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古代进贡中原王朝吃亏了吗占便宜的一方到底是谁
2386
对古代进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这一套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实行了几千年,从远古时期的 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权时期的 。在实行这么长时间中有一些变化,但是整体上没有大变:中国古代皇权对朝鲜、越南这样的 进行"册封与赏赐",而这些藩属国在规定时间内向中国的王朝"称臣与进贡",这便就是中国的 。
似乎生活中我们所能接触的很多历史书,好像对这种进贡制度都是以批评的声音居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负面评价基本上也是出于以下两种理由:
第一种理由是外国人发出来的牢骚。当他们不辞辛苦的来中国时,觉得中国对待其他的国家在地位上有些太不平等了,你是大国不假,但我是小国也是国啊,大家坐下来好好地平等对话不行吗?为什么见到中国的 就非要下跪呢?为什么我给你带点礼物,你们非要把它曲解成是小国对大国的"进贡"?为什么你对我的回礼,就非说成是大国对小国的"恩赐"呢?分明就是你们以大欺小嘛。
第二种理由是中国人这边自己也非常看不惯。很多人都觉得进贡这种制度就是一套虚头巴脑的东西,只是皇权阶级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不惜打肿脸充胖子。周边小国时不时来朝贡一下,带的尽是一些不值什么钱的贡品,还抠抠搜搜的只有一点点,可咱朝廷给他们的恩赐那就值老鼻子钱了,并且数量更多。每次都给当时的财政经济造成很大压力,说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一点都没错。
其实现在再来看,这两种理由很难说通,毕竟没有从根本上解释朝贡这套制度为什么还能持续了那么多年的原因。中国历史几千年里面,有可能是有极少个别的皇帝有虚荣心,但是很难想象整个朝廷顶着财政压力,仅仅只是为了维持这套虚头巴脑的东西,并且还坚持那么多年。
各位朋友们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上至国家各种典礼、各种仪式、下至民间机构组织的庆典、公司的开业仪式,学校的毕业典礼,还有家族中的 等等,这绝对不是虚礼,而是有着丰富的社会作用。
今天我们不妨花点时间,重新来仔细看看这套进贡制度,把这笔经济账重新再好好梳理一遍。
要不咱们先来算这一笔经济账,看看中国是不是吃了大亏。进贡时候产生的贸易,在明面上能看得到的,肯定是亏本生意,为啥?因为进贡的东西不值钱并且数量还少,但赏赐的东西值钱,还挺多。但是你想啊,贸易这玩意儿是人的本能驱使啊,这么大一个中国和一众藩属国的所有贸易总和,简直就是整个东亚的贸易圈,怎么只会局限在一个"进贡和赏赐"这么一点贸易总量上?
当然,进贡贸易固然是很重要,但是从总体份额来说,这不过只是九牛一毛而已。看似进贡贸易是吃了一点亏,但它的作用巨大啊,维持了整个东亚板块的和平不说,然后通过其他贸易方式几十倍地补偿回来。
尤其是中国的南方地带, 在18世30~90年代的时候,也就是 在位的那个时期,朝廷的贸易关税就贡献了整个福建的1/6和广东的3/4的地方税收收入。这仅仅只是官方批准许可的贸易,还不包括民间的各种贸易。大家看,在经济上,进贡体制也是利大于弊的!
算完了经济账,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政治这块上面的账。
从广义的方面来讲,世界上存在过两种国际关系体系。第一种就是中华文明的这种"进贡体系",另外一种就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要说这后面的一种体系到底是什么呢?
时间到了 1648 年,欧洲结束了"三十年战争"以后,参战的各国一起起草签订了一大堆条约,这个条约的体系,就是著名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个体系明确了几个至关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国与国之间,不论国土面积大小,综合实力强弱如何,在地位上全部一律平等、彼此尊重对方的领土主权等等……。直至今天的国际关系中,依然还遵守这些基本原则。
在后世的人们看来,国与国之间不分大小,一律都是平起平坐,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进贡体系却是以国家不平等为基础的,这么一看确实挺落后的,理当应被时代所淘汰掉。但只要我们深究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这个问题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在国际体系中的主要目标就是维持一种平衡或者说是和平。但自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成立以后的好几百年,欧洲国家之间大大小小的战争就一直没停过。例如在 1300~1850 年之间,英国和法国之间至少就打了至少 46 次的战争;著名的中立国瑞典,在这个期间也参加了 32 场战争,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根上的问题就出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原则上——地位平等、互相尊重彼此的主权、领土。
什么平等这那的,那是鬼扯…….就因为没有一个武林盟主,没有老大,但谁都想当老大,谁也不服谁。明面上的彼此尊重主权,那是大家对权力的边界都很清楚。我要占你的便宜,根本就没有私底下可以交易和退让的空间,只能是就是撸袖子干起来,抢夺你的国土。所以大家看,条约上写的再漂亮有毛用,在实际的状态中,往往就成了一言不合就撕破脸变成强盗逻辑。
再回过头在看看我们东亚这边的进贡体系,自明朝从1368年建国开始到清朝1841年进贡制度完全瓦解。这中间的500年时间,东亚大小各国间,只发生了两次战争。一次是1407年,中国出兵征讨越南;还有一次就是1592年,日本的幕府将军 率兵攻打朝鲜,中国方面出兵保护朝鲜。
除此之外,在这些东亚国家之间,维持了相当长时间的和平。那么疑问来了,为什么看起来不平等的关系反而容易维持和平呢?
那就是因为有中国这个老大,因为存在这不平等关系,这就意味着有了可以替自己做主的人,有了大家一致认可的仲裁权威啊。
咱们就打个比较硬核的比方吧。这不是每到过年的时候,家里几个兄弟姊妹要回家给父母亲拜年么,不消说自然而然是要给双亲买点营养品保健品啥的尽孝心吧?再临走的时候,父母也会看看家里还有啥能让你带回去的东西,扪心自问一下,父母给你带回去的东西,远远比你拜年给他们的保健品要多的多,这就是简单版的进贡贸易。
另一方面,几个兄弟姊妹携家带口回去,进家门后只要喊一声"爸妈,新年好,我们回来了!"按旧社会的老礼节,磕个头啥的也不存在什么心里不舒服。只要父母这个绝对权威还在,兄弟姊妹几个之间如果有什么矛盾,也很容易化解。
但是爸妈 一去世,兄弟姊妹几个之间确实都是平等的,相互之间再出现一些什么矛盾,那就不容易调解了,搞不好还容易兄弟 ,这就是简单版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你看,两个国际体系在实际的运用中有着很大的区别。
我们再回到国际体系中去思考。如果要以维持和平为衡量标准,大家会发现,在处理实际问题的时候,进贡体系是更优越、更有效得多。之所以大力主张国和国之间地位平等,主要是担心只要有不平等,大国就会欺负那些小国。但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非但没有欺负藩属国,反而还会为藩属国提供很多安全保护。
只要他们承认中国是老大的地位,接受中国的册封和赏赐,中国甚至都不会去干涉藩属国的治理,更别说还有兴趣去占领他们的国家。
当然,进贡体制已经湮灭在历史中,以后也绝没可能再恢复这种体制了。但是我们在冷眼看国际政治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这两种基本核心逻辑仍然还在起一定的作用。
在今天的国际政治中的实质上,在很多区域还存在进贡体制的影子——在某个地理板块上有个一个又大又强的国家,其他一系列小国是承认它的老大地位,它也负责保护这个小国家的安全,各方面优先考虑这个小国利益。虽然没看到赤裸裸的"进贡",但本质上却是一回事。
举个例子,就比如现在的美国和南北美洲各国,还有澳大利亚和澳洲。由此可见,但凡这种国与国之间实际上的不平等,存在有一个当家作主国家的地区,基本都比较和平。
今天咱们聊这个,其实想说的就是观念和现实的差距。纸上写的,嘴里说的一些观念,在世界上的实际运行中,有些规律还是存在着,到这种时候,就需要在表面政治正确的掩盖下,进行底下的实际政治手法去操作,虽然两者看似矛盾,但用起来可以并行不悖的。
最后我们来引用《了不起的盖茨比》书中一句很有名的话来结束今天的话题:"同时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