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首辅是什么官职?为何内阁首辅喜欢巴结太监?

4114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 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今天的日本、英国、泰国等 国家里,“内阁”算得上是一个司 惯的行政机构,不过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历史上却可以追溯至600年前的明朝时期。从运行原理上说,现代内阁制的主要特点体现为“虚君”,即君主只作为国家的象征而不掌握实权。但 的内阁却与此截然相反,其非但不能够限制 的权力,反而其本身就是皇权的延伸。要讲清楚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在内阁产生之前,古代的封建帝制是如何运作的,换句话说我们要明白“丞相”存在的意义。

image.png

由于皇帝主观上渴望掌控整个国家,但在客观上又不得不依赖于丞相的辅佐,所以中国历史上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历来都极为残忍和血腥。不过在数千年的纠缠与碰撞中,两者逐渐达成平衡,及至隋唐时期, 制趋于完善。皇帝为国家元首,之下设置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丞相为政府首脑,负责具体事务并管理百官。到了 ,门下省与 被取消, 与枢密院、御史台共同组成新的最高行政机构,并且这种体制一直延续至明初。大明建立之后基本承袭元代旧制,因此 早期曾设立过左右丞相,只是后来 案爆发,愤恨于相权过重而立下祖制:大明一朝永不复立丞相。

image.png

在此之前,中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丞相主管中书省,因而六部直接向丞相负责。如今丞相一职被废,中书省便不复存在,因而下属的六部变得直接面向皇帝,由此便导致原来由中书省处理的奏折开始铺天盖地地涌向皇帝的案头。不可否认朱元璋确实是刀枪里滚出来的皇帝,他可以不怕堆积如山的文案,但谁也不敢保证后辈那些养尊处优的儿孙也能和自己一样勤勉。而实际上,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甚至连他本人也受不了案牍之苦,这个时候“内阁”便应运而生了。尽管演变至后期内阁已经权势熏天,但从本质上说内阁充其量只能算是皇帝本人的秘书班子,所以它根本不在大明官制的正常序列之内。

image.png

由于内阁多与皇帝直接接触,参与的又是涉及九州万方的军国大事,时间一久难免演化为先前废除的丞相,所以精于权术的朱元璋特意从品秩较低的官员中挑选阁员,一来这些人精于文墨,可以帮助自己处理公务;二来他们官职低微,不怕后期怙恃弄权。当时六部的尚书(相当于部长)均为正二品,其奏折递往内阁,而负责审阅的阁员却只有正五品,这便是典型的“以下制上”。

image.png

根据明制规定,内阁不在法定行政序列之内,甚至正式的文件中从来都不存在“内阁”这一名称。当时这些充当皇帝秘书的阁员多在文渊阁办公,因此正式的称呼是“文渊阁 ”,只因其参与内廷要务, 外朝官员便呼之为“内阁”。

在洪武、建文和永乐年间,内阁的权力均极其有限,其真正脱胎换骨还要等到仁宗和宣宗时期,因为这个时候内阁得到新的权力——票拟。所谓“票拟”就是阁员将治理国家的意见拟定出来呈给皇帝,后者同意则用红笔勾决,称为“批红”,若不同意则驳回。在这一过程中,内阁对皇权毫无反制的措施,如果皇帝不高兴不想“批红”,内阁干着急却一点脾气没有。到了后来,皇帝连“批红”都不愿亲自动手,而是直接交给放心的 ,由他们掌管大印并决定“批红”与否,这便是“司礼监”的前身。

image.png

显然,在内阁与司礼监的权力分配中,内阁丝毫不占优势,这也是历代强悍的内阁首辅都要苦心巴结太监的原因,毕竟少了后者的同意,内阁的措施即使再好也无法付诸实践。从历史上看,大明的党争较任何一朝都更为严重,如果究其根本的话,或许定下祖制的朱元璋也要负一定的责任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少帅中张作相简介他和张作霖是什么关系张作相子女是谁

少帅中张作相简介他和张作霖是什么关系张作相子女是谁

风水大师丘延翰生平简介他和唐玄宗李隆基有什么故事?

风水大师丘延翰生平简介他和唐玄宗李隆基有什么故事?

出林龙邹渊简介邹渊是怎么死的?

出林龙邹渊简介邹渊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