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种喝不空的酒杯是什么样子?真的存在吗?

1193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一种喝 的酒杯是什么样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人们往往都会对古人的智慧感到惊叹。很多古人所创造的物品,直到今天依然令人感到叹为观止。例如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曾侯乙尊盘”,其精美复杂程度简直超过了人们的想象,一直到今天都无法按照古法复制。每个参观过“曾侯乙尊盘”的人,都会被这件巧夺天工的文物所震撼。

image.png

在唐诗宋词中,曾经就描绘过一种怎么喝都喝不空的酒杯。可是后来这种神奇的酒杯失传了,到近代以后,更是没有人知道这种酒杯到底是什么模样。那么,这种号称喝不空的酒杯,究竟是怎样的呢?在 的《襄阳歌》中是这么形容的:

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李白可以用鹦鹉杯一日豪饮三百杯,而 诗人 则留下了“鹦鹉杯深君莫诉”的千古绝句。看来,对于古代的爱酒之人来说,鹦鹉杯应该算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酒器。

image.png

一直以来,考古专家们对鹦鹉杯也非常感兴趣,可是一直没有出土过这种文物。直到1965年挖掘“象山 家族墓地”时,考古专家们才从古墓中挖出了李白诗歌中描绘的,这种怎么喝也喝不空的诡异“酒杯”,

1965年,考古专家在南京象山发现了一座家族墓葬,随后考古专家们决定对这座古墓进行挖掘。通过出土的墓志铭,考古专家们判断这座家族墓葬的主人就是东晋的王兴之。王家是东晋时期豪门大族,和当时的谢家起名。这个王兴之虽然不怎么出名,但是他的一个侄子和侄孙却非常有名,这两人就是 和王献之。

image.png

这个发现让考古专家们惊喜异常,没想到这座古墓的主人竟然还有如此大的来历。在之后长达5年的挖掘中,出土了数量丰富的随葬品,对研究魏晋时期的家族文化、丧葬风俗有着重要价值。在出土的这些随葬品中,有一件物品引起了考古专家们的注意。因为这件文物造型非常独特,竟然是一只完整的大海螺。

古人的墓中为什么会放一只大海螺?难道这只海螺对墓主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经过翻阅大量资料,专家们终于知道了这只海螺的真正作用,原来它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鹦鹉杯。看来墓主王兴之生前也好杯中之物,所以才在自己的墓主陪葬了一只鹦鹉杯。

image.png

当时还是第一次出土鹦鹉杯,专家们对此非常感兴趣,想要研究一下鹦鹉杯为什么可以千杯不尽。可是从外观上看,这只海螺无论怎么看都是一只普通的海螺,可是为什么却这么受古人的喜爱呢?因为从外表上看不出什么,最后专家们决定用X光对海螺进行检测。在X光的照射下,专家们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只鹦鹉杯的内部自然生成了许多网格,彼此之间还有细密的小孔相连。当古人把酒倒进鹦鹉杯之后,酒液会通过小孔逐渐渗透进鹦鹉杯内部的网格中。这样一来,当古人从鹦鹉杯中倒酒时,里面的酒并不会一下子全倒出来,而是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一点点地流出来。这样一来,就给人一种错觉,好像里面的酒永远也喝不空一样。

image.png

不得不说,古人实在是太聪明了。这个鹦鹉杯所采用的原理,其实和现在的活性炭差不多,都是利用这些物品内部的空间。因为用这种细水长流的酒杯饮酒显得非常雅致,有情调,所以就受到了古代爱酒人士的追捧,怪不得李白要说用鹦鹉杯他能“一日须倾三百杯”。看来,李白的骨子里还是非常浪漫的。

除了“象山王氏家族墓葬”出土的这件鹦鹉杯之外,后来考古专家们在河南偃师的一座唐墓里面,也出土了一件鹦鹉杯,证实了李白、 诗歌中的鹦鹉杯,在 时期确实是真实存在的。而大诗人李白,当年可能真的用这种鹦鹉杯饮过酒。

image.png

那么,大受古人喜爱的鹦鹉杯,后来又是如何消失的呢?这还要从鹦鹉杯本身说起。

在古代,鹦鹉杯还有个名称叫“海螺盏”,是用一种名叫“鹦鹉螺”的海螺制成的。这种“鹦鹉螺”在5亿多年前的奥陶纪就出现了,被动物学家誉为“活化石”,一般生活在100米深的海底,古人想要捕获起来很困难,所以显得非常稀有。后来鹦鹉螺越来越少,大名鼎鼎的鹦鹉杯也就逐渐在历史上消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元顺帝逃跑时留下了三千妃子朱元璋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元顺帝逃跑时留下了三千妃子朱元璋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李渊曾赐给17个人免死金牌,秦琼怎么一块也没有?

李渊曾赐给17个人免死金牌,秦琼怎么一块也没有?

东晋才女嫁书圣儿子!王凝之被贴“窝囊”标签表示很无辜!

东晋才女嫁书圣儿子!王凝之被贴“窝囊”标签表示很无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