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顾炎武的生平介绍,他的结局如何?

708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是当时及后世许多文人的榜样,梁启超先生很敬慕顾炎武,称他为“人师”。

顾炎武有如此成绩除开他本身就是一个天资聪颖的人,还与他的潜心苦读分不开。小时候他温习经书的时候,一般人家就请一个夫子教习,顾炎武有四个。

他读书的时候是拿着一本书,四位夫子啊坐在他周围,挨个开始朗读给他听。顾炎武听不明白或者忘记了的地方,就打断他们同他们辩论一番或暗暗再记一边。这样高效率、高输入的学习,常人坚持不了几天,但顾炎武一直是这样的,他一天能温习两百页的经书,不是略读,而是精读。

顾炎武这样好的学习习惯同他的母亲王氏的教育分不开。王氏是一个寡妇,白日里要操心一大家子的事情已经很累了,还是放不下读书的习惯。等到晚上的时候,王氏就会点起一盏油灯,静下心来读书,到二更的时候才会去休息。

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顾炎武的生平介绍 王氏是一个好母亲,以身作则,教给顾炎武的都是岳飞、文天祥等的忠义之节。顾炎武是个再正直不过的人,他看不起官场一些小人趋炎附势的嘴脸,言语间控制不住,所以参加科举屡试不中。

顾炎武是个有傲骨的人,科举这个磨人的小妖精,你看不上我,我便弃了你。所以在二十七岁之后,顾炎武就不在参加科举考试了。放弃了科举,他所学习的就不限于四书五经了,开始广泛地涉猎历代的史书和各地方的百科全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的。

这些经历都为他之后编写《天下郡国利病书》有极大的帮助。

顾炎武尽管不能再官场上有所作为,但他还是希望自己能为朝廷做出一些贡献。但是还没等到他的心愿实现,清兵就入关了。

眼看着自己的国家就要灭亡了,自己却无能为力,不幸接踵而至。顾炎武的母亲王氏打算殉国而亡。其实从王氏教育顾炎武时提到的人物就能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心怀国家大义的女子怎会在国亡之后苟活于世。

所以她在临终前告诉顾炎武:“你是明朝人,不能成为其他国家的臣子,不要忘记顾家世代都深受皇恩,也不要忘记先祖的遗训,这样,即使我死了,我也能长眠于地下了。”

所以在康熙希望顾炎武入仕的时候,顾炎武坚定地拒绝了康熙的提议,甘愿当一个小平民。他报效国家的愿望都在明朝灭亡时就不见了,余生只求寄情山水。

顾炎武还是一个“抗清复明”的勇士,搜寻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总想搞个大事情。但是自古以来就没有哪个朝代被后人顺利起复,一个朝代的灭亡必然是国力衰微到极致了,百姓苦不堪言,当新朝能给百姓一个安稳的生活的时候,追随前朝的人也就没有多少了。

所以他们总是不成功,失败之后顾炎武甚至受过牢狱之苦。但是他依然怀念着明朝,忘不了母亲的遗言。每当端午节的时候,他总在门前挂一块红色的蔓菁,里面塞上一点蒜青,再在后面挂上一块白布,白布上写着“避青”二字,意思是“不直国朝恶而避之”。

他曾六次从家中步行到南京明孝陵哭吊明太祖朱元璋,两地相隔千里,顾炎武也不觉辛苦,到那儿就感叹当时明朝盛世,如今却连明朝也不存在了,世事无常。

顾炎武最后是因为上马时不小心失足,从马上跌落,毕竟年事已高,摔下来就呕吐不止,病中难治,就这么去了,享年七十岁。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太岁”是什么?为什么“犯太岁”的人要“拜太岁”?

“太岁”是什么?为什么“犯太岁”的人要“拜太岁”?

武则天守陵石人头上为什么没有脑袋究竟是天灾还是为人造成的

武则天守陵石人头上为什么没有脑袋究竟是天灾还是为人造成的

滨河新区一工地发现汉墓

滨河新区一工地发现汉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