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中国的南丁格尔程锡美:用嘴吸脓液挽救战士生命
3307
1950年,上海宝山书局出版了一本连环画小人书,很快在市面上流行开。薄薄的小人书画着一个护士奔波于病房,称其为“中国的南丁格尔”。连环画的这位主角就是江苏连云港市的一名护士程锡美。如今这本小人书已经绝版,前不久,扬子晚报记者在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有幸见到一本,纸页已经磨损。程锡美的老战友向记者讲述了当年这个21岁白衣天使穿梭于战火中,挽救生命的故事。
一本破旧小人书,
主角是“中国的南丁格尔”
如今在连云港的卫生系统还流传着程锡美的故事,保存在连云港市档案馆的市卫生志,就记载了解放战争开始后,程锡美作为一名卫生兵的辗转历程。记者几经寻找,最终在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见到了镶嵌在特制竖立玻璃展框内专为她制作的小人书。因为时间久远,书的封面已经脱落残破,从扉页上方能看清书的名字是《中国的南丁格尔—程锡美同志》。
纪念馆为程锡美专辟了一块展板。工作人员介绍,其中的照片、程锡美工作使用的书籍,包括仅有的这一本小人书,都是由程锡美当年的战友张彦忠老人捐赠的。小人书总共64页,清晰的素描勾画出程锡美出身、生活和工作,也再现了战火的无情,战争年代医疗条件的贫瘠,以及每一个普通卫生兵的奉献与牺牲。
70名卫生兵紧急开赴淮海战区
程锡美家乡是山东省莒南县的一个小村庄,还是少女的她就表现出实干精神和组织能力,在本村担任识字班队长,带领全村妇女开展纺纱大生产运动。1943年底,年仅16岁的她就加入了共产党。在此后的战争中,她总是能完成转移群众、护理伤病员等支前任务。
1948年8月,程锡美被选送到山东解放区滨海专署的卫生队学习护理知识。1948年11月, 在山东、江苏地面上打响。战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同时无数的卫生兵也被派往前线,救治伤病员,其中就有一个21岁的姑娘程锡美。张彦忠老人也是卫生队的一员。据他回忆,最初是为了适应革命形势发展,而组建起的滨海卫生队。学员总共70余名,来自滨海的6个县。课堂就设在一个村子的群众家里,由一位老师编写讲义,没有课桌板凳,他们就席地而坐。就这样,他们学习了生理解剖学、外科内科、药物学、护理学等。
仅仅3个月后,他们就分两路奔赴前线,30多人开往临沂南部接收伤员,另一路奔向东南方向。经过日夜兼程的急行军,在12月底到达刚刚解放的新海连地区,也就是如今的连云港市,其中就包括程锡美和张彦忠。
日夜看护重症伤员,用津贴补贴他们
张彦忠负责接收管理新海连特区医院,而程锡美就在这所医院里救治前线下来的伤员。在小人书里,多次出现程锡美在病房抚慰伤兵,俯身照料的场景。作为同事和战友,张老每次看到她,不是为伤员清洗伤口,就是翻动身体、喂水喂饭、倒大小便等。战争中的生活条件自然艰苦,医护人员也只能勉强吃上高粱米干饭,但程锡美和护士们还是会经常把自己的饭菜让给病员吃。战时实行供给制,程锡美有两斤猪油津贴,她会把津贴费拿出来补贴伤员。“有时候伤员需要转院但却不愿转走,因为他们怕遇不到这么好的护士了。”张老回忆。
正因如此,院里往往把重症病号安排给程锡美护理。1949年1月,战争仍未结束。华东解放军22师战士丁金英在一场战斗中身负重伤,炮弹炸伤了他下腹部和臀部。这个伤员就是由程锡美和一位男护士瞿坤宗担任特别护理,连续十几个日夜守护床前。张彦忠说战时医院各种医疗药品非常稀缺,根本没有消炎药,止疼药都少见,往往以功效有限的碘酒代替。经过3次手术,丁金英的伤口依然感染严重,使得膀胱积脓积尿排不出,病情日渐加重。
嘴吸脓液挽救战士生命,被评为模范护士
眼看丁金英生命危在旦夕,特区医院的领导和医生都一筹莫展。危急时刻,程锡美和瞿坤宗决定用导尿管插入伤口,用嘴一次一次将积脓吸出。所有医护人员尤其为这个年轻的姑娘捏了一把汗,钦佩不已。正是如此,战士的生命得以挽回,最终慢慢痊愈出院。瞿坤宗和程锡美受到医院表扬,而程锡美被评为新海连特区医院“南丁格尔”模范护士。1950年她被授予省级模范工作者称号。
1950年8月,上海宝山书局以她的事迹为蓝本,创作出连环画《中国的南丁格尔—程锡美同志》。1953年,新海连市划归江苏省,后来又更名为连云港市。张彦忠老人告诉记者,在此期间程锡美一直奋战在连云港卫生系统,成为连云港白衣天使队伍的一面旗帜。据张老介绍,程锡美退休后在常州与家人居住,已于几年前去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