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为何会在幼时被立为太子?又为何两立两废?

1341


胤礽,原名爱新觉罗·胤礽,是清圣祖玄烨与其原配皇后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的嫡次子。嫡长子死后,仁孝皇后再次怀上嫡子,不过令人哀叹的是,在生下胤礽之后,难产离世。经历了嫡长子与嫡妻去世两个打击之后,对于这个唯一的嫡子,康熙帝展现了与其铁血形象不符的慈父模样。康熙帝对胤礽不仅留在自己膝下亲自教养,疼爱异常。在胤礽还只是一个襁褓的婴儿的时候,就将其册封为太子。

胤礽是清朝唯一一个,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明立太子的人。在他才出生一年零七个月的时候,康熙帝为其举办隆重的册封典礼,成为大清帝国的继承人。册立一个婴儿为太子,实在不像是康熙帝会做出来的事情。但是他偏偏做了,那么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从情感方面来说,康熙帝当然具有一定的私心。康熙帝与仁孝皇后赫舍里氏是少年夫妻,两人共同经历了鳌拜专政的艰难时期。共患难的夫妻感情,自然极为深厚。如今赫舍里皇后难产去世,独独留下胤礽这么一个孩子可供念想,康熙自然对胤礽疼爱异常。另一个方面,胤礽是继承祜早夭之后,他企盼已久的嫡子,因此格外看重。在这么两个方面之下,产生将胤礽立为太子的想法并不难猜。

从历史遗留的问题来看,康熙帝立胤礽为储君顺其自然。无论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还是清太宗皇太极时期都出现过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明确指定继承人。因为当权者的匆匆离世,继承人选不明,导致了许多拥兵自重的诸王,有了别样的心思。不乏相互争斗、兵刃相见的事情发生。而这种情况,分裂国家政权,于国家统一不利。所以也许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康熙帝才会举行隆重的册封典礼,明确的昭告天下,指定继承人。

为了皇权统治的至高性,以及君主专制制度的稳固,康熙帝册封太子无可厚非。清朝实行八旗制度,虽然一定程度上分化了臣民,防止结党营私的出现,但也造成了皇权和期权具有一定的矛盾。诸如皇太极继位的八王议政,顺治帝时期的四大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而康熙帝册立胤礽为太子,明确国家储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强化皇权,削弱旗权。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受汉家文化的影响。在清王朝入主中原后,满汉融合的脚步就从没有停止过。到了康熙帝的时候,更是自幼接受汉家文化帝王教育。康熙帝本人对于汉文化也极为尊重推崇,这从他重用了不少汉族大臣就可以看出来。而汉家文化中,明立储君的传统,对于维护王朝的统治,皇权的连续性和稳固性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康熙帝在研究了历代皇位继承经验后,选取了明朝皇位嫡长制的传统,立嫡子胤礽为太子。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康熙帝立胤礽为太子,都体现了他对这个嫡子的看重与爱护。他不仅亲自教养胤礽,还时常让胤礽代替自己监国、祭祀,可谓是煞费苦心。既然如此看重,又为什么会出现两立两废太子的情况呢?

小编认为除了当时夺嫡争斗的严峻,诸皇子对胤礽太子之位的虎视眈眈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胤礽本身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胤礽太能作了。

第一次废立太子,是在康熙巡幸塞外期间。那个时候诸皇子上奏康熙胤礽的罪过,暴戾不仁,恣行捶挞诸王、贝勒、大臣,以至兵丁“鲜不遭其荼毒”,等等。如果仅仅是这样,康熙帝最多就是斥责教育,不会废黜。可是那个时候还发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刚满7岁的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康熙帝极为忧虑,但胤礽作为嫡长兄,却毫无忧虑之色,这让康熙想到当年远征塞外时自己患病,太子却没有担心之情。两相相合之下,康熙帝斥责胤礽:“伊系亲兄,毫无友爱之意。”胤礽不知悔改,反而极为气愤,甚至还与康熙帝顶嘴。两件事情之下,康熙帝第一次废了太子。

后来到底是看重自己这个孩子的,康熙帝又复立胤礽为太子。这次胤礽更牛,直接纠结军士,准备逼宫,让康熙退位,这哪里还有活路。又再一次被废了太子之位,被圈禁。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宋孝宗为岳飞平反,宋高宗为何没有阻止他?

宋孝宗为岳飞平反,宋高宗为何没有阻止他?

康熙乾隆勤勉治国却导致了国家落后!康熙乾隆做了什么?

康熙乾隆勤勉治国却导致了国家落后!康熙乾隆做了什么?

雍正留给乾隆6000万两嘉庆掌权后为什么国库空无一物

雍正留给乾隆6000万两嘉庆掌权后为什么国库空无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