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第书生宫外喊冤,居然影响了古代历史!

1020

你了解徐士廉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北宋开宝六年(973年)三月的一天,东京开封的皇宫门前一阵喧哗,一位书生挥动手中的木槌,奋力敲击着一面大鼓,同时高声喊冤,声震宫阙。谁也没有想到,这位胆大包天的书生,居然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古代历史,长达九百多年的时间!那么在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一、书生落第

这位书生名叫徐士廉,原来他参加了这一年的在北宋都城开封举行的会试,然而却名落孙山。徐士廉非常失望,他认为凭借自己的才能完全可以被录取,于是他选择“告御状”!自魏晋 以来,在皇宫门外设置“登闻鼓”,那些有冤屈的人,可以敲击登闻鼓,直接向 禀明一切情况。

北宋的登闻鼓位于皇宫的正门宣德门外,于是徐士廉就来到了此地,敲响了登闻鼓。当时的皇帝正是 ,他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召见了徐士廉。面对皇帝,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徐士廉将矛头直指本次会试的主考官 ,“诉昉用情,取舍非当”。也就是说,李昉录取方面没有秉公办理,存在私情。

image.png

二、皇帝调查

徐士廉的控告,加剧了赵匡胤的猜疑。因为在此期间,这些新科 曾经进宫,向赵匡胤谢恩。当时,赵匡胤就发现了一些问题,“上以进士武济川、三传刘濬材质最陋,应对失次,黜去之”。也就是说,新科进士中的武济川、刘濬被宋太祖当场除去功名,取消成绩。最重要的是,这个武济川和主考官李昉是同乡。

赵匡胤向 询问情况,卢多逊向来与李昉不和,当即回答道:“颇亦闻之”。在这种情况下,赵匡胤决定重新考试。首先,“帝乃令贡院籍终场下第者姓名,得三百六十人”;然后,赵匡胤亲自察看,组织考试,“择其一百九十五人并准以下及士廉等各赐纸札,别试诗赋”;最后,举行殿试,“帝御讲武殿亲阅之”,公布中举人员。

image.png

三、殿试定型

在第二次考试中,徐士廉脱颖而出,考中了难度最高的进士科,“得进士二十六人,士廉与焉”。之后,宋太祖对相关责任官员做出处罚,“责昉为太常少卿,考官右赞善大夫杨可法皆坐责”。最后,赵匡胤还表示,为照顾天下寒门学子,他以后都要亲自殿试,“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甚无谓也。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畴昔之弊矣。”

在 制度中,有三场考试最为重要,分别是乡试、会试、殿试。不过,在宋太祖赵匡胤之前,殿试并没有制度化,有些皇帝会亲自考察,但大部分皇帝则不会,因此殿试往往流于形式。由于徐士廉的控告,宋太祖亲自调查,并以此为契机,将殿试制度化,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历史,被之后的朝代所继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戊戌六君子林旭简介林旭是怎么死的?

戊戌六君子林旭简介林旭是怎么死的?

宋孝武帝刘骏是个怎样的人?有哪些关于他的丑闻?

宋孝武帝刘骏是个怎样的人?有哪些关于他的丑闻?

狄青是好人还是坏人?他的出身考证狄青的故事

狄青是好人还是坏人?他的出身考证狄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