僧孺去意已决,头也不回地走了。
牛僧孺又去拜访了文坛领袖刘禹锡。刘禹锡已经成名于诗坛,被誉为“诗豪”,且在朝为官前途一片光明。牛僧孺递上文章,刘禹锡一边与其他客人谈笑晏晏,一边用笔快速修改牛的作品。
刘禹锡改得认真,刘松如却万分气愤,牛觉得刘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了他,没有给自己留足面子。
人生如戏。
牛僧孺与刘禹锡的人生发生了180度的反转。牛僧孺考上进士后,顺风顺水官至宰相,成为牛党的领袖,与 为首的李党腥风血雨地斗了很多年。
牛党上台李党倒霉,李党执政牛党完蛋,两党斗得爽,却苦了 等年轻才俊,他们处于牛李党争之中,郁郁不得志。
总之牛僧孺是真的牛了。而刘禹锡因为参与了王叔文的改革失败后被贬,一直处于“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的悲惨状况。
刘禹锡回朝后很快又被贬为同州刺史,在上任时途经扬州,在那里遇到了淮南节度使、扬州都督府长史牛僧孺。
一场夜宴在不怀好意中开始。
牛僧孺与刘禹锡虽把酒,但并不言欢。牛僧孺想起当年刘禹锡对自己的怠慢,而如今自己已经是位极人臣,刘禹锡反倒成了下属,不禁诗兴大发,给刘禹锡写了一首诗:
粉署为郎四十春,今来名辈更无人。
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樽前见在身。
珠玉会应成咳唾,山川犹觉露精神。
莫嫌恃酒轻言语,曾把文章谒后尘。
牛僧孺假装“休论世上升沉事”,实际上他恰恰用位高权重去侮辱眼前曾经的前辈,现在的失败者刘禹锡。
他自负地说自己的文章诗歌“咳唾成珠”,吐口唾沫就是珠玉;还轻狂地说自己曾把文章拿给“后尘”看,把给自己修改过文章的老师刘禹锡说成是“后尘”,简直是酒后失德失言又失礼,其得志便猖狂的小人之态显露无疑。
刘禹锡也曾经是大唐第一刺头,秉承“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精神,与权贵斗,三次被贬二十多年也未曾低过头。
此时的刘禹锡该怎么办?
是 ?
还是酒席掀翻不欢而散?
此刘禹锡已非彼刘禹锡了。在经历多年的宦海沉浮后,他不再是热血少年,他似乎已经看透了贫贱富贵、荣辱是非,刘禹锡回了一首诗:
少年曾忝汉庭臣,晚岁空馀老病身。
初见相如成赋日,寻为丞相扫门人。
追思往事咨嗟久,喜奉清光笑语频。
犹有登朝旧冠冕,待公三入拂埃尘。
曾经宁折不弯的刘禹锡,展示了他“何以百炼钢,化作绕指柔”的修炼功夫。毕竟多年官场沉浮,让他藏锋隐锐、 ,以退为进的功夫大长。
刘禹锡不再 ,与当权的牛僧孺闹掰,而是首先示弱。昔日年轻气盛得罪了大人,如今已是多病而 了。
第二联是拍马屁,当年见相公文笔如椽文思泉涌,简直就是 在世,如今我已经是大人的扫地之人——刘禹锡的姿态简直低到了尘埃里。
第三联暗藏讽刺,感谢宽宏大度的宰相能与我谈笑晏晏,最后则展示了刘禹锡软中带硬不卑不亢的态度:你大可回朝后把握免了“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一场诗歌的交锋结束了,但阴影始终笼罩在刘禹锡的心头。
他晚年告诫自己的学生说,主父偃全家被孙弘所灭, 因为一句话得罪了小人,被钟会所杀,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得罪了小人的缘故。因此要谨慎自守提防小人。
做人为何不能太“刘禹锡”呢?因为刘禹锡不注重细节得罪了小人,差一点引来杀身之祸。
做人为什么又要学刘禹锡呢?因为刘禹锡主动示弱化干戈于玉帛,从而保全自己。
若丈夫大怒仗剑而起,则不免以头抢地自取其辱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