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英雄陶克叶:自卫反击战中“王成”式的英雄

1662

陶克叶(1966~1986.10)某野战集团军通 连战士。彭阳县王洼镇李寨村人。早年丧父,母亲将他和哥哥 的养大。在学校,陶克叶品学兼优,深受师生们的爱戴。1983年,他高中毕业后回乡当了民办教师。1984年12月,陶克叶毅然放弃每月几十元工资的教师工作,做通了年迈多病的母亲和未婚妻的工作,报名参军。入伍后,分配到84875部队通信连当了一名无线电通信兵。为了练好通信技术,他每天早晨提前一个小时起床,到野外背密语,练快速报话。为了练好体力,他给自己做了一个沙袋,每次长跑,他背着电台,腿上绑着沙袋,一跑就是10多公里。为了练好在山岳丛林地带通信保障的处置能力,他趁大雨和大雾天,到险恶的地形环境里,背着电台钻丛林,攀峭壁。他还写有数万字的学习心得笔记和《战区通讯器材管理浅见》等论文。在临战训练的日子里,陶克叶的衣服整天湿淋淋的,两套作战服磨成了布条和碎块。此时,他连续接到哥哥的3份电报,告诉他年迈的母亲病重住院。部队领导知道后准假让他回家,但他怕影响训练,把仅有的30元津贴费寄给了母亲,没有回去看望。他凭着坚强的毅力,终于练就了一手过硬的通信技术,在全师100多名通信技术尖子比赛中,夺得总分第一名。
1985年12月,他随所在部队到了老山前线。目睹了边民被敌人杀害、村寨被敌炮弹炸毁的惨景,他暗下决心: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保卫祖国神圣的领土。部队马上就要开上前沿阵地了,陶克叶听说连队要把他留在指挥所,着急的对连队领导说:“我技术熟练,身体强壮,怎能留在后边?不管咋说,我要到最前面的阵地去!”他一份接一份的将请战书送到连部。接着,又写了4份“誓言书”,交给了团首长。他终于如愿以偿被分配到步兵9连,坚守在三面受敌的前沿阵地上。
1986年4月一天夜里,敌人一个排在炮火的掩护下,向我前沿阵地发起进攻,堑壕被炮弹炸平,工事被掀翻,战斗异常激烈。40分钟后,阵地全部被浓烟笼罩。前沿阵地指挥所的电话线也被敌炮火炸断,阵地长命令陶克叶用无线报话机联系。他奔到电台跟前,迅速调整报话机的频率,连续呼叫。无奈猫耳洞内接收面积小,阵地离指挥所太远,山林中的地磁力又太强,干扰太大,他尽竭尽全力,10多分钟过去了,还没能联系通。他抱起电台,呼地一声朝猫耳洞外冲去。阵地长一把拽住他的胳膊,大喊道:“不能出去,太危险!”“别管我,沟通要紧!”他使劲甩开阵地长,向堑壕外的开阔地冲去。敌人的炮弹不断的在陶克叶周围爆炸,尘土碎石落满了他的全身,但他全然不顾,沉着冷静地调整报话机。他娴熟的用密语呼叫,7分钟后与上级指挥所沟通,并准确地报告了敌军的位置。顷刻,我军猛烈的炮火直盖敌群,敌军惨败而退。


阵地上生活非常艰苦,饮水、吃粮和做饭用的煤油要靠战士们下山去背。陶克叶在完成自己的通信保障任务后,就抢着与其他战士一起去背水、背煤油、扛粮。一天,阵地上没有煤油做饭了,他抢过油桶跑下山去。沉重的油桶压得他喘着粗气,一步一步往山上爬。在爬到离阵地还有70多米远的陡坡上,由于劳累过度,身子一晃,栽倒在堑壕里,桶盖摔掉了,刺鼻的煤油浇透了他的全身,战友们立即赶下来,帮他脱下衣服,发现他脊背上磨破的大块伤疤被煤油浸后周围起了脓泡。
1986年7月初,敌人对阵地进行重点炮击,工事和哨位被炮火掀翻。为了重新构筑工事,他和战友们一起下山,一趟又一趟地把50多公斤重的钢块背到阵地上。一连10多天阴雨连绵,山路泥泞,他一次次滑倒,一次次摔伤,不停地咳嗽,大口大口地吐血。大家劝他休息,他硬是不肯,一连坚持背了10多天的钢块。他晚上值班,白天又去扛50多公斤重的土袋子,帮助步兵垒哨位和堑壕。战友们看他这样拼命,都不忍心,强行把他拖进洞里休息。经过严峻的血与火的考验,陶克叶在火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时,陶克叶收到母亲寄来的一个包裹。包裹里除衣服和鞋垫外,还有一个红纸包,里面装着剪下的一张有 形象的连环画。陶克叶心里明白:这是母亲希望自己像岳飞那样,精忠报国!他在那张连环画上公公正正地写上了“精忠报国”四个字,然后贴在日记本的扉页上。
几个月夜以继日的战斗和工作,使他累垮了身体。7月中旬在上级强行命令下,他才下山回到连队养病。刚回到连队的第二天,他听说9连接到了收复某高地的战斗任务,就又跑到连部请战,他又一次争取到了战斗的机会。回到连队第3天,他背着电台又当了一名收复失地主攻突击队的突击队员。
出征的前夜,陶克叶对着录音机,给远方的母亲留下心中的话语:“妈,您的儿明天就要出征了,去收复被敌人侵占的阵地,任务非常艰巨。但是请您放心,我会英勇地冲上去的,去顽强战斗,争当英雄。儿子今年20岁了,唯一遗憾的是我没有来得及孝敬您。如果我真的回不来了,那抚恤金,您为儿交50年的党费,其余您用来安度晚年。您教儿要‘精忠报国’,这点,儿子做到了。妈妈,儿子有一个心愿,如果我牺牲了,骨灰送到家里,请把儿子埋在村头西山下那条红军路旁……”然后,他又对着录音机给母亲唱了一首《血染的风采》。
在中越边境“10.19”出击作战中陶克叶担任右翼突击群2瓦报务员。战斗准备阶段,他两次随侦察组抵前沿侦察,圆满完成通信保障任务。发起冲锋前,陶克叶掏出衣兜里仅有的7元5角3分钱对班长说:“回去后请把这点党费交给指导员,以后的党费,我母亲会安排的!”他又紧握班长的手说:“如果我这次回不来,打完仗后,请你一定去宁夏看一下我的妈妈!……”。
下午一点半,总攻开始,陶克叶紧随突击群长狄国平向敌阵地冲去,及时准确传达各种战斗命令,保证了与团指挥所的联络。突然,敌屯兵洞内钻出5名敌军,他们以密集的火力企图阻止我突击队前进。陶克叶一看,急忙示意身边的另一名突击队员,左右交叉射击,消灭了5名敌军。经过35分钟的激战,全歼某高地守敌。在突击队撤离时,不甘失败的敌人,调集炮火和高射机枪,疯狂射击,副班长尚武斌被敌炮弹片击中颓然倒下,突击群长狄国平急着要冲上去救援。陶克叶没等狄国平迈出第二步,便将电台往狄国平怀里一塞,冒着炮火冲上山去,将尚武斌背下阵地。陶克叶还没有喘过气来,又发现通信员赵恩华也负伤倒在山腰上,身上还背着一架电台。他又奋不顾身的向山上冲去,借助弹坑的掩护,他到了身受重伤已昏迷的赵恩华身边,经过简单包扎后,背起来迅速向山下撤去。此刻,一发炮弹在他前方不远处爆炸了,弹片嵌入他的腹部。他忍着疼痛,背着赵恩华继续往下撤。没跑几步,左腿被敌人的高射机枪打中,“扑通”一下倒在地上。他迅速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布,包住伤口,爬在地上,把赵恩华驮在自己背上,两手抓着草丛和泥土,一点一点地往前爬,身后留下了一条100多米的“血路”。当他爬到一片乱石堆边时,敌人又一发炮弹打来,他用身躯护住了赵恩华,但自己的头颅被两块弹片击中,当场壮烈牺牲。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为祖国献出了年仅20岁的宝贵生命。
战斗结束后,他生前所在部队给他追记了一等功,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批准为革命烈士,上级部队党委作出了向陶克叶学习的决定。彭阳人民将陶克叶安葬在彭阳县任山河革命烈士陵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什么是拐子马?是连环马吗

什么是拐子马?是连环马吗

艾劳会战的详细战斗经过是怎样的?双方是如何部署的

艾劳会战的详细战斗经过是怎样的?双方是如何部署的

曹操率军盗墓虽然缺德,但他提出的薄葬制度却造福后世

曹操率军盗墓虽然缺德,但他提出的薄葬制度却造福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