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名臣杜如晦简介杜如晦是怎么死的?

1678


杜如晦是唐代名臣,生于公元585年,去世于公元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人氏。杜家是官宦之家,祖上曾出过许多高官。有这样好的家庭环境,杜如晦又聪慧,最终成为李世民座下著名谋臣,后辅佐李世民登基继位。

杜如晦聪慧而有悟性,小的时候开始就关心历史和政治,长大之后与人交谈,往往能有极其新颖的观点。

隋朝大业年间,杜如晦被征召入官,成为大隋预备官员。当时的礼部侍郎高基对杜如晦十分看重,但杜如晦却心灰大隋官场,不久就弃官而归。

大业十三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李渊父子也在太原起兵,正式反抗隋朝的统治。李渊知人善任,座下又有良将谋臣,最终取代隋朝建立大唐,成为天下共主。

在许多演义小说中,李渊的几个儿子中,唐太宗李世民对于父亲登基做出的贡献最大。而在历史上,也差不多如此。李世民因为手下奇才无数,又受到父亲重用,所以被太子李建成嫉妒。

李渊大军攻入长安之后,杜如晦接受李世民的邀请进入秦王府,成为曹参军,后迁升为陕州总管府长史。

太子李建成为了削弱李世民的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向李渊上书说,李世民府里有许多人才。如今天下平定,将这些人外放为官,辅佐陛下治理国家不是很好吗?

李渊听从了李建成的建议,对李世民下达了旨意。当时李世民还有另外一位高级参谋房玄龄,面对李渊的旨意,房玄龄对李世民说,其他人都没有什么,只有杜如晦聪慧,能洞察事理,是不可缺少的大才。房玄龄建议李世民想办法将杜如晦留下,李世民接受了他的建议,不久向唐高祖上书。

唐高祖见李世民只是要一个人,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于是就将杜如晦给留下了。

事实证明,房玄龄的眼光的确毒辣,而李世民善于纳谏的好优点,也让他能够完成大业。

杜如晦为人机智聪慧,判断精准,做事果敢。在他跟随李世民征战各方之时,运筹帷幄,判断军势。正是由杜如晦这一好军师在,李世民才能迅速顺利而精准的将各方反王势力一一消灭。不仅巩固了大唐江山,同时也培养了自己在军政中的极高威望。

李世民势力和威望越来越高,使得李建成和李元吉十分忌惮。李建成害怕李世民威胁自己的太子之位,于是两人联合起来,与李渊的嫔妃张婕妤、尹德妃暗中勾结,诬陷李世民。李渊因为这些谗言,渐渐的远离李世民。

杜如晦是良才,在李世民征战之时出力甚多。李建成自然也听过他的名字,所以在李世民失去皇帝信任之后,找机会将杜如晦和房玄龄一起调出长安。

后来李世民被逼得没有办法,最终决定发动宫变之时,房玄龄和杜如晦领密令从任地赶回,与李世民商量一昼夜,最终敲定方案。

玄武之变后,李世民成功继位,成为大唐第二位皇帝。而杜如晦自此也一飞冲天,成为从龙功臣。

李世民继位后,杜如晦被封蔡国公,赐实封一千三百户,任检校侍中,兼任吏部尚书。贞观三年,杜如晦代替长孙无忌成为尚书仆射,与房玄龄一起辅佐朝政,成为是世所公知的良相。

贞观四年,杜如晦染病。李世民多次派太医前往医治,杜如晦的病情却毫无回转,最终因病去世。

失去如此良臣,李世民十分悲痛,三天不能处理朝政。李世民后来下令追封杜如晦为司空,蔡国公,谥“成公”,入凌烟阁。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许贯忠是什么人?智胜吴用,武艺不输武松

许贯忠是什么人?智胜吴用,武艺不输武松

刘备让张飞守阆中,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

刘备让张飞守阆中,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

为何相对弱小的蜀国会北伐攻打强大的魏国呢?

为何相对弱小的蜀国会北伐攻打强大的魏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