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郭崇焘简介他是怎么死的?
3799
郭崇焘是晚清官员,也是湘军的创建者之一,更是中国首位驻外使节,在清朝末期历史中占有很重的分量。
郭崇焘为湖南湘阴城西人,生于公元1818年,去世于公元1891年,乳名龄儿,学名先杞,字伯琛,号筠仙。后改名嵩焘。郭崇焘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少时在湘阴仰高书院、长沙岳麓书院读书,接受正统儒家教育。
道光十五年,郭崇焘中秀才,道光十七年,中举人。此后又沉淀十年,专心学习,终于在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及第,后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晚清末年,政治腐败,百姓生活艰苦,于是自然而然的就爆发了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运动。在晚清末年的起义运动中,规模最大,造成的影响最深远,波及范围最广的无异于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从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吸引教众,再到揭竿而起,金田起义,后又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势力发展之快,难以想象。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南征北战,东突西进,让清廷难以应付。为了打压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占领城市越来越多的太平军,清朝统治者于是下达了地方开办团练,镇压太平军的决定。
今日我们说到清朝末年的军队的时候,映像最深刻的就是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了。而其中湘军在清朝末年具有重要影响力,兵成之后,镇压内部叛乱,抵御外敌入侵 ,湘军将士付出了血的代价。作为湘军的创办者,曾国藩在其中所占据的影响力更是不小。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实在最初曾国藩是不想办团练的。
咸丰二年,咸丰帝饬令丁忧在藉的曾国藩兴办团练,曾国藩却数次婉拒。后来还是郭崇焘几次登门,劝解曾国藩,曾国藩最后才接受谕令,开始创办湘军。而郭崇焘本人也留在曾国藩幕下,为其出谋划策、募捐筹饷,成为曾国藩的得力助手。所以今日看郭崇焘简介,会发现他还有一个“湘军创建者之一”的标签。
咸丰三年,郭崇焘率湘军前往支援在江西与太平军作战的江忠源。与太平军一番交战之下,郭崇焘发现太平军水军力量强大,成为太平军攻打清军无往不胜的重要利器。于是建议江忠源编练水师,此后水师训成,湘军与太平军交战才由劣转优。
后来郭崇焘到湖南。浙江各地筹饷,在路过上海期间,参观外国人所办图书馆和外国轮船,接触了一些外国人,了解到西方的情况,思想受到很大的震动。这也是他日后思想转变的一个种子,等到时机一到就会生根发芽。
咸丰八年,郭嵩焘离开曾国藩幕府,入值上书房。期间英军和法军曾经屯集军舰在大沽口外,郭崇焘帮助僧格林沁布置防务。最值得人注意的时候,此时他已经上奏君主,言明学习西方技术的想法了。
同治元年,授苏松粮储道,旋迁两淮盐运使。二年,署理广东巡抚,镇压广东境内的太平军残部。五年因为与上司有隙,罢官回家教书。
光绪元年,经由军机洋务大臣推荐,授福建按察使,开始经办洋务。洋务派的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然而郭崇焘在办理洋务的时候却表明光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是不够的,还需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才能真正的与西方强国比肩。
云南“马嘉理案”爆发之后,英国威逼清朝政府必须派大使前往英国道歉。郭崇焘因此加授郭嵩焘为出使英国大臣,成为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节。
郭崇焘在英国的时候,与英国贵族阶层接触,获得众人的称赞。在英国出使期间,郭崇焘更具体的了解到英国的政治体制,使得他更为推荐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然而他的这些想法,却与副使刘锡鸿的想法相悖,后来一番争斗之下,郭崇焘被朝中各大臣弹劾,最后黯然归国。
郭崇焘回到家乡之后,仍然关心国家大事,经常就时事上奏李鸿章等大臣。光绪十七年,郭崇焘因病去世,享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