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建文帝不适合当皇帝?看看他和朱棣都是怎么削藩的?

967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说建文帝不适合当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1399年七月,在京城装疯卖傻数周的燕王 终于下定决心,以“内有奸逆,以 ”为由,发动叛乱,史称“ ”。

image.png

起初,燕王势单力薄,反观建文帝拥有180万大明军,双方实力如此悬殊,似乎结局早已定下。正当胜利的天平向建文帝倾倒之时,一向仁厚的 下令:“毋使朕有杀叔父名”,使得朱棣得以一次又一次地逃脱。最终,朱棣抓住机会,率领孤军突袭南京,谷王朱橞与 开金川门降,朱允炆兵败不知所踪,朱棣成功逆袭,成为一代帝王。

说起让建文帝丢掉皇位的直接原因那便是朱允炆的削藩政策,一向仁厚的建文帝在削藩政策上反常的铁血,也没能成功削藩,但是令人奇怪的是,为何杀伐果断的的朱棣却反而成功的处理了削藩之事呢?

image.png

一、建文帝削藩太过急躁,毫无妥善计划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大明王朝削藩确实是一项正确的方针,但是建文帝太过于急躁,登基时间太短,在没有任何根基的情况下,一个月之内连削三王,加快激化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周王次子有爋仅十岁,惠帝便以其言削周王;湘王被人诬告谋反,无法自证,气愤之下自焚以证清白,两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诸 的面前,这不是变相逼藩王造反吗?

image.png

历史上削藩,并不是第一次,建文帝完全有例可寻,汉景帝着急削藩,引起了八王之乱,而 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明君,在削藩政策上,也是小心翼翼,实行《 》,逐步削减藩王的势力,但建文帝根本没有考虑到藩王是否可能反叛,以及对藩王后续的安排,听从几个读书人的意见,脑子一人就开始削藩。

二、该铁血不铁血,该温柔不温柔

朱允炆性格仁厚,但却在削藩时期上,该仁不仁,例如湘王被人诬告,建文帝并没有下旨严查,反而还是要一味削藩,最终导致没有威胁的湘王自焚而亡。而在对于威胁最大的燕王身上,却一再仁慈,例如释放燕王在京城当做人质的儿子,在靖难之役时,还沽名钓誉之事,不想背负杀叔父之名,最终让朱棣抓住机会。

image.png

反观朱棣登基之后,冷静沉着地采取怀柔政策削藩,反而让稳定局面,成为最后的赢家。那么朱棣又是怎么做的呢?

一、优待各路藩王

公元1402年, 刚刚登基不久,便下令“复周王橚、齐王榑爵”,恢复了周王以及齐王的爵位,并下令建文帝执政时期所更改的法令条款恢复成 时期的制度,对周王大肆封赏“物冠一通,天犀带一,彩笔三十疋,金香炉合各一,玉观音金铜佛各一,钞八千锭”,其他藩王同样受到了不少的赏赐。

此举的高明之处在于,一是拉拢各路藩王,二是让藩王们清楚自己并不像建文帝不顾及血脉之情,在他统治下,藩王的待遇还能有所提升,极大的减弱了自己谋夺皇位所带来的“勤王”危机。

image.png

二、怀柔削藩,有妥善的后续安排

稳定诸藩王后,朱棣开始削藩。一向杀伐果断的朱棣在对待藩王事宜上表现出了令人意外的宽仁,只要你们不起兵造反,藩王所能享受的荣华富贵我都给你们,但是兵权得给我。

在收回兵权的举措上,朱棣并不着急,而是采取“削其护卫”或者“罢其官属”的政策,抱着只要兵权给我,其他都好说。代王朱桂被人举报搜刮钱财,朱棣只是削掉其领兵之权,“革其三护卫及官属”,还是照样让代王享受藩王的待遇;辽王朱植曾站队朱允炆,朱棣也只是削了朱植的护卫,并没有追究其他责任,这一点对杀伐果断的朱棣来说十分难得。纵观历史, 发送 后,对其兄弟的处理十分残酷;在八子夺嫡获胜的 也把自己的兄弟囚禁一生,朱棣此举算是难得的仁慈了。

image.png

如此一来,众多藩王在享受爵位带来的荣华富贵时,对于大局已定的朝局就更不会瞎冒头,安心地当个逍遥王爷。就这样,明成祖朱棣一步一步成功“削藩”,促进了明初中央集权的完善,以兵不血刃之力,解决了藩王问题,也进一步证明当皇帝,他确实比朱允炆合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秦朝变法功臣商鞅的死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秦朝变法功臣商鞅的死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既然皇帝要下令诛杀九族被诛九族的那些人为什么不跑

既然皇帝要下令诛杀九族被诛九族的那些人为什么不跑

古代结婚为什么都会娶十三四岁的女子为妻这种现象是怎么出现的

古代结婚为什么都会娶十三四岁的女子为妻这种现象是怎么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