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在战国时期,东周王室到底是被哪国消灭的?
1939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朝代,西周灭亡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 ,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 ,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 。虽然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但是,实际上,东周王室却在战国时期结束之前就被消灭了。 时,国势益弱,分为东 和西周国。至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国被秦国所灭,同年周赧王病死。
元年(前249年),东周文公与诸侯密谋攻打秦国,秦庄襄 悉后,命 率军攻灭东周国,迁东 于阳人聚(今河南省临汝县西),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至此,周王朝最后残余的势力被铲除。那么,问题来了,秦国消灭东周后,山东六国在干什么,为何不联手讨伐秦国呢?
一
首先,在一些人看来,秦国消灭东周王室后,其他诸侯国完全可以将这 为作为借口,此讨伐秦国。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名义上,东周王室是天下共主,比如在三家分晋和 代齐时,三晋和田氏都需要周王室的册封,才能正式成为诸侯。但是,这只是战国初期的情况。到了战国后期,周王室的地位已经荡然无存了,这是秦国敢于消灭东周王室的重要原因。
在战国初期,战国七雄之中,只有楚国僭越称王,至于其他诸侯国,则没有在爵位上和周王室 。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周天子在各个诸侯国心目中,还是具有一定地位的。但是,到了公元前334年( 三十七年),魏惠王率领 和一些小国到徐州(山东滕县东南)朝见 ,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不敢独自称王,于是也承认魏的王号,这就是徐州相王。
二
在徐州相王中, 和 相继称王。不过,即便如此,在战国七雄中,也只有三个诸侯国僭越称王。不过,紧随而至的五国相王,彻底捅破了最后的窗户纸。公元前323年,在 的斡旋下,魏国、韩国、 、 和 结成联盟,各国国君均称王。一时各国不论大小纷纷称王,其中甚至包括中山国、 等战国七雄之外的诸侯国。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在宋国、中山国都称王的背景下,说明周天子在诸侯国中的影响已大幅衰弱,甚至可以说是荡然无存了。
既然没有地位和影响力,不仅秦国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了,对于山东六国来说,也不愿意为了 的周王室而和秦国兵戎相见。如果是在春秋时期,有人对周王室不利的话,勤王的诸侯往往还能获得周王室的封赏,比如土地和爵位上的封赏。但是,在战国时期,各国僭越称王之后,自然不需要周王室册封什么侯爵、伯爵了,至于土地,战国时期的东周王室,更没有什么疆域来册封给各个诸侯了。
三
在此基础上,在秦灭东周后,各个诸侯国即便帮助东周王室复国,也很难获得什么实际的利益。既然没有什么利益,也就很难策动山东六国之间联合行动。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五国伐齐时,之所以秦国、韩国、魏国、赵国选择联合燕国讨伐齐国,显然是因为有利可图,比如赵国就夺取了齐国北部的疆域,秦国则趁机攻占了宋国的定陶等城市。但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周王室,无疑很难说服山东六国出兵讨伐秦国。
另一方面,不仅缺乏出兵的动机,在秦国消灭东周后,山东六国实际上也没有讨伐秦国的实力了。在公元前249年之前, 和邯郸之战的爆发,已经重创了赵国这一强国。至于五国伐齐,则让齐国失去了强国的地位。而就燕国、韩国、魏国来说,更是在战国后期勉强生存了。
四
最后,就楚国来说, 三十年(前299年),楚怀王被 骗去秦国,客死咸阳,楚国国势迅速衰弱。楚顷襄王时代,秦国多次伐楚,拔西陵、巫、黔中等地,于公元前278年攻入楚都郢城,楚顷襄王迁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在此背景下,楚国也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实力。因此,在笔者看来,秦国灭亡东周王室时,山东六国即便联合起来讨伐秦国,也很难获得什么战绩。到了公元前246年,秦王 即位后,不韦掌权,依旧采用 方针,五年间攻魏四次,攻韩三次,攻赵一次。
山东六国为打破不利局面,以图生存,尽最大努力于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再一次组成赵、魏、韩、燕、楚五国联军,但是,在最后一次 中,当秦国集中兵力进行反击时,五国联军迅速溃败。值得注意的是,就公元前241年的合纵攻秦之战,距离东周王室的灭亡,已经有八年左右了。对于山东六国之间的联合,并不是要为东周王室报仇,也即不是为了声讨秦国消灭东周的行为,而是因为秦国不断蚕食六国疆域,这才为了生存,所以组成了五国联军来遏制秦国的扩张势头。结果五国联军在秦国大军面前,实在 。自此之后,山东六国再也没有进行合纵攻秦之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