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一个比一个懒清代皇帝为什么会成为工作狂

1891

发布:2024-10-07 18:16:39  来自 纨绔の少年 觅知友会员

很多人都不了解 工作狂 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导言: 作为最后一个 ,在官制上大体承袭 旧例。 年间设立军机处,将执政权彻底划入皇帝的掌心。毫不夸张的说,明清二朝是封建中央集权程度最高的时期,那么同样都是集权,帝王本来应该顺应大权归属而视天下为私物,为何 皇帝越来越懒,而清代皇帝则一代比一代勤政呢?

工作狂“遗传”

清朝1636年建立,1912年灭亡。包括追封的后金大汗 在内,一共有皇帝十二位。鉴于清代特殊历史事件导致的"幼主即位"和"立而不治",我们将 帝和 帝暂且排除在外,剩下的十位帝王中,在政事上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一位皇帝全名爱新觉罗·福临,就是 帝,他是 的第九子,他的政治生涯要从 去世时算起。

image.png

首先在文化上,顺治帝在满清八旗之内设立宗学,规定年满十岁的八旗子弟都可以入学,这种手段奠定了后期汉文化在满人贵族圈子里逐渐风行的基础。政治上,这位帝王也展现出了相当的野心,在削弱王公侯爵手中的权力将大部分的政权收回,在朝堂之上又设立了内三院汉 ,制衡 大员。顺治帝所设置的几个机关,可以说是后期 发整个清代官制、监察体系的源头。

顺治帝之后的四位皇帝—— 、雍正、 、 四人一脉相承,在军事以及政治上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敏感度和掌控能力。

康熙年间废除圈地退耕与农,在维持统治基础的目的之上有保证了人口的稳定性,流民数量大大减少。与沙俄签订的《 》也保证了之后几十年里北部边关长久的稳定,由此节省下的军费又被朝廷拨给地方用于赈灾或是修筑堤坝。

雍正年间,帝王出手进行削藩,全面推行 ,地方官员权利收归中央;土地制度上继续进行宽松的政策," "的制度使得雍正时期的人口数量再创高峰。强大的人口基数也保证了清朝军队的兵员质量,雍正年间对外作战大多以胜利告终。

image.png

乾隆皇帝全名爱新觉罗·弘历,在他统治的六十年时间里清朝健长乐土尔扈特部的回归和新疆的平定,也首次将西藏的主权收归国家手中。毫不夸张的说乾隆皇帝是清朝最喜欢"大场面"的皇帝,从修 到七下江南,乾隆朝留下的争议最多,影响也最大。

嘉庆年间的成绩主要体现在整治贪官污吏方面,康乾二朝为清朝留下了不少隐患,嘉庆年间卖官鬻爵、官员受贿已经成为了心照不宣的惯例。嘉庆帝也是清代第一位官方下旨禁烟的皇帝。

严格的精英教育

清代帝王的优良素质也来源于早期严格的教育思想。早在清朝入关之前,也就是皇太极时期 就有了"教育后代"的思想,在这一点上清朝的起步要早于历史上大多属少数民族政权。

众所周知 擅长打天下,而不擅长治天下,所以通常在政权的前期统治者就会想方设法拉拢 大家入朝为官,以这种方式来控制世家大族的前进方向。比如北魏,就是其中典型,而清朝在教育方面却始终保留着自己的一些文化特征。

从皇太极统治时期开始,清代八旗就开始勒令族内子弟读书。"
十五岁以下八岁以上者俱令读书",从儿童成长早期就开始进行思想文化教育,从而树立起为皇室效忠的思想。

image.png

八旗的文化教育并没有完全按照汉民族的重文轻武或是礼教传统进行,康熙时期皇家对皇子的教育采取了满汉并重的模式。康熙帝的启蒙来源于顺治帝时期对汉文化的尊崇影响到了幼年 ,使他认识到了汉族臣子在治理一国方面的强大优势。因此他在选择后代教育模式上,选择了一些汉族的经典。同时根据当时清朝的整体形势,皇族在未来并不需要一位"文人"皇帝,因此满族骑射等武道修行也没有落下日程。

翁同龢曾经负责 帝的教习工作,在相关史料中显示,他对皇帝的教育主要侧重于"帝德"也就是作为一名统治者所应该具有的一些品质。在他的影响下 十分注重民生,并且拥有了坚毅的品性,在 强权之下依然想方设法要扭转国家危亡的态势。

勤政爱民这四个字在两种文化的交融之下由"训诫"变成了"职责"。

image.png

残酷的皇位竞争

"嫡长子继承制"是自 起就开始实行并且从未间断的一种制度,尤其在礼教逐渐完善,各种思想开始固化人伦思维的封建大一统帝国时期嫡长子继承制更是贯穿各个阶层。大到王公贵族小到市井草民,不管是承袭还是分家都要遵守这样的方式。

然而天家无小事,皇位的更迭自然不可能一帆风顺。清代帝王在参考前几代皇室更迭惨状的基础上,结合女真族部落时期传统,采用了一种"择贤而立, "的继承人选择法。

皇帝生前选择一位继承人,将其姓名写入遗诏并放置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后,待死后由心腹取出宣读继任者。

康熙年间太子势力逐渐做大,朝臣中也渐渐开始结党营私。 不想看朝政荒废于争权夺势,所以曾两度废太子。秘密立储制度也是由康熙朝开始立制,从康熙年"九子夺嫡"之乱后,清朝在皇位更迭方面并未显出过多的波动。

image.png

尤其是因为皇子们都按照同样的标准来进行培养。一方面是从小就能看出哪位皇子最有继承大统的资质和品性,另一方面也是能够借由齿序来建立兄弟间的感情,从而避免皇族血脉经历不必要的折损。乾隆皇帝就是雍正帝死后被"择优录取"的一位帝王,相传幼年乾隆生过天花,这样的免疫力也被看作是继位的优势之一。

经由层层选拔,最终遗留下的继承人在各种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省略了争权夺势而转向自身素质的竞争则使得皇子们更能明白前代的心中所想。

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与中国历史上其他时段的国家政权一样,清朝虽然完整继承了明朝的一系列体制,并且在几代英主治理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但在朝政以及外敌方面却也是暗流涌动。

首先是内部"反清复明"势力造成的动乱。从1644年入关到1662年这十八年里明朝的残余势力一直在各地动乱。明末郑成功在台湾建立明郑王朝,对清朝的沿海地区进行了多次骚扰,清朝与台湾的关系一直到康熙年间才正式确定为从属关系。与此同时民间各地的白莲教等组织也在不停宣传着叛动思想,统治者在灾荒年间不仅要想办法筹集物资赈灾,还要分出心神处理各地爆发的流民以及武装叛变。

image.png

其次,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女真部落自身的遗留问题也导致了清朝地方官员、王侯很容易拥兵自重,形成割据势力。

康熙年间的" "、雍正年间的苗民起义和乾隆年间的大小和卓叛乱这三次动乱都发生在清朝强盛时期。这种地方与中央的突发性对抗也时常会对皇权造成不可逆的巨大损失。

最为突出的当属朝鲜 王朝,朝鲜与清朝之间先有掠夺之恨后生囚禁之辱,这个一向奉汉民族为正统的国家在几十年里一直筹备着联合日本来推翻清朝统治。但是朝鲜作为藩国,他们的计划一直是在暗地里进行的,所以并不为清朝皇室所知。

image.png

同时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国家,这个时期的生产力水平也使清朝面对着更为强大的异国势力。先是沙俄几十年的骚扰,而后 等等。清朝的帝王在作为皇子接受教导的时候就明白身边有多少势力在等待帝国衰弱的一瞬间。内外夹击之下,皇帝这个权力的集中体只能更加严谨的去审视自己和自己的下属,不敢轻易放过任何一个有可能造成后果的冲突点。

结语

通览清朝从皇太极起的276年国祚,中间起起落落不知凡几。造成问题的原因,既有中央权力过度集中而造成的反应不及时,也有地方官员贪污腐败所带来的民不聊生群起反抗。但是我们抛开其他因素,单从统治者自身的素质来说清朝的皇帝在政治决策力和掌控力上要远超其他朝代。

满族作为一个拥有强大武力和悠久历史的民族,能够看到汉文化的长处取而用之,又不过度推崇导致自己特色的流失,取二者精华融合上升为一种更高的经世致用思想。这是清朝帝王都能勤政爱民,并且有作为而不是乱作为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洪武皇帝大传》

《 近代史》

《仁祖庄穆大王实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刘恒:为人做事很低调的皇子,最终当上皇帝

刘恒:为人做事很低调的皇子,最终当上皇帝

樊哙曾在鸿门宴中营救刘邦,晚年为何还会被刘邦追杀?

樊哙曾在鸿门宴中营救刘邦,晚年为何还会被刘邦追杀?

秦始皇嬴政曾出巡五次,是体察民情还是其他?

秦始皇嬴政曾出巡五次,是体察民情还是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