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李世民想复兴分封制,背后原因是什么?
1601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 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当年,周武王率领大军讨伐商纣,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 ,为了维持国家的稳定,周王室采用的是分封制的手段,就是将土地跟人民赏赐给功臣或者贵族,并且享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及世袭的权力。这种手法,在初期的时候,各诸侯还能帮助周天子守住江山,等时间越久,就出现了 时期,诸侯纷争的局面,最终由秦国一统天下。
秦统一天下后,就废除了分封制。但是秦朝以后建立的国家,多多少少还有分封制的影子,比如 跟 分封皇室子孙。因为分封制的诸侯自主权利过大,就发生了西汉的“七王之乱”跟西晋的“ ”。可以说分封是不利于一个王朝加强中央集团的,时间越久,国家就越容易分裂。
熟读历史的李世民当上 后,居然也想搞出分封这一套。说干就干,在贞观十一年,也就是公元637年,李世民就分封他手底下的十四位功臣为外地的刺史,并且让他们的子孙继承他们的刺史位置。
乃以无忌为赵州刺史,以赵为公国;房玄龄宋州刺史,国于梁;杜如晦赠密州刺史,国于莱; 濮州刺史,国于卫; 申州刺史,国于申; 陈州刺史,国于陈;道宗鄂州刺史,王江夏;孝恭观州刺史,王河间;尉迟敬德宣州刺史,国于鄂;李勣蕲州刺史,国于英; 金州刺史,国于褒;程知节普州刺史,国于卢; 基朗州刺史,国于夔; 澧州刺史,国于郧。——《 》
这种分封事件无疑就是开历史倒车,更容易酿成亡国。李世民糊涂了,他手底下的大臣可不糊涂。房玄龄、魏徵、 、马周、李百药、于志宁等大臣极力反对,他们认为历史上已经出现了诸侯王造反的现象,现在又给我们这些功臣这么大的权力,又怎么能保证子孙后代不会造反呢?李世民也很郁闷,本来是一番好意,大臣们却不领情,双方就这样僵着。
长孙无忌见苦劝李世民没有效果,就想到了自己的儿媳妇,也是李世民的嫡长公主—— 。长乐公主是皇后长 的女儿,甚得李世民的喜爱,还给她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李丽质。等到长乐公主成年,李世民就要为她找一个好人家,为了不让长乐公主受委屈,李世民把长乐公主许配给了她的表哥 ,也就是长孙无忌的嫡长子。
长乐公主进入宫中见到自己的父皇,她不再以大臣的角度劝谏李世民,而是站在皇家角度。她对自己的父亲说:“这些大臣为了大唐的事业,历经 ,好不容易天下才统一了,父皇你把他们赶到外地,这和那些流放的徒刑犯有何区别呢?”
李世民反复思考了这件事,觉得分封确实不妥,也就不再跟大臣们僵着了,就放弃了分封的想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