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白狼山之战?三国对外第一战

4619

时期北方对外作战就不得不提魏国了,魏国对外作战可以说是除了毕轨一次外,其他都是全胜,可以说是史上罕见的。而在北方打得最漂亮,收获最大的无疑就是曹公的白狼山之战,此战可以说把盘踞边境上百年的乌桓一举消灭,使乌桓最后淡出历史舞台,堪称是三国时期对外第一战,并且彻底消灭了 家族,基本上是统一了 的河北四州之地。

image.png

一、三国时期乌桓概况及蹋顿其人

乌桓本来是属于东胡的,东胡是秦汉之际时北方非常强大的游牧民族,但却因为向刚刚崛起的草原头狼 索要土地,冒顿大怒之下,便率军把东胡给灭了,从此匈奴便成为了草原霸主。乌桓是一个以游牧和射猎为生业的民族,“俗善骑射,弋猎禽兽为事。随水草放牧,居无常处。以穹庐为舍,东开向日。食肉饮酪,以毛毳为衣,东胡被匈奴大败之后,乌桓一直臣服于匈奴,岁向匈奴交纳一定数量的牛、羊、马皮,称之为“皮布税”。也正因为乌桓是匈奴的藩属,所以在 解决匈奴问题的时候,乌桓也是西汉打击的对象,史书称“断匈奴左臂。

就这样一直到了 时期,乌桓终于变得强大起来了,屡次侵犯边境,成为东汉大患。灵帝时期,出现了四位首领分别是难楼、丘力居、苏仆延、乌延。这四个人都非常有才能,并且丘力居和汉末起兵造反张纯联合起来,侵犯四州,丘力居也因此成为了诸郡的乌桓元帅,最后还是因为刘虞和 的努力下,才逐渐平息了乌桓的叛乱。就是因为汉末之乱,东汉没有在实力去管北方边境的事务,以至于乌桓经常侵犯边境,丘力居和张纯的联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并且这时乌桓已经占据了漠南之地,开始崛起于草原了。

当时的乌桓军事制度方面也较为完善,开始吸收 的官职,英雄记就记载有百夫长、千夫长等,可以看出十进法的军事制度已经广泛使用了。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中原的大量劳动人口移向东北,刘虞传记载避黄巾之乱而到投奔的有百万余口,所以这就致使乌桓经常去掠夺边境,俘获了大量劳动力人口,武帝纪就记载了俘虏了将近十几万户。更为关键的是乌桓还不只是侵犯幽州,海景次进攻冀州青州,综合起来,数目就更多了,马长寿先生分析说这样就使得大量农民在那里开辟土地,种植谷物,甚至也开始了贩运货物,制作铠甲武器,成为了乌桓实力增长必不可少的条件。

丘力居去世后,以为他儿子年少,所以就由他的从子蹋顿代领乌桓元帅,三郡乌桓都服从于蹋顿的统领之下,可以说是三郡乌桓的一次大联盟。史书记载蹋顿‘’有武略‘‘,非常有才能,还曾经在袁绍与公孙瓒的大战中,帮助袁绍击败公孙瓒,获得四州之地。袁绍便假借 的名义封他们为单于这时蹋顿的威望已经达到顶点,其他的单于便拥护他为王,并且让他负责出谋划策。因为当时南匈奴已经衰落,而鲜卑在檀石槐死后也衰落不堪,蹋顿占据了辽东之地,成为三郡乌桓是首领,可以说是当时的草原霸主。蹋顿这个人也是非常有才能, 甚至将他和鲜卑的檀石槐并称。

【而灵、献之间,二虏迭盛。石槐骁猛,尽有单于之地;蹋顿凶 ,公据辽西之土。】

并且 也称赞此人’‘又骁武’‘,边境的老百 把他比作汉初的草原霸主冒顿,草原的外族都非常佩服蹋顿,史书记载蹋顿’‘以雄百蛮’‘。可以说此人是个非常强劲的对手,也是新一代的草原霸主。

【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恃其阻远,敢受亡命,以雄百蛮。】

吧蹋顿比作冒顿此事在 时仍有流传,拓跋力微就曾经说"我历观前世匈奴、蹋顿之徒,苟贪财利,抄掠边民

这就很明显看出了蹋顿在北境的声望绝非浪得虚名。

叶适认为乌桓蹋顿的实力不比之前的匈奴和鲜卑弱,所以称乌桓:乌丸蹋顿之暴,不减前世。

清人也认为蹋顿雄于北方边境。【自冒顿倔强一时,其后如檀石槐、蹋顿、轲比能之兴,皆仅雄长北边,中国无衅,人才向用,彼固不能有加也。】

这时乌桓逐渐强盛,马长寿先生分析认为是为了抵挡檀石槐帝国的侵蚀,所以乌桓必须联合起来,所以内部开始凝聚为一个政治实体。强盛起来的乌桓,面对此时中原的内乱,不仅称雄北疆,不断寇扰边郡,而且往往和一些割据势力联合,参与中原地区的战争。

二、 平定冀州后及白狼山之战前各方形势。

image.png

建安十年的时候,经过数年的艰苦奋斗,曹操终于平定了冀州,并且斩杀了袁谭。袁尚便去幽州投奔了他的二哥 ,但不久却在幽州遭到了兵变,无奈之下只好投奔一直支持袁家的乌丸首领蹋顿,并且希望借助三郡乌桓实力光复冀州,以图中原。随着袁尚入乌桓的还有官吏百姓十几万户,可以说,凭借着三郡乌桓的实力,再加上这十几万户的官吏百姓,打败一个刚刚占据冀州,没有根基立足不稳的曹操是绰绰有余的。

【及绍子尚败,奔蹋顿。时,幽、冀吏人奔乌桓者十万余户,尚欲凭其兵力,复图中国。】

而且这时乌桓与曹操还发生了点小摩擦,这年秋天,三郡乌桓进攻鲜于辅于广平,原因是因为鲜于辅背叛袁绍而投曹操。曹操便亲自渡过潞河,去救广平,乌桓军便逃走了。这次是一点小的接触,也让曹操下定决心去北征乌桓,果然在明年就出兵讨伐。

曹操这边刚刚打下冀州,境况非常不稳定,这一点从高干就可以看出来,本来高干投降了曹操,结果一听说曹操要打乌桓,就立马举旗反叛,逼的曹操亲自打了三个月才把壶关攻破。但是他立马就下了几条措施,首先是改变袁氏的豪强兼并之法,袁氏在冀州的时候,重用豪强,致使豪强擅恣, 等人就是很好的例子。

【审配宗族,至乃藏匿罪人,为逋逃主。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

果然,曹操这条措施一下,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史载’‘百姓喜悦’‘,这样一来就把冀州的民心给安抚好了。

然后 下诏封曹操为冀州牧,这样一来,有了朝廷的命令,曹操管理冀州也就名正言顺了。还有就是亲自到墓前去哭袁绍,这一下就极大地安抚了袁绍旧族和一些旧臣的心,冀州就渐渐稳定下来了,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是月,袁熙大将 、张南等叛攻熙、尚,熙、尚奔三郡乌丸。触等举其县降,封为列侯。】

【夏四月,黑山贼 率其众十余万降,封为列侯。】

【九月,令曰:“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租赋。”重豪强兼并之法,百姓喜悦。】

焦触张燕的投降,民心的稳定,这都可以看出曹操暂时使冀州稳定下来,但这只能是暂时的,袁氏在河北十几年,亲附者无数,不可能这么几条就把这些豪强大族给稳定了,隐患还是很大的。

暂时治理好冀州之后,曹操就决定出兵诛讨袁氏余孽袁尚、袁熙兄弟,顺便把不老实的乌桓给收拾一顿。但曹操后方却有一个 的 在盯着他,刘表 看见曹操平定了袁绍后,实力强大无比,便担心的曹操平定袁氏后会来找自己算账,所以刘表很有可能回来偷袭自己的后方,曹操手下的诸将也认为刘表不会放弃一个这么好的机会。

【 将北征三郡乌丸,诸将皆曰:“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

但只有曹操手下的谋士 认为刘表断然不会这样。他说:“表,坐谈客耳,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

听了郭嘉的话,曹操便不再迟疑,决定亲自出兵攻讨乌桓。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曹操将会面临他人生所遭遇过环境最恶劣行军最艰苦的一战,他将何去何从呢?

三、亲征乌桓前所做的准备及双方战前实力对比

建安十一年的时候,也就是刚刚平定冀州过去一年不到,曹操命令董昭修建了两条漕运:一是“平虏渠”,一是“泉州渠”,因为乌桓腹地离邺城甚远,运粮极其不便,所以就开辟了这两条渠以来运输粮食。

《董昭传》【患军粮难致,凿平虏、泉州二渠入海通运,昭所建也。】

image.png

这次开辟的两条渠,在后世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促进了东北经济军事商业的发展,日后两晋时期还有人从此进军,到了 仍然可以使用。

为了确保此战的胜利,曹操带了一大批的能臣猛将,其中谋臣就有辅佐他平定河北的郭嘉,武将更是有 、 、 、 、韩浩、史涣、鲜于辅、阎柔、曹纯;牵招等 ,还带来了曹操手底下最最精锐的虎豹骑由他的族弟曹纯率领,可见曹操对于此战的重视。

除此之外,曹操还作了封功臣令,把二十多个功臣封为列侯,并免除战死战的赋税,这也为再次用兵作战起到了精神上的动员作用。

【于是大封功臣二十余人,皆为列侯,其余各以次受封,及复死事之孤,轻重各有差。】

乌桓那边也不含糊,在此之前,蹋顿就经常带兵侵扰幽州冀州,掠夺大量人口,并且袁尚还想用那十几万户人充当士兵,以此来光复中原。除此之外,蹋顿为了打赢此战,把三郡乌桓全部召集起来,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都来协助蹋顿,蹋顿的实力大涨。除了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外,蹋顿的士兵在质量上也是非常强大的,三郡乌桓皆是天下名骑,曹操方面只有曹纯所率领的虎豹骑能跟乌桓骑兵相抗衡,乌桓那边民风也相当彪悍,所有成年的男 被视为战士,并且如果战死在乌桓人看来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情,可见这乌桓士兵的不要命不怕死的精神是曹军所不及的。

被掠夺的和跟随袁尚去乌桓的人口加起来得有三四十万人,再加上乌桓本地的人口,这一相加在五十万左右没什么问题,再加上袁尚希望把他那十几万用作士兵,三郡乌桓的精骑也有数万,而且乌桓成年男子都可以去打仗,但从最后白狼山一战只有数万骑兵参战,可以说真正的兵力不会太多,应该接近十万。

那曹操军有多少人呢?郭嘉说他‘虚国远征’,还有田畴那边的五百人可以不计,曹操兵力应该在数万,但可惜的是曹操并没有全部用上,在最后的决战中,曹操的大部队在后面,跟随曹操的主要是骑兵,并且包括虎豹骑也随同前来,兵力应该是万余骑差不多。这劣势是很明显的,曹操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占劣势,而且曹操是远道而来,急行军,士兵疲惫不堪,相反的是乌桓却以逸待劳,并且熟悉地理环境,曹操要想打赢此战,将会无比艰难。

四、度越陇塞路漫漫 决战前的艰苦行军

在一起都准备好后,五月曹操率领大军抵达无终。这是他手下谋士郭嘉认为行军速度太慢,必将误了大事,就催促曹操说:嘉曰:“ ,宜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并且让曹操舍弃辎重,轻装行军,趁其不备。曹操便听从了郭嘉的意见,率领大军急行军,可是七月份是夏雨连绵的时节,道路泥泞不堪,根本无法行进,史书记载称’‘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傍海道不通”,而这时乌桓也有了准备:“遮守蹊要,军不得进”。

这也有一个问题,曹操既然五月就到了无终,为啥七月份才下雨把他给挡住了,曹操真的听从了郭嘉的兵贵神速计策吗?确实,如果是轻军急行军的时候,定然不可能这么晚才到,最可能的原因是曹操在五月多也碰见了雨,这个原因并非凭空猜测,在史书也有记载:

【旧北平郡治平冈,道出卢龙”,则无终去卢龙不过数百里,而无终乃出塞大道,畴故云“虏谓大军当由无终”。操轻兵趋利,五月至无终,何故不进,以至秋水梗道?且操署路旁表曰“方今暑夏,道路不通”,大水不在秋,明矣。盖操至无终,适值大水,顿军久之,始易道而进。及出卢龙,则已七月,故以八月登白狼也。】

可见,曹操这次的运气也是够背的。如此大雨,就算是在兵贵神速也没什么用了。

无奈之下,曹操只好询问自己之前请来的当地名士田畴,田畴便为他指了一条新的道,就是卢龙道。

【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尚有微径可从。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之首可不战而禽也。】

这条路比较隐秘,但也危险重重,因为两百多年过去了,这条路已经几乎没人走了,并且路陷坏断绝,而且有进无退,一旦发现了,那将危险无比,甚至有可能会 。

但为了获得此战的胜利,曹操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便同意了这条路,于是他就假装撤兵,并且竖起了大木桩,上面写着: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乌桓的探马看到这个木桩,还真以为曹操退兵了,立即报告了蹋顿,使乌桓放松了警惕。殊不知,立马便率领轻骑部队直捣柳城。

史书对这次行军记载的非常简单【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 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但仍然可以看出行军的艰苦来,开山填谷了五百多里,并且还路过了鲜卑的领地,一路上可以说是惊险无比。曹军的状态也非常不好。虽然最后的结果是喜剧的,但也可以看出当时的行军是多么的艰苦。

image.png

在克服了种种困难之后,曹操大军终于抵达了离柳城不到二百里的地方,可是这时却被乌桓大军发现,乌桓军大惊,但却是以逸待劳,况且还有两百里地,曹操军虽然急行军到底,且疲惫不堪,是否还有一战的实力呢?扫清余孽,光复中华的曹操与以雄百蛮、夷戎华夏的蹋顿终于相遇了,这两大枭雄的对决到底会 呢?

小记:白狼山和柳城位置所在考

首先需要明白一件事,柳城之战和白狼山并不是一战,而是曹操在白狼山大败蹋顿军后,然后乘胜包围了柳城,随之攻克。

《 .濡水》:【龙东越青陉,至凡城二百许里。自凡城东北出,趣平罡故城,可百八十里。向黄龙则五百里。故陈寿《魏志》曰:『田畴引军出卢龙塞,堑山堙谷,五百余里,径白檀,历平罡,登白狼,望柳城。』平罡在卢龙东北远矣,而仲初言在南,非也。濡水又东南,径卢龙故城东,汉建安十二年,魏武征蹋顿所筑也。濡水又南,黄洛水注之,水北出卢龙山,南流入于濡。濡水又东南,洛水合焉。水出卢龙塞,西南流注濡水。又屈而流,左得润水,又会敖水,二水并自卢龙西注濡水。】

《水经注.漯水》:【漯水又东北径白狼堆南,魏烈祖道武皇帝于是遇白狼之瑞。】

《水经注.大辽水》:【辽水右会白狼水,水出右北平白狼县东南,北流西北屈,径广成县故城南, 之平虏也,俗谓之广都城。又西北,石城川水注之,水出西南石城山,东流径石城县故城南。《地理志》,右北平有石城县。北屈径白鹿山西,即白狼山也。】

《三国志.魏书.田畴传》:【太祖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出卢龙,历平冈,登白狼堆,去柳城二百余里,虏乃惊觉。单于身自临陈,太祖与交战,遂大斩获,追奔逐北,至柳城。】

马与龙曰:【郦注平冈在凡城东北百八十里,时曹公已历平冈,虏军不应逆于凡城,盖当时虏闻魏军至,仓卒未审所由,遂至相左也】

卢弼所云:【白狼县在石城平冈之西,而白狼山实在石城平冈之东。】

【如吴谢二说,白狼山在今建昌县,则去柳城决不止二百里。】

关于二地的位置,历来都有不少争议,但通过分析上述史料可以看出有白狼山和白狼堆两个地方,但这两个地方疑似一地就是白狼山,白狼山的位置在平冈的西边,而水经注又记载平冈在凡城一百八十里的东边,可见凡城并非白狼山的所在地,但卢弼先生却认为在平冈西边的是白狼县,并不是白狼山,白狼山的实际所在地应该是平冈东边,要按这种说法,凡城离平冈不到二百里,而武帝纪又记载曹操到了平冈离白狼山不到两百里,这又可以说名白狼山就是凡城了,确实令人奇怪,又有人说白狼山在建昌县,扑朔迷离,让人 。

这张地图比较直观,但也可以看出平冈和白檀两个地方说法不一。但可以看出柳城离白狼山还有一段距离,也就印证了之前所说的白狼山和柳城不是一战的说法。但是关于曹操的行军路线确实扑朔迷离,我之前看了谭其骧先生的地图认为紫线是曹操的行军路线,但经过李飞大神的指点,让我去看了严耕望先生的唐代交通图考,让我了解了曹操这次出兵的路线和几个地名的具体方位。

首先是卢龙道,这是东北地区与中原的三险之一,被称为天下之阻,可以看出其险峻。根据 工作者在黑里河和家子河的交汇处发现了黑城遗址,就是平冈城,平冈的位置在甸子之南,黄土梁子之北,大哈河西岸。而白狼在大凌河的上游。

所谓的卢龙塞也就是从无终出发,经过平泉、黑城、南渡大凌河,到达其上游,再沿着大凌河东北走,到达朝阳,而朝阳就是柳城的所在地,就是完整的卢龙古道了。

根据严先生分析,堑山堙谷,五百余里是出塞后经平冈到白狼的道路,而白狼在柳城东北二百多里,无终到卢龙城也是二百里地,且曹操曾给田畴上表说过‘’由山中九百余里‘’这样算来正好是九百里地,这就说明了这个路线是没有问题了。

李飞大神也给我提供了一张地图,要比之前的更精确一些,可以助更好的理解。

现在我们在重新整理一遍曹操的行军路线,军队到达无终,本想从山海关等地行军,可道遇大雨,不通车马。田畴找到了西汉时期的平冈之路,于是就北出徐无山,出卢龙塞口,经过了白檀之险,东北到达了平冈城,又东至白狼山,山在柏狼县的西边,在凡城就大败蹋顿军,随着大凌河到达柳城,然后攻克之。这就是曹操完整的行军路线。

曹操的路线确定了,也确定了白狼山和柳城并非一战,但关于白狼山之战的位置还尚不清楚,武帝纪田畴传都记载了是发生于白狼山,而乌桓传却记载战于凡城,胡三省说白狼山在凡城境内,组建二地或不在一个地方,也极其相近, 地理志记载‘’ 以荆州刺史镇凡城,高云以并州刺史镇白狼‘’,可见无论是白狼山还是凡城都本身并没有错。

又从几次石赵与燕的战争可以看出来,凡城是军事通道,足见其重要性。很多人认为水经注中就把凡城和平冈的位置颠倒了,其实不然,郦道元是北魏末期的人,而曹操所行的那条路却是在两晋到 时期和北魏末的已经不同了。永和六年,慕容俊三路伐赵,使 东道出徒河,慕容于出西道,慕容俊亲自中道出卢龙塞,并且遣慕舆根开山除道,并在攻克蓟城后,迁都于此,就让步浑大大修正卢龙道,使二都的交通更为方便,所以到了郦道元的时期,仍然主要是由此道行,致使郦道元认为这就是曹操的行军之路。

五、大决战-------超世英杰vs冒顿之铸

当曹操行军离柳城不到两百里的时候,却突然被乌桓的骑兵给发现了。乌桓军显然没有想到曹军会突然出现,所以惊慌失措,急急忙忙准备好了,蹋顿就和袁尚、袁熙、楼班、能臣抵之率领着数万吨乌桓骑兵迎战曹操。一场遭遇战迫在眉睫。

【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尚、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将数万骑逆军。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觽甚盛。公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

八月,曹操登上了白狼山,因为当时曹军处于行军状态,并且披带铠甲的较少,而且疲惫不堪,曹操左右的人都害怕无比,但曹操临大敌而不惧,没有让士兵轻举妄动,而是亲自登高,视察破绽,曹操真不愧是一个敏锐的军事家,很快就发现蹋顿军有点小的扰动,致使敌阵稍微有点乱,战争就是拼耐心,很显然,蹋顿军已经有点沉不住气了,作为一名卓绝的军事家,曹操当然不会白白错过这个机会,就立刻命令张辽为前锋,并亲自配给他持麾,让他率军冲击敌阵。经过休整之后,曹军体力已经基本恢复了,各个跟随张辽如下山的猛虎一般,冲击敌阵,居高临下, 。蹋顿军一战及溃,这时曹操宣布全军出击, 率领的虎豹骑一跃而上,蹋顿军抵挡不住,纷纷溃逃。是役,斩杀草原雄鹰蹋顿,并且首虏名王以下二十多万人。

【征袁尚于柳城,率与虏遇,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干蹋顿。】

image.png

——《三国志 张辽传》

【及北征三郡,纯部骑获单于蹹顿。】—《三国志 诸夏侯曹传》

【尚与蹋顿将众逆战于凡城,兵马甚盛。太祖登高望虏陈,柳军未进,观其小动,乃击破其众,临陈斩蹋顿首,死者被野。】——《三国志 乌丸鲜卑东夷传》

【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觽甚盛。公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公登高,望虏陈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觽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三国志魏志武帝本纪》

此战取得大胜,史载死者被野,数万骑兵被杀的只剩下数千,然后率军攻破柳城,《零陵先贤传》记载,曹操攻打数日都没有攻破,然后周不疑进了十策,柳城立刻被攻下,这段史料应该是不准确的,曹操于野战大胜后,势不可挡,柳城定然无法阻挡,柳城里的数十万人几乎全部被俘虏。

袁尚袁熙还有速仆丸等人,丢弃了自己的族人,逃到了辽东公孙康那里,仍然有数千骑兵。取得大胜后,宋书记载了曹操手下做的鼓吹曲:

言曹公越北塞,历白檀,破三郡乌桓于柳城也。屠柳城,功诚难。越度陇塞,路漫漫。北逾冈平,但闻悲风正酸。蹋顿授首,遂登白狼山。神武海外,永无北顾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谢混的生平简介谢混结局如何?

谢混的生平简介谢混结局如何?

石重贵:五代最有骨气的皇帝,被俘后坚持了27年

石重贵:五代最有骨气的皇帝,被俘后坚持了27年

为何说成吉思汗差点统一世界?成吉思汗死后葬在哪里?

为何说成吉思汗差点统一世界?成吉思汗死后葬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