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荥阳这个地方到底有多重要楚汉战争为什么会在荥阳反复拉锯
5009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 战争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前206年,齐将田荣因为不满 的分封,在齐地公开反叛项羽,自立为齐王,刚平静不久的华夏大地再次陷入战火之中。得知田荣反叛的消息后,项羽本着枪打出头鸟的原则,率领楚军精锐奔赴齐地,但是由于错误的招抚政策,不能安定人心,只能到处救火。
与此同时, 趁项羽东进,平定三秦之地,随后以为 复仇为名,集合五国诸侯联军56万,拿下了项羽的根据地——彭城。
此时的项羽面临的是两开花的严峻形势,东线 没有平定,西线自己的根据地又被断端了。在此背景下,项羽带三万精兵回援彭城,一系列 的操作后,彻底打破了刘邦的总体防御体系,刘邦不仅没能抢了项羽的女人和财宝,反而把自己的老婆和父亲搭进去了。
彭城之战后,刘邦意识到依靠自己的军事实力难以战胜战斗力爆表的霸王,于是收拾残兵败将退守荥阳—成皋一线,双方在荥阳附近反复拉锯激战,达两年之久,后人有诗曰:
噫嘻广武古战场,据散仓而倚荣阳,负山阻塞扼险要,楚汉相持壁垒当。
那么楚汉双方为何会在荥阳附近反复拉锯,陷入进退不得的困境呢?这和荥阳的战略地理位置以及双方面临的形势有着莫大的关系。
荥阳的战略地理位置有多重要?
秦汉之际的荥阳,位于黄河的洛水的分流处,西北有易守难攻的广武山,东南有鸿沟与淮水流域贯通,依山傍水,地势险要,是关中前往关东的水陆要地。荥阳很久以来就是东西交通的咽喉,当年范睢在劝说秦昭王攻打 时就说:“王下兵而攻荥阳,则巩、成皋之路不通。”
秦一统六国,汉并天下后,这里依然是秦汉两大帝国的 事重镇,那么为何荥阳的战略地理位置会如此重要?
荥阳是连接关东与关中的军事重镇,越过荥阳,便可以通过秦国修建的驰道向东、南两个方向攻取天下。同时,如果拿下荥阳,那么可直接兵进 ,威震关中,因此从战略上来看,荥阳交通位置优越,是兵家必争之地。而荥阳本身地形险要,便于防守,这里不仅有一条人工的大运河—鸿沟,还有险要的广武山:
“其山西跨河阴,南跨汜水,绵互五十里,峰峦尖秀,峭拔数十丈”。
在 ,背山面水的地形,十分有利于部队的防守作战,并且能够牵制住对方 的展开。另外,荥阳和成皋相连接,构成了一条纵深的防御地带,成皋“北临黄河,南侧山岭绵延,难以筑路通行”,占领这一战略要地,便可以守住豫西走廊的门户,扼住关中的咽喉。
秦统一六国后,成立三川郡,但却没有将郡守的治所放在洛阳,而是放在了荥阳,足以说明荥阳的重要性。此外,秦末天下大乱,丞相 的儿子就是三川郡的郡守,也能够看出来秦王朝对于荥阳的重视。汉并天下后,洛阳以东的荥阳是 在关东的最大军事基地,常驻兵力在十万左右,不仅部队规模大于关中,且多为机动性较强的骑兵,是当之无愧的军事重心。
荥阳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与敖仓是分不开的。《 正义》云:“敖仓在郑州荥阳县西五十里, 时置仓于敖山上,故名之曰敖仓。”当时,山东以及淮河平原的中下游,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区。 把搜刮到的粮食转运到这里贮藏起来,然后再送到关中和边防前线。敖仓因此成为关东最大的粮仓,在全国具有重要的战略经济意义。
那么为什么这个关东粮仓为什么要在荥阳呢?我认为至少有着两点考虑。
首先,荥阳的战略位置,关中咽喉,向西通过荥阳便可以打洛阳长安,而周围的地势又易守难攻,因此这里放粮仓,保险!另外,关中是秦汉的政治中心,如果把军事力量屯放在荥阳,便可以达到政治上的双重目的,既可以防止内在政治力量借助军事力量兴风作浪,又可以对关东的诸侯们起到极大的军事威慑作用。
其次,便牵扯到粮仓选址以及后勤运输的问题。在交通运输不发达的古代,水路运输成本是远远小于陆路运输成本的,敖仓的地址在哪里?黄河边上。
水路运输网对于军事征战有多重要?
各种相互交织的水系更能够方便省力的运输军需给养,但是如果用陆路运输,其后勤成本和难度将要成倍的增加。这就是为什么 北伐无功的原因,没有水路运输单靠陆地运输,粮食到达目的地也就是十不存一!这也是为何 征讨匈奴为何会倾尽全国之力的原因,因为大量的粮食在运输途中都被消耗了!
彭城大败后,刘邦为何能在荥阳站稳脚跟?
读懂了荥阳的地理位置,就知道为何刘邦能够在荥阳站稳脚跟了。荥阳的位置易守难攻,因此方便彭城大败后的刘邦聚拢士卒,收拢人心。汉军退守荥阳后,就控制了敖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刘邦“筑甬道,属河,以取敖仓粟。”汉军修建了这条防止袭击,保卫军粮的运输线后,便能够把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往荥阳前线,前线士兵的守城意志也更加坚定。
刘邦东征项羽后,萧何留守关中大本营,负责关中政事的处理以及兵源粮食的输送。刘邦退守荥阳后,荥阳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始发挥作用。通过渭河水系水系过大运河到荥阳,萧何为刘邦运输了大量的兵员、粮食以及武器。而这一切的物资的供应地——关中,却是当时项羽所不屑于要的,“富贵不还乡,如 ”,项羽的短视最终成为了埋葬自己的噩梦。
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楚汉在荥阳一线对峙,为楚强汉弱,汉军依然腹背受敌,形势对汉军不利。当时,汉军的正面有项羽的主力,威胁较大;北面有 困守废丘,从后方威胁汉军;西北面有 、 、 相继背汉降楚,从北侧威胁汉军。
章邯战败后困守废丘,威胁刘邦后方
当时刘邦可以利用的力量主要有三支:
1.与项羽素有矛盾的九江 布
2.占据齐地与项羽对抗的田横
3.活跃于楚军腹心地带的
根据当时的形势,针对各人的特点,提出 、彭越、 三人可以破楚,为刘邦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战略方针:
1.争取英布背楚归汉,削弱楚军壮大汉军的力量,同时解除汉军南翼的压力
2.利用彭越在项羽的腹心游击作战,牵制和分散项羽的兵力,减轻汉军正面的威胁,造成两面夹攻的局面
3.派韩信北攻魏赵等地,解除北翼的威胁,孤立项羽
张良的战略方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在这样的战略方针下,刘邦逐渐扭转不利的局面,在荥阳站稳脚跟。同时,为了稳定关中基地,“六月汉王还栎阳。壬午,立太子,赦罪人。令诸侯子在关中者皆集栎阳为卫。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在这一系列的举措下,刘邦逐渐积蓄着力量,项羽则一步步陷入不利的局面。
项羽打下荥阳后为何无法继续进攻刘邦的大本营—关中
在楚汉相持的过程中,项羽曾经拿下荥阳以及敖仓,但是却没有继续攻打刘邦的大本营关中,有的人认为这是项羽战略上的失误,但是在我看来,能够打到荥阳已经是项羽兵力投送的极限了,项羽不进军关中是无力继续西进的结果。
彭城大战中,项羽以三万兵力大败刘邦56万大军,如果这三万人是步兵的话,从军事常识上来讲,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三万人应当是项羽的精锐骑兵部队。项羽自彭城西进,追击刘邦的过程中,在荥阳的京县、索亭之间,与刘邦发生激战。面对 的 骑兵,刘邦“乃拜 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郎中骑兵击楚骑与荥阳东,大破之。”
这说明,由灌婴领导的骑兵部队在京索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激烈的骑兵攻防是楚汉京索之战的主要特点,而楚军大败说明项羽的骑兵优势不复存在。
京索之战的规模在楚汉战争中并不甚大,但它在战略上却对楚汉战争的全局影响较深。这是项羽自从巨鹿大战以来在平原地带进行野战的首次失败,新的军事斗争形式已经浮现在地平线上。从此,楚汉间以城池攻防战为主的作战方式代替了旷野地带的步骑决战。
此外,在荥阳相持过程中,对于刘邦来说,敖仓近在眼前,粮食补给比较方便,而经济发达的三河地区,就在背后,补给线比较短。而这里离项羽的基地彭城已经有千里之遥,补给线很长。
“汉王使 、刘贾渡白马津入楚地佐彭越共击破楚军燕郭西,烧其积聚,攻下梁地十余城。羽闻之,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曰:谨守成皋。即汉欲挑战,慎毋与战,勿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定梁地,复从将军。于是引兵东。四年,羽击陈留、外黄,外黄不下。数日降。
项羽为了平定内部的动乱,从离荥阳只有四十里的成皋到陈留、外黄,往返都需要十五天,可见楚军后勤补给之艰难。那么如果从彭城给项羽运送军需物资,更是难上加难。项羽的补给线距离可以这么计算,从河南的东部到徐州有六百里,荥阳到河南开封府为二百一十里,两者相加,则荥阳到彭城,有八百一十五里。
楚军的后勤要从八百里之外运来,那么汉军在荥阳设下防线可以加强自身的防守力量而削弱楚军的进攻力量,也就是说,项羽在荥阳城下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就算是打下了荥阳以及成皋一线,也无力继续进攻关中了。
另外一个牵制项羽进攻的因素就是彭越的 。彭城大败后,彭越率部败退,过黄河渡口以后,在项羽的腹心东郡潜伏下来,骚扰楚国后方,攻击楚军粮道,断绝项羽军队的物资供给。虽然楚军每次都会发兵解困,但是当楚军进攻,彭越就迅速退去,这种游击打法,搞的项羽以及楚国后方 。
彭越就像一只 一样,黏在项羽的身上,虽然不是腹心之患,但却是肘腋之疾。
项羽在荥阳时,彭越在后方就时不时的搞破坏,当项羽打下荥阳进攻成皋,分兵宛、叶的时候,彭越在梁地从背后给了项羽一拳。彭越率部渡过泗水,绕行千里与项声、薛公大战于下邳,最终击杀薛公,震动彭城。彭越为何如此大胆?就不怕项羽出其不意回师吗?彭越当然怕,但是他能跑的很快,因为他靠的是秦修建的驰道进行游击战,项羽来了他就上秦驰道跑路。
项羽击败彭越后,再次引兵西进,身先士卒,亲自背负攻城器械,最终打下了围困了一年多的荥阳,正当项羽打开了突破口,准备攻下成皋的时候,彭越又在项羽的后方开展了游击战。而此时的刘邦知道自己打不过项羽,只能牵制住项羽慢慢的拖垮他,听取了谋士郑忠的建议:命令刘贾、卢绾率领率两万兵力,支援彭越,在楚国腹心开辟敌后战场。
得到了兵力援助的彭越,频频展开军事行动,连取睢阳、外黄等十七座城池,还截断了荥阳和彭城之间的交通线—三川和东海之间的秦直道,项羽被迫再一次引兵东征。汉军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项羽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不得已往返奔走,处处救火,最终精疲力竭。彭越在项羽后方的不断骚扰,是刘邦最终战胜项羽的关键因素之一。
小结
荥阳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因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得荥阳者得中原”的说法,汉楚双方在荥阳反复拉锯,既是各自实力所限,也是军事地理斗争的必然结果。自古以来,地势险要之所为兵家必争之地,集关中咽喉、豫西门户以及关东粮仓的荥阳,见证了战争胜负,王朝的兴衰,以荥阳为着眼点,也能洞见不一样的军事历史。换个角度看历史,历史也会很有趣。
参考文献:《汉书》、《史记• 灌婴列传》、《秦汉交通史》、《秦汉史话》、《中国古代战争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