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古代的“博士”是什么意思?古代的“博士”和现代的“博士”有什么区别?
3422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的“博士”和现代的“博士”有什么区别?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博士”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早期,是对有学问人的尊称,类似于名士、高士。到了战国后期,部分诸侯国在朝堂中设立了“博士官”,此后博士就成了一种官职。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很多有才华的人想要探求社会稳定的根源,由此形成了众多学术流派,统称为“ ”。诸子百家中的大学问者都可以担任博士官,负责在朝堂上给君主提供理政建议。从职务上看更像后世的议政言官或者顾问学士。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笼络人心,在他从政初期拉拢了72位儒家名士担任博士官。到了秦始皇执政后期,他寻仙求 药被方士所骗。骗他的方士和当时的儒家博士官交好,于是他迁怒儒家子弟,才有了“ ”的恶行。 开国之后,在制度上大多承袭了 的模式,朝堂中也设立了博士官。不过这个时候,博士官人数很少,没有什么话语权。
汉朝的皇位传到了第五位皇帝时,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位皇帝就是开创“文景之治”的 ,他叫 ,是 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他登基之后,提出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在治国理念上推行“ ,独尊儒术”。在这种背景下,以儒家名士为主的博士官在朝堂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文帝一朝,博士官的数量多达70余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儒家学者。汉文帝还设立专门负责研究整理儒学经典的博士官——专经博士,为 、著作的普及做出极大贡献。
到了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治国理政的学问,被统治者全盘接受。汉武帝设立了五经博士,从此以后,博士官成了儒家垄断的官职。五经就是指五本儒学经典著作,《诗》、《书》、《礼》、《易》、《春秋》。朝廷选人才要从精通五经的人之中选拨,也就是说五本著作只要学习掌握一本就有了做官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进,五经发展延伸出12个学术流派,叫做“五经十二家”。每个学术流派都要求担任博士官,为自己的学说谋取地位,到了 时候,五经博士扩展为五经十二家博士。
西汉末年,博士官迎来了“高光时刻”。当时的政权掌握着皇后王氏家族的手中,族中 沽名钓誉,擅于笼络人心。他为了拉拢儒家名士,将五经十二家扩展到六经三十家,这些学术流派中的名士都可以担任博士官。王莽篡权之后,开始对儒家名士的打击迫害,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原来被他骗了。于是有很多儒家名士转投到 身边,助他重夺汉家天下。刘秀登基后,将六经三十家博士调整为五经十四家。这个政策一直保留到 末年。
东汉末年,三分天下,汉朝的制度逐渐分崩离析,但博士官这个职务一直到清朝还有。隋唐两代博士的工作重点从参政议政转到教学、整理藏书方面。 的博士更像是一种尊称,由朝堂走入民间,比如汴梁街头的茶馆伙计也可以尊称一声“茶博士”。
到了近现代,博士成为高等教育中的学位名称。高等教育体系中,博士学位来源于西方国家。博士代表着对某一专业领域的分支范畴具有重要话语权,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研究课题都具有学术价值。到了最近几十年,又出现了博士后。特别要强调一下,博士后不是学位名称,一般情况下是指博士学位完成后有了研究方向的高级人才。可以近似理解为也是一种尊称,表达对其学术地位的认可。
古今“博士”大不同,类似这样的变化还有很多。您知道什么古今不同的事情,欢迎在评论留言分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