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大清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究竟有多厉害?
1366
很多人都不了解张廷玉,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看看。
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 张英次子。 三十九年(1700年) ,改 ,清康熙时任 左侍郎, 帝时曾任 、 、 、保和殿大学士、首席 等职,历康熙、雍正、 三朝,居官长达50年之久。雍正帝对此尤为倚重,即位之后就立命其为礼部尚书,之后又加 ,户部尚书,任四朝国史总裁官。雍正六年晋保和殿大学士,不久又兼管吏部尚书事务。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在隆宗门开始设立军机处,命张廷玉与怡亲王 、蒋廷锡领其事。张廷玉拟定了办理军机处的规制,也正是从此时起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予政事,日必召入承旨,平章政事,参与机密”。张廷玉不仅典掌军机,又兼理吏部、户部要职,以此而成为了 。为报知遇之恩,张廷玉对朝政也是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未尝有一日得闲。本来这忠臣明君的故事可以成为后世颂扬的典范,但偏偏到了乾隆朝,张廷玉这个三朝老臣却因得罪了乾隆帝而倍受冷落。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病危,临终前,张廷玉与庄亲 禄、大学士鄂尔泰等同为顾命大臣,遗诏他日以张廷玉配享太庙。乾隆帝即位后,依然对张廷玉重用有加,授张廷玉总理事务大臣,加拜他喇布勒哈番,特命进三等伯爵, 每逢巡幸,张廷玉总是留京总理事务。然而随着乾隆帝对国事的掌控越来越稳固,当然也越来越看不惯这个门生故吏遍天下的三朝老臣,他要效法圣祖康熙做千古一帝,要乾纲独断,不需要谁总是在身边像影子一样时时提醒。本来此时年愈古稀的张廷玉可以选择激流勇退,这样也可让这场忠臣明君的故事得以延续。但恋权的张廷玉反而因为自己的固执和好激动,使他与乾隆帝之间渐生嫌隙。之后乾隆帝的冷落使张廷玉开始醒悟,于是多次上奏要请辞回乡,乾隆帝专降谕旨:“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将来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你受着两朝的皇恩,将来要配享太庙的,怎么能退休呢)这样的话已经看出乾隆对张廷玉的不满。
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77岁的张廷玉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一年他再一次请辞回乡,乾隆帝准了。由于张廷玉和乾隆的关系日渐疏远,他担心自己死后乾隆帝不让其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竟在向乾隆请辞谢恩的时候,请乾隆出一个凭证。这让乾隆帝很不高兴,但还是拟了手诏,申明雍正帝的成命,并赐诗以安其心。次日,张廷玉具折谢恩,遣子张若澄入宫谢恩,乾隆帝因张廷玉不亲自谢恩而更加不快(乾隆帝认为其自恃功高,倚老卖老)。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长子永璜刚去世不久,曾为皇子老师的张廷玉再次请求归乡,这次彻底激怒了乾隆帝,积聚十多年的不满在此刻一起发作,乾隆帝命廷臣会议,剥夺张廷玉的官爵,罢去配享太庙的优容,并削去他的伯爵。之后又以”负恩植党”之名命其尽缴历年颁赐诸物,查抄其在京住宅,免罪遣归原籍。曾经位极人臣的张廷玉,到了晚年,却两手空空的回到家乡。五年后的乾隆二十年(1755年),晚景凄凉的张廷玉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 此时做出眷念老臣的姿态,宽恕了张廷玉的罪过,最终仍遵 遗诏,命张廷玉配享太庙, 文和。
太庙是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除了历代皇帝的神位供奉在太庙之外,对国家贡献特别卓著的大臣,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享太庙。在 的两百多年中,朝廷一直采用的就是重满抑汉的政策,为了防止汉臣专权,即使是同样品级的臣子,满人也会高人一等。能得到配享太庙殊荣也绝大多数是满人,但有一人成为清代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臣,他就是历任康雍乾三朝的大学士张廷玉。这个 为三朝皇帝鞠躬尽瘁的臣子,到老年时却是受尽了冷落,为了得以配享太庙更是得罪了乾隆帝,虽然最终得以如愿,但他的遭遇也正应了那句话:伴君如伴虎,皇帝用得着你的时候你就是国家柱石,百官之首,用不着你的时候就是一个苍髯老朽,无用之人。
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居官长达50年之久。雍正帝对此尤为倚重,即位之后就立命其为礼部尚书,之后又加太子太保,户部尚书,任四朝国史总裁官。雍正六年晋保和殿大学士,不久又兼管吏部尚书事务。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在隆宗门开始设立军机处,命张廷玉与怡亲王胤祥、蒋廷锡领其事。张廷玉拟定了办理军机处的规制,也正是从此时起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予政事,日必召入承旨,平章政事,参与机密”。张廷玉不仅典掌军机,又兼理吏部、户部要职,以此而成为了内阁首辅。为报知遇之恩,张廷玉对朝政也是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未尝有一日得闲。本来这忠臣明君的故事可以成为后世颂扬的典范,但偏偏到了乾隆朝,张廷玉这个三朝老臣却因得罪了乾隆帝而倍受冷落。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病危,临终前,张廷玉与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等同为顾命大臣,遗诏他日以张廷玉配享太庙。乾隆帝即位后,依然对张廷玉重用有加,授张廷玉总理事务大臣,加拜他喇布勒哈番,特命进三等伯爵,皇帝每逢巡幸,张廷玉总是留京总理事务。然而随着乾隆帝对国事的掌控越来越稳固,当然也越来越看不惯这个门生故吏遍天下的三朝老臣,他要效法圣祖康熙做千古一帝,要乾纲独断,不需要谁总是在身边像影子一样时时提醒。本来此时年愈古稀的张廷玉可以选择激流勇退,这样也可让这场忠臣明君的故事得以延续。但恋权的张廷玉反而因为自己的固执和好激动,使他与乾隆帝之间渐生嫌隙。之后乾隆帝的冷落使张廷玉开始醒悟,于是多次上奏要请辞回乡,乾隆帝专降谕旨:“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将来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你受着两朝的皇恩,将来要配享太庙的,怎么能退休呢)这样的话已经看出乾隆对张廷玉的不满。
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77岁的张廷玉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一年他再一次请辞回乡,乾隆帝准了。由于张廷玉和乾隆的关系日渐疏远,他担心自己死后乾隆帝不让其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竟在向乾隆请辞谢恩的时候,请乾隆出一个凭证。这让乾隆帝很不高兴,但还是拟了手诏,申明雍正帝的成命,并赐诗以安其心。次日,张廷玉具折谢恩,遣子张若澄入宫谢恩,乾隆帝因张廷玉不亲自谢恩而更加不快(乾隆帝认为其自恃功高,倚老卖老)。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长子永璜刚去世不久,曾为皇子老师的张廷玉再次请求归乡,这次彻底激怒了乾隆帝,积聚十多年的不满在此刻一起发作,乾隆帝命廷臣会议,剥夺张廷玉的官爵,罢去配享太庙的优容,并削去他的伯爵。之后又以”负恩植党”之名命其尽缴历年颁赐诸物,查抄其在京住宅,免罪遣归原籍。曾经位极人臣的张廷玉,到了晚年,却两手空空的回到家乡。五年后的乾隆二十年(1755年),晚景凄凉的张廷玉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乾隆皇帝此时做出眷念老臣的姿态,宽恕了张廷玉的罪过,最终仍遵清世宗遗诏,命张廷玉配享太庙,谥号文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