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行刑为什么要在午时三刻这个时间是法定时间吗

616

还不知道:古代砍头午时三刻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小说里,或电视剧中,总有这么一段精彩又扣人心弦的剧情——劫法场。劫法场的时间总要到“午时三刻”之后。如《 传》第四十回“ 好汉劫法场”说:

只等午时三刻,监斩官到来开刀一个报,报道一声:午时三刻

“斩”字刚落,四下里的好汉们一齐动手,首先上场的是虎形黑大汉,手握两把板斧,大吼一声,从茶坊楼上半空跳下。

image.png

黑旋风李逵

当然,最后成功了。黑旋风李逵的凶猛,谁挡拦得住?随之不禁一问,古人为什么非要选在“午时三刻”行刑呢?这样做究竟有什么讲究?

古时一昼夜有十二时辰,也就是将一天划分为十二段,每段两个小时,每个时辰都以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表示。所谓的“子时”就在晚上的二十三点到第二天凌晨一点这个时间段(23:00——1:00)。依次算下来,“午时”便是早上十一点到下午一点(11:00——13:00)。

image.png

时辰对照表

而“刻”,指的是漏刻,日晷之外的一种计时器具。不过,比日晷更强大,最起码它不受昼夜更替以及天气变化的影响。漏,漏壶;刻,带有刻度的箭尺。水渐漏,则箭尺刻度显示时间。一昼夜,一百刻,一刻是14.4分钟(也就是现在的15分钟)。

综上所述,午时三刻的时间是十一点四十三分十二秒(或11:45)。

在这个时间点,太阳火辣猛烈,气温较高,辐射得人 ,意识模糊。当说“斩”时,刽子手刀落,犯人没那么痛苦,浑浑噩噩之间,人没反应过来,就下了地狱。颇有一点人道主义色彩。众人疲倦,这也是劫法场的最佳时机。

image.png

若是再玄机一点,太阳正当高空,人的影子最短,大地的“阳气”最盛。行刑乃是阴事,这时可以压制。《 》第一百一回处决王庆,施耐庵写道:

刽子手叫起恶杀都来,恰好午时三刻,将王庆押到 ,读罢犯由

恶杀(煞)都来,也就强调是恶煞所为,不得来纠缠刽子手。

从以上《水浒传》的片段引用来看,“午时三刻”说明是动手的时间,然后做行刑准备,如开枷……斩首时间,正在十二点前后,有可能正是十二点。以小说、电视剧剧情角度,“午时三刻”加强了剧情的紧张感,为“ ”作下铺垫。

image.png

那么,“午时三刻”是不是历史上的法定行刑时间呢?

要注意一点,古代死刑执行的时间并非什么时候都可以,有禁刑的月份、日期,例如在 ,规定:

停刑之月,自立春以后,至春分以前。停刑之日,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

有人计算过, 一年行刑的时间不超过80天。具体到什么时辰行刑,必须是白天,光天化日之下。必须在人口聚集的市场上,甚至行刑以后还要示众三天。以此来威慑,震恐。唐朝规定的是未时(13:00——15:00)进行,若是过了未时,则改日再行。

image.png

到明朝,由于“三覆奏”、“待驾贴”、“受诉词”等复杂流程,行刑时间至少要到酉时(17:00——19:00),所以嘉靖下令,务必未时前结束。嘉靖七年,嘉靖又下令,“过午行刑。”

一定程度上来说,“午时三刻”并非凭空捏造杜撰。至于是否真的要到“三刻”,或许是惯例,又或许是当时小说界的一种普遍说法。不管怎样,但这段情节最激动人心倒是真的。也让人最期待那四个字——刀下留人。

参考资料:

《 》、《水浒传》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宋宝安公主简介宝安公主是怎么死的?宝安公主是个什么样的人?

宋宝安公主简介宝安公主是怎么死的?宝安公主是个什么样的人?

揭秘赵敏的历史原型,嫁给朱元璋的儿子结局如何?

揭秘赵敏的历史原型,嫁给朱元璋的儿子结局如何?

“四大名著”是怎么选出来的?为什么开始的“七大名著”要删减掉其中的三本?

“四大名著”是怎么选出来的?为什么开始的“七大名著”要删减掉其中的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