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门阀大族”是怎么兴起的?为什么能屹立百年不倒?

4106

很多人都不了解历史上“门阀大族”是什么,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两个字主宰了华夏大地数百年的风云变幻:门阀。

门阀作为中国历史上曾经最为特殊的群体之一,自 开始兴盛到唐末宋初归于沉寂。中间的数百年时间中无论乱世或者盛世都能屹立不倒。

那么如此坚挺的门阀到底是如何最终走向毁灭的呢?

image.png

上图_ 汉朝的豪门生活

一、察举制下诞生的怪物集团

其实门阀这个词对于很多人来说应该并不陌生。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群体, 在很多人眼里是 的产物。然而这里作者得和大家解释一下,并非九品中正制诞生了门阀士族,而是门阀士族选择了九品中正制。这里可能有人会有疑问,这莫非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然而这并不是,先有门阀才有九品中正制,而生出门阀这个怪物的“母鸡”,则应该是察举制。

所谓门阀,首先要和大家明确一下概念,门就是门第,阀就是阀阅。说穿了,门阀就是高门才能称为门阀,有世代为官的显赫背景,庞大的人脉关系网络,在朝廷地方都能一呼百应,这是一个优秀门阀的基本素养,典型的就是汉末四世三公的汝南 和弘农 。

image.png

上图_ 汉代察举制中的童子科

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一个巨大的问题摆在群雄面前就是如何选拔人才。众所周知,天下人才出 ,魏国人才去秦国。战国时期如魏国这样的国家,产生了 这些人才,然而他们统统跑去了邻国,就是因为人才选拔机制出现了问题。在秦国可以军功得爵,但是在东方六国的上升通道十分闭塞,这一问题到了汉朝时期 首先开始想办法解决。

刘邦毕竟是泥腿子出身,气量宽宏,眼界博大,他认识到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才者未必是王侯,所以下诏求贤。到西汉中后期,汉朝已经形成了一套察举体系,就是地方官发掘优秀人才,然后开始层层推举到中央,但是这种体系的弊端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与察举制一起存在的还有所谓的“恩荫”也就是老爸当了官,你也能接班,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套利益网络。

参与察举的官僚往往都倾向于选择家族内部人员,通过恩荫继承职位再通过察举扩大规模,不同家族之间互相联姻。外加上儒学体系所造成了各大家族之间的广泛交流,终于到了东汉中后期形成了大量“高门”,他们盘踞朝廷的重要职位,占据着最大的社会资源,手握重权,而且和地方的关系密切,最典型的就是 先生。

image.png

上图_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

在曹丕篡位之后,顺应士族们的要求实行了九品中正制。但是大家可不要以为九品中正制就是根据门第选人,《宋书·恩幸传》说得好: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

九品中正制设立的目的,并非是以门第,而是希望以才能选人。

然而九品中正制的设计比察举制更加不合理,察举制的推举通道州郡官吏都有资格推举,可以说还是相对比较广泛的。而且汉代盛行清议,就是品评人物,名士们掌握很强的话语权,可以评价人才,比如 先生就曾经得到过所谓:“ 之贤臣,乱世之英雄”的说法。然而问题在于,九品以后,所有的地方选拔权利全部集中到了中正官的手里。

image.png

上图_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

所谓中正官就是专门负责地方选拔评定人才的,那么选拔人才的标准呢?——九品。

所谓九品就是把人才等级分就等,但是人才这东西不好分,所以发展了一下就是把你祖上分了九等,所以九品中正制就彻底变成了一场门阀士族的盛宴。在东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发展到了巅峰,王谢等高门子弟出生就是五品(五品是恩荫制度下能继承官位的最低品级)。也就是说王谢的高门子弟那就是国家级保护动物, 水平。

他们一出生就是官,至于说干什么职位其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比如 父子就曾经被人问到他们是干嘛的?王徽之先生仔细思考了以后表示,自己能可能是管马的,然后就进入了无厘头问话,“您既然是管马的,那么您管几匹马呢?” 王徽之这时候直接进入了哲学模式,“我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管马的,哪能知道管几匹马?”

(《 王徽之传》:又为车骑桓冲 参军,冲问:"卿署何曹?"对曰:"似是马曹。"
又问:"管几马?"曰:"不知马,何由知数!"又问:"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焉知死!")

image.png

上图_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

虽然这帮人确实是令人无语,但是又不能把他们怎么样,毕竟士族高门的利益集团牢不可破,中国历史上皇后名字能够完整被人记录的朝代其实只有东晋。

因为东晋的皇后基本都出自高门,随便翻一下就知道,王谢占了一多半, 是谁无所谓,皇后肯定是门阀出身,这样就能万年不倒,整个南朝基本都是如此,所以尽管南朝风云变幻,但是士族都是不动如山,然而这些门阀士族想不到,就在他们以为高枕无忧的时候,空前浩劫已经悄然而至。

image.png

上图_ 侯景(503~552年),本姓侯骨,字万景,朔州(今山西朔州市)人,羯族

二、 门阀士族的空前浩劫

公元549年,侯景进入金陵。他已经抛弃了最初维持军纪的温情面孔,露出了狰狞的爪牙:若破城邑,净杀却,使天下知吾威名。门阀士族的末日开始了。

侯景进入金陵之后,首先对 提出要和王谢结姻,梁武帝表示王谢高门,侯景配不上,侯景表示,我配不上,但是我的屠刀配得上。

侯景使用武力彻底清洗了江南高门,曾经在金陵城中高卧 的门阀贵族们遭遇了灭顶之灾: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谱》;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

侯景之后再无王谢,所有的荣耀和梦想都化为灰烬。侯景解放了那些作为门阀贵族奴仆的隐藏户口,可笑的是,侯景的这个做法居然颇得人心:人人感恩,为之致死。一面血腥的屠刀,一面是被解放奴仆的狂欢,整个金陵仿佛人间地狱一般。南朝的门阀就此一蹶不振。

image.png

上图_ 古代科举考试分级取士详解

然而北朝的门阀并没有因此彻底毁灭,自晋末以来,进入中原的北魏等政权无不与门阀紧密合作共 理天下,侯景之乱毁灭了南方,但是起于关陇的贵族门阀集团还是最终夺取了天下,唐廷上台之后建立了所谓的“五姓七望”的门第品级,似乎门阀的好日子已经重见天日了,但是 到 历代皇帝的一项制度真正给门阀政治的毁灭埋下了伏笔——科举。

通过考试选拔官僚,这一制度在隋唐的完善使得寒门子弟进入上层变得名正言顺有法可依,同时也让整个中国的门阀开始颤抖,不过 时期仍旧是门阀的天下,因为唐廷的荫袭继承和门阀选官的基础还在,另外五姓七望为代表的门阀实力依旧强大。所以河东 弘农杨氏等门阀仍旧远超于寒门。

其实还有个最重要的原因,唐朝的 选拔人才的数量太少了,整个唐朝时期通过科举选拔的 人数才7448人。唐朝有将近300年历史,平均一年的人数还不及3人,所以 科举并未能占据主流。

image.png

上图_ 朱温(852年—912年)

但是门阀贵族们想不到,比侯景之乱更加恐怖的灭顶之灾即将来临, 之乱以后,崩溃的唐帝国中央再也无力控制全国藩镇。以朱温为代表的军阀势力快速崛起,掌握全国,另外朝中宦官与朝臣的争斗也是十分疯狂。终于在公元904年,河南军阀朱温率军进入关中,诛杀了所有的宦官,同时,也清洗了唐廷朝堂上几乎所有门阀。

朱温为了逼迫唐廷迁都洛阳,在亲信李振的鼓动之下,借口诛杀左仆射裴枢等朝臣三十余人,“此辈常自谓清流,宜投之黄河,使为浊流”。伴随着黄河水的滚滚浊流,朱温展开了对朝廷范围内所有忠于李唐的门阀贵族的大清洗,这次毁灭性的打击彻底摧毁了门阀存在的基础。 扩张科举之后,门阀这一曾经主宰中国历史的贵族集团,彻底退出了舞台,应该说,依靠屠刀打破秩序总是格外的残忍和暴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李渊当初为什么会立李建成作为太子两兄弟最后为何落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李渊当初为什么会立李建成作为太子两兄弟最后为何落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张苞对蜀汉重要到什么地步张苞死后诸葛亮为什么会痛苦吐血

张苞对蜀汉重要到什么地步张苞死后诸葛亮为什么会痛苦吐血

刘备为何要与东吴火拼?除了报仇还有其他因素吗?

刘备为何要与东吴火拼?除了报仇还有其他因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