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孟达曾经两次背叛主公,归降曹魏之后他怎样了?
4857
在汉末 时期,提到背叛主公,反复无常的武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 。 末年,吕布原为丁原部将,被唆使杀害丁原归附 ,与董卓誓为父子,后又被司徒 唆使诛杀董卓。旋即被董卓旧部李傕等击败,依附 ,又被袁绍猜忌,依附张杨。对于吕布来说,因为其屡次背叛的行为,所以遭到了人们的贬低。当然,就笔者今天要说的孟达,也是一位反复无常的武将。
曹魏大臣刘晔曾评价孟达:(孟)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吴、蜀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
蜀汉文臣费诗则直言:孟达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后又背叛先主,反复之人,何足与书邪!
那么,问题来了,孟达两次背叛主公,为何归降曹魏后,还能受到 的重用?
一
首先,孟达(?-228),字子度(小说《 》中字子庆),本字子敬,因 的叔父名叫刘子敬,为避讳而改字。扶风郡郿人,三国时期人物。孟达本为 属下,后降刘备。 围樊城、襄阳时因不发兵救关羽而触怒刘备,于是投奔曹魏。
《魏略》中记载:文帝时初即王位,既宿知有达,闻其来,甚悦,令贵臣有识察者往观之,还曰“将帅之才也”,或曰“卿相之器也”,王益钦达。又加拜散骑常侍,领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时众臣或以为待之太猥,又不宜委以方任。王闻之曰:“吾保其无他,亦譬以蒿箭射蒿中耳。”
孟达归降曹魏时, 刚刚去世,曹丕即位。对于曹丕来说,直接用“将帅之才也”、“卿相之器也”来评价孟达,这显示出曹丕对于孟达的格外欣赏和器重。在曹魏,孟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曹丕还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为新城,以其为新城太守,委以重任。
二
对此,在笔者看来,先背叛刘璋,后背叛刘备的孟达之所以获得了曹丕的重用,原因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因为在汉末三国时期,人才的流动本来就非常频繁。比如在曹魏阵营中, 这位谋士更换主公的数量,完全可以和吕布一较高下了。但是,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贾诩被拜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成为曹魏重臣。再比如蜀汉的司徒许靖,同样多次更换主公,也不妨碍其位极人臣。因此,正是因为频繁更换主公的文臣武将太多了,这让孟达的情况不是那么突出。也即放在汉末三国时期,孟达先背叛刘璋,后背叛刘备的行为,并没有引起魏文帝曹丕的反感。
另一方面,《 》中记载:蜀将军孟达屯上庸,与副军中郎将 不协;封侵陵之,达率部曲四千余家来降。
公元220年,在关羽战败后,孟达因畏惧被治罪,再加上跟刘封不和,常受到刘封侵凌,于是率部曲四千余家投降曹魏。对于部曲来说,可以理解为从属于孟达的士兵。在汉末三国时期,不少武将就拥有隶属于个人的部曲。
三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孟达归降曹魏,不仅是个人的投靠,也为曹魏带来了部曲四千余家。换而言之,这意味着孟达的投靠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以让蜀汉损失一定的力量,并增强曹魏的力量。如果曹丕没有厚待孟达的话,不仅孟达会有所不满,其部曲四千余家很可能也会颇有怨言,这对于曹魏来说,自然是不希望看到的结果。除此之外,孟达对于曹魏的价值,显然不止部曲四千余家。汉中之战后,刘备命刘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领孟达的军队,与孟达会合于上庸地。在此基础上,刘封、孟达等人成功攻占了东三郡,也即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对于孟达来说,在投靠曹魏之后,无疑能帮助曹魏攻打东三郡。
四
最后,在汉末三国时期,东三郡连接着汉中和襄樊两大兵家必争之地,处在曹魏、东吴、蜀汉三国的交界地带,所以拥有较高的战略价值。在投靠曹魏之后,孟达帮助其夺取了东三郡,而丢了东三郡的刘封,最终被刘备赐死。并且,在笔者看来,魏文帝曹丕厚待和重用孟达,也是希望孟达可以起到一个示范作用。虽然刘晔等曹魏大臣认为孟达反复无常,背主求荣,但是,曹丕依然反其道而行之,很有可能是间接告诉蜀汉的文臣武将,只要归降曹魏,一定会厚待和重用你们。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对待孟达,面对 时无奈归降的黄权,曹丕更是十分厚待。
公元222年,刘备伐吴败还,而归途隔绝,黄权不得归,无奈之下率部降魏。被魏文帝曹丕所赏识,拜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使同车陪乘。后领益州刺史,进驻河南。从这一点来看,曹丕就是要将黄权、孟达树立成降将的榜样,体现出自己宽宏大量,用人不疑的一面。不过,在魏蜀吴三国,降将,尤其是反复无常之人,还是受到排斥的。公元228年年,曹丕死后,当时桓阶、 都已去世,孟达因心不自安,在 引诱下,企图归蜀汉,结果被 斩杀。对于反复无常的孟达,在失去了魏文帝曹丕等赏识之人后,加上曹魏群臣的排挤,所以寻求再次反叛,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