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怎么对待元末明初的蒙古人的?“怀柔政策”如何实施?

3690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 是怎么对待元末明初的蒙古人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1367年,朱元璋出兵北伐,不到一年的时间便攻下元大都,将 的政权赶出了中原腹地。

此时,元朝并没有彻底灭亡,在 带领下,一部分元朝宗室重臣以及蒙古军民退往北方,成立了 政权,继续与 对抗,而另外一部分却成为了明朝政权下的蒙古人。

正如《蒙古源流》一书中指出:(蒙古人)且战且退而出,四十万蒙古人中,得脱者惟六万,其余三十四万被围而陷矣。

但到了后来,和元顺帝一起北退的不少蒙古贵族和官僚却一批一批地脱离了北元政权,南下归附明朝。

究其原因,除了蒙古统治者之间的内部矛盾和北方地区经济水平比不上中原等因素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朱元璋采取的灵活多变的民族政策。

那么朱元璋对元末明初的蒙古人是如何管理的呢?其实是采用了妥善安置、怀柔招降的政策。

本篇笔者就从朱元璋对待蒙古人政策的改变说起,聊聊朱元璋怀柔政策的具体措施,进而聊聊这种政策产生的影响。

不过说此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朱元璋为何会采取这样的政策。

image.png

朱元璋和大臣

朱元璋对待蒙古人政策的改变。

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明)太祖其季也。——《 ·本纪》

朱元璋是一个草根出身的 ,但此人似乎是天生的皇帝,说到这,或许有人就要说了,哪有什么人天生就是皇帝,朱元璋不过是生逢其时,对于这点,笔者不予否认,但在当时为何偏偏是朱元璋当了皇帝,而不是其他人呢?

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放,继续说朱元璋,朱元璋是在 中起家的,当时中原有很多势力,诸如 和 ,都是不可小觑的割据力量。

但朱元璋最有权谋,最终先后兼并了陈友谅和张士诚等势力,平定了江南,继而开 了北伐元朝,建立明朝的艰辛历程。

image.png

朱元璋与大臣

在北伐初期,朱元璋的志向是彻底推翻蒙古政权,对于蒙古人自然也是打击和驱逐,正如《 》中记载的朱元璋在《讨元北伐檄文》中的口号: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在这篇檄文中,丝毫看不到朱元璋招抚蒙古人的影子,而在朱元璋 中取得成功,而攻占了元大都之后,这种打击和驱逐的政策就发生了变化。

随着不少蒙古贵族退出了中原的舞台,朱元璋面临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和元朝的对抗和推翻元朝的统治了,而是如何稳固自己的政权。

不过此时对于朱元璋威胁最大的,还是元顺帝带领北退的北元政权,因为当时元顺帝是被明军逼迫,主动撤出元大都的,这也就是说,元顺帝的军事力量并没有被耗尽,再加上北方本来就是蒙古人生活的地方,这也就导致了北元有反攻明朝的可能。

image.png

元政权的领导人物

在这些因素的叠加下,让朱元璋不得不改变对蒙古人的管理策略,而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是朱元璋第一步要做的。

承认元朝正统的地位。

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臣父子及孙百有余年。——《 实录》

的朝代更替,无不以正统自居,统治中国近百年的蒙古人也不例外,在北退漠北之后,还在时刻想着恢复大元,这点朱元璋看得也很清楚,为了降低蒙古人的敌视,朱元璋承认了元朝在中原的正统地位。

正如上述记载,则是朱元璋一再强调的,这也就是说朱元璋认为华夷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因时而异,至于是否正统,并不在民族,而在于是否能接受和信奉华夏传统纲常伦理,只要能,就是正统。

image.png

朱元璋和大臣

朱元璋的这步棋可谓走得极其之高,不仅让自己的明朝有了名分,而且也承认了元朝故民的正统身份,正如《明太祖实录》记载:朕(指朱元璋)既为天下之主,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字如一。

为了让蒙古人众进一步认可自己,朱元璋还多次公开赞誉 的功绩,并且还为其立庙致祭,他说:元自世祖,混一天下,宽恤爱人,亦可谓有仁心矣。

此外,朱元璋还尊崇元朝的明君贤臣,对于坚决不降明朝的福寿等人,朱元璋也大加褒扬,这些无疑都增加了朱元璋的“戏份”,也更进一步地让蒙古人认可这位推翻元朝的始作俑者。

朱元璋对待蒙古人的具体政策。

昔帝王得天下,得大功垂成之际,尤必广示恩信,虽素相仇敌者,亦皆收而并用之,所以法天地之量而成混一之业也。——《明太祖实录》

明朝对于蒙古人的招抚和安置政策是在朱元璋夺取了元大都之后就被确定的,虽然这种政策并不是所有的明朝人都能理解接受,朱元璋又岂会对于臣子有所妥协,他认定的事,很少有人能更改。

不过朱元璋也并不是不讲道理,对于说服朝中大臣,也是有理有据,比如上述记载,就是朱元璋的看法,即抬出先王为自己的政策正名,并且宣扬要广示恩信,以安民为重,不能单单只看着曾经的仇恨。

image.png

朱元璋画像

也正是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朱元璋开展了大规模的对蒙古的招抚行动,当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首先,对于投降明朝的蒙古人,无论是被俘还是主动投降,都给予肯定。

比如 在应昌大捷中,俘获了元政权里的诸王官僚数百人,朝臣就认为应该举行献俘仪式,以彰显朱元璋的声威,但是朱元璋却不这么认为,他要求“礼部榜示,凡北方献捷至,尝仕元者,不许称贺”。

此外朱元璋对于那些终身与明朝为敌的蒙古将领也以礼相邀,极力争取,比如说北元政权的支柱 ,朱元璋就曾七致其书,劝他归降,并且把他妹妹立为了秦王妃,并且多次公开称王保保是“大丈夫”。

其次,对投降的蒙古人,在物质上给予优厚的待遇。

朱元璋对蒙古人,不仅在在身份上给予了肯定,对于投降的蒙古人,在物质上也给予优厚的待遇,只要投降,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不管人数多还是少,都给予赏赐,并且妥善安排他们的生活。

image.png

朱元璋画像

甚至还会分配给房屋,按时发放粮米财物,让他们拥有一个安定的生活,正如《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洪武九年九月,河北塔滩达达将校掌家奴五十五人来降,命礼部分三等赐衣物有差。

再次,对于归降的蒙古首领给予官爵,让他们可以在明朝为官。

朱元璋意识到,在蒙古人中,首领的作用非常大,为了争取这些首领,朱元璋在告天下诏中就表示,只要蒙古首领来降,一律按才能选用为官,即:只要率众来归,一体量才擢用(出自《明太祖实录》)。

这也就导致了投降的蒙古人在明朝当官的 ,甚至有些人还曾与明朝激烈对抗过,但朱元璋都不管这些,可以说真正做到了唯才任用。

最后,对于投降的蒙古士兵编入军籍,并给予优待。

由于蒙古士兵在作战中的勇猛表现,对于归降的蒙古士兵,朱元璋也主张“充实卫所编入军籍”。

明军攻下元大都之后,曾经以北征军留守,最初设置了6个卫所守卫北平,而到了洪武八年,北平都司管辖已经发展到了18卫3所,而卫所数量的快速增加,很显然与蒙古士兵的编入有关。

需要格外指出的是,这里被编入卫所的并不单单只有蒙古士兵,其中还有其他族的归附人,包括色目人、山后人以及滞留于中原的故元军户等等。

image.png

《明实录》

而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也实施了更为人性化的政策,即:归附 及边军为军,无男丁者除其役(出自《明太祖实录》)。

这些归降的蒙古士兵中,有些甚至被委以重任,也给与了他们优厚的待遇,当然也是有职责的,主要有两方面,即戍守和征调出征。

这些职责和明朝士兵也没有什么差别,正是因为这种无差别的对待,导致了归附明朝的蒙古人众,尽自己所能效忠明朝,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明朝的对外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过归附的蒙古人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是 的,也有投降之后再次反叛的,而对此朱元璋也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

发生此类事件,坚决镇压。《明太祖实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即明军攻破元大都之后,元臣迭里迷失等留守大都的数人,被迫投降明朝,但是之后就与同僚金刚奴等人密谋谋反,结果被人揭发,这些人全部被斩首。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蒙古归降的人中再次发生反叛,主要是在赴内地的途中,而叛逃的原因,多为强迫迁徙所致,为此朱元璋又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措施,即愿意南下的送入京师,对于不愿意去的,那就就地安置,以减少和避免反叛的事情发生。

image.png

明朝皇帝(蜡像)

由此亦可看出,朱元璋虽然用怀柔政策招抚蒙古人众,但是却一直没有放松对他们的戒备,一旦谋反或者密谋谋反,那就会以最严厉的手段进行打击,不得不说,朱元璋的帝王权谋之术,确实厉害。

朱元璋以怀柔政策产生的影响。

我祖开基,虽延揽英雄不问其类……而为万世人臣立极。——《 蒙古汉籍史料》

在朱元璋怀柔招抚政策的影响下,大批元朝故臣携家眷归附明朝,史料所记载,单单在洪武二十年,几乎每个月都有蒙古人(包括贵族、大臣和平民)南下降明,正如上述引用,则是明人严从简对于朱元璋这种政策的高度赞扬。

据统计,明初曾接纳过数十万故元归附官兵和自愿内迁的北方各族首领,并且得到了明廷的妥善安置。

归附明朝的蒙古人,经过与 的常年交流和交往,也逐渐融入了当地的社会生活,再加上明廷给予的生活保障,大多数蒙古人也都过着安定的生活,这也让朱元璋和明朝获得了蒙古人的进一步认可。

image.png

朱元璋像

可以说,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朱元璋争取到了大多数蒙古人的民心,实现了瓦解元廷残余势力,化敌对力量为己所用的目的,也正是由于大批蒙古人众的投奔,加速了北元政权的灭亡进程,对安定明朝北部边境有着重要影响。

正如《朱元璋的蒙古观探析》中所述:(朱元璋的怀柔政策)一定程度上逐渐减少了蒙古人对明朝汉族政权的抵触和对抗,有助于快速稳定秩序,这一做法也有效改善了蒙汉民族关系,为明代各朝皇帝树立了楷模。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对于元末明初的蒙古人的处理问题,朱元璋采取的是妥善安置、怀柔招降,不过,从本质上看,朱元璋采取的这些怀柔的招抚政策,根本目的是分化和瓦解元朝的残存势力,为的是实现明朝大一统和稳固刚得来并不稳定的政权。

不过虽然如此,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稳定自己得之不易的皇权,但不论他的出发点是什么,这一系列怀柔招降其他民族人众的政策,对于民族的融合和缓和民族矛盾上无疑有着进步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红楼梦》之贾宝玉简介贾宝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红楼梦》之贾宝玉简介贾宝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夏侯渊: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被刘备痛杀

夏侯渊: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被刘备痛杀

为何蜀汉五虎将中马超、赵云很少带军打仗?

为何蜀汉五虎将中马超、赵云很少带军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