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北宋时期的元旦怎么过?长安城里有多热闹?
1569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北宋时期的元旦怎么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宋怎么过元旦?放假七天盛况壮观】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 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 《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 在正月初一, 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 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 》)。 太初元年时, 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 。中华 建立,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 ,而以西历(公历)一月一日为新年。
我国历史上就有过元旦的习俗,而南北两宋时期的元旦更是举国欢度的盛大节日。北宋一代 就曾写下《元日》一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当时,过元旦就有了贴春联的习俗。 诗人 的《已酉元旦》诗中说:“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另一位南宋诗人宋伯仁的《岁旦》诗也说:“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这些诗中的“桃符”、“桃板”即指春联。可见,当时过元旦就像如今过春节一样红火热闹。
但是,当时的元旦是农历正月初一,这天称为元旦,也称元日、正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元旦是一年之始, 学者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朔日(初一),谓之元旦,俗称为新年。”当时,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视之为大节日。宋代另一位学者王楙的《野客丛书》中说:“国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元旦)、寒食……为大节日,七日假。”也就是说,北宋时期的“元旦”相当于现在的春节,当时国家的“假日办”要发出通知,给“上班族”放假七天。
据有关史料记载,每当元旦来临,在北宋的京都汴梁城内,宫廷里要举行大规模的朝会, 要受百官的朝贺,人们称之为“排正仗”。此时,常有辽、高丽、 、于阗、回纥等地的外交官前来朝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说:“大辽大使顶金冠,后檐尖长,如大莲叶,服紫窄袍,金蹀躞;副使展裹金带,如汉服。大使拜则立左足,跪右足,以两手着右肩为一拜。副使拜如汉仪。……回纥皆长髯高鼻,以匹帛缠头,散披其服。于阗皆小金花毡笠、金丝战袍、束带,并妻男同来,乘骆驼,毡兜铜铎入贡。其中辽使臣朝见完毕,翌日要到相国寺烧香,次日于南御苑射箭,朝廷选善射武臣伴射。伴射得胜,京师市井儿拦路争献口号, 。”可见当时京城里过元旦时 的盛况之壮观。
元旦这天的清晨,京城内外的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床,梳洗打扮,穿上新衣,走亲访友,相互祝福,把酒相庆。因此,王安石在的《元日》诗中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诗中所说的“屠苏”,指的是元旦这一天专饮的多味药酒,古人认为饮此酒可以防病消灾。饮此酒有个规矩,老少不能同时共饮,而是从年幼者依次而来。因为按古人理解,每逢新年,虽然每人都要增寿,但实际上年少者得了一岁,而年长者却失了一岁,所以大家劝年少者先饮,以示祝贺,而让年长者后饮,以避忌讳。
北宋过元旦,百姓可以放开参加赌博活动。从元旦这天开始,朝廷准许百姓可以在三天中参与关扑游戏。所谓“关扑”,是一种带有赌博性质的游戏,参与游戏的双方约定好价格,用铜钱在瓦罐内或地上掷,根据钱的字幕的多少来判定输赢,赢的人可折钱取走所扑的物品,输的人要付钱。关扑可以赌得很大,车马、地宅、歌姬、舞女,都可以作为赌资。
“关扑”简洁明了,在当时的民间非常盛行。但只有像元旦这样大的节日,官府才允许“关扑”开放,一般以食物、日常器具、果实、柴炭之类来赌。元旦之夜,有钱人家的女子或入场观赌,或入店饮宴,《东京梦华录》中说,这种事情“惯习成风,不相笑讶”。
北宋时期的元旦假日,京城的许多繁华街道上都要结彩棚,摆放帽子、梳子、珠翠、首饰、衣着、花朵、领抹、靴鞋、玩具之类的商品,还有舞场歌馆,车马来往,络绎不绝。同时,当时也有许多饮食习俗,比如,大部分家庭要吃素饼。《东京梦华录》中说:“(元旦的开封)皆煎术汤以饮之,并烧苍术,又辟除疫疠之气。”许多人家还“用柏一枝、柿一枚、橘一枚,就中擘开,众分食之,以为一岁百事吉之兆。”由此不难看出,北宋的元旦真是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非常热闹。南宋时期,朝廷虽然偏安江南,但是,欢度元旦的热闹程度并不亚于北宋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