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揭秘:如日中天的李自成为何坚持了一年就下文了?
1280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 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
那么李自成鼎盛之时,一度占据北方半壁江山,拥兵百万,为何只是 呢,为什么会失败呢,今天小编来说说。
一、因为“均田免赋”而“追缴助饷”导致官绅阶级对其离心离德
李自成在进入北京以后,对于前明官员,不只是没有象征性重用一些,以拉拢人心,反而是在统治区内大规模的“追缴助饷”,如此一来,是将官绅阶级彻底得罪。
自古以来,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但其实老百姓的民心根本不重要,因为他们的民心已经被官绅阶级代表了;也就是说哪个统治者可以维护了官绅阶级的既得利益,那么统一天下肯定是事半功倍,而李自成不只是没有维护官绅阶级的既得利益,反而严重损害了他们的既得利益,无形中是破坏了自己统治根基。
李自成在退出北京以后,为何一败涂地一蹶不起呢,固然有着李自成为首的统治阶层的错误指挥,但还有一个原因在于 得罪了官绅阶级,这些官绅阶级不愿意帮助他们,自然也是其一蹶不起的重要原因。
当然李自成之所以这样做,固然有着他占据北京以后,没有从农民起义者领袖及时转变成为欲要统一天下者立场的原因,但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他多少有些 ,因为他在起义过程中,提出了“均田免赋”政策,因此短短时间内,可以拉拢百万大军并且消灭 占据北方半壁江山,但占据北京以后军饷等则成为问题,不能对底层下手,加之为帝国提供主要赋税的南方还在南明手中,北方又久经战乱,自然只能对官绅阶级“追缴助饷”了。
二、没有自己的根基之地
李自成从崇祯二年起义,到崇祯十七年成功,历时15年,这个时间,跟 25岁参加反元大军,40岁建立明朝,历时15年开国的时间是一样的。
但是李自成这15年,其实大多数时间一直在流动作战,并没有自己固定的根基之地,也没有什么辉煌战绩。像明太祖朱元璋当年开国,是先夺取江南为根基之地,再一举北伐消灭 的,期间打过数场恶战,战 ,征 ,平 等,可以说一步一个脚印,根基很是扎实。
虽然崇祯十七年攻破北京之前,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但客观来说,西安及其西北一带,李自成压根没有正经经营几年,根本算不得根基之地。
一直流动作战,没有自己的根基之地,这也是他退出北京以后,一蹶不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李自成整体而言,战略目光短浅
整体来说,李自成的个人能力其实很差,根本不是开国 的材料。
诸如进入北京以后,大规模追缴助饷,得罪官绅阶级。还有忽视关外大清的威胁,进入北京之际,没有带领多少大军,有战斗力的军队都分散于其他地方不说,山海关这样重要的地方,竟然没派自己的嫡系将领接手,只是象征性派降将 的军队去接管,对于 也不够重视,最终酿成了一片石之惨败。
而大败以后,并没有坚守北京,反而退出北京,临走之前还放火烧了紫禁城,等于将北京拱手相让于大清。
四、对手大清太强大了
李自成跟大清相比,可以说全方位的不如。
拉拢人心来说, 死后,李自成的处理可以说很敷衍,明眼人一看都知道李自成是对其一点都不重视。
而大清入关以后,具体的开销花费方面,其实也不是多么舍得,但是相当的会造势,在进入北京以后,对崇祯帝是以帝体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谥曰庄烈愍皇帝,还将其移葬思陵。
同样一件事处理上,李自成敷衍,大清是相当不错,可谓是大大拉拢了前明旧臣之心。
以官绅阶级来说,李自成是大规模“追缴助饷”,得罪死了官绅阶级。
入关以后,不只是停止“追缴助饷”,更是大力维护官绅阶级的既得利益,而且是重用前明旧臣,哪怕只是面子上重用,不将其参与到核心政务之中,但也是大大拉拢了官绅阶级。
可以说清朝的手段是极其高明的,对比之下,李自成自然更是显得很不济了。
最后综合来说,李自成之所以昙花一现,大概就是以上几个原因;虽然他在当时的时期,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当时放眼大历史来看,属于是没有建立新世界秩序的能力,却摧毁了摇摇欲坠的旧世界,将世界带入一个更大的乱世,自己则是昙花一现之后便是消失,多少有些 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