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燧造反夺取皇位朱高燧最后为什么还能够得以善终

1559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高燧造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共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 、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在永乐年间,三个儿子参与皇储之争,着实让朱棣头疼。朱棣于永乐二年(1404年)将朱高炽立为太子,并于永乐九年(1411年)将朱高炽的嫡长子 立为皇太孙。如果说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时仍然犹豫,那么当他立朱瞻基为皇太孙时,则表明他已经真正下定决心,将朱高炽作为真正的皇位继承人。

image.png

朱棣

不过,朱棣作为一名父亲,对自己另外两个儿子朱高煦和朱高燧的宠爱却丝毫不减,以至于让这两个儿子对皇位仍然存在幻想。史料明确记载,朱高煦存在明显的夺嫡之心,朱棣万分气愤,才将朱高煦打发到乐安州就藩。朱高炽继位后也会多次安抚朱高煦,但朱高煦仍然在宣德年间起兵谋反。

对于朱高燧,前段时间开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朱高燧和朱高煦两人几乎形影不离。实际上,在永乐十五年朱高煦就藩之前,两人同在京城,朱高燧自幼就跟随朱高煦,两人关系极好。朱高煦就藩之后,朱高燧仍然留在京城,按照 的规定, 是不能随便离开封地的。显然两人再无见面的机会,关系也自然会淡下来。

image.png

朱棣、朱高煦、朱高燧

后人都认为朱高燧曾多次参与谋反,却得到朱棣的宠信,并得到宽恕。不过我认为朱高燧确实有谋反之心,但却没有参与谋反。或许是自觉实力不济,不敢轻举妄动吧?朱高燧曾三次涉嫌谋反,每次他都能全身而退。

1.朱高燧曾与朱高煦一起构陷太子朱高炽。

朱高炽已是太子,但朱棣过分宠爱朱高煦。朱高煦还在京城时,皇位再怎么轮都轮不到朱高燧,朱高燧参与构陷朱高炽又有什么用呢?可见此事是朱高煦主导,朱高燧只是朱高煦的小跟班,自然以兄长马首是瞻,朱高燧本人却未必会有夺嫡之心。

image.png

朱高燧

2.永乐二十一年,朱棣病重,朱高燧的手下常山护卫指挥孟贤和朱棣身边的宦官黄俨等人谋划毒杀朱棣,矫诏让朱高燧继承皇位。

此事被赵王府总旗王瑜告发,朱棣立即让人抓捕涉案之人,并召见朱高燧,问朱高燧:“是不是你干的?”朱高燧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来。朱高炽出面求情,说是下人所为,与朱高燧无关,朱高燧并不知情。朱棣最终相信朱高炽的话,没有处罚朱高燧。

《 》:帝曰:“岂应有此!”立捕贤,得为伪诏。贤等皆伏诛,陛瑜辽海卫千户。帝顾高燧曰:“尔为之耶?”高燧大惧,不能言。太子力为之解曰:“此下人所为,高燧必不与知。”自是益敛戢。

image.png

朱高燧

这本是一次刺杀未遂事件,不过疑点是非常多的。朱高炽虽为朱高燧开脱,然而朱高燧手下涉案的人并不少,例如孟贤是朱高燧常山护卫的指挥,黄俨跟朱高燧私人关系极好,涉案的其他人诸如兴州后屯卫老军高正和通州右卫镇抚陈凯等,都与朱高燧有过来往。这起刺杀事件针对的就是朱棣自己,如果是朱高燧谋划,儿子刺杀父亲,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朱棣怎么会轻易放过朱高燧呢?

朱棣没有处罚朱高燧就表明朱棣真的相信朱高燧并没有参与此事。我认为朱棣并不是简单地听从朱高炽的说辞,而是确实掌握了一定证据。比较合理的推断是,朱棣让人审讯了涉案的所有人,得到的口供如果是朱高燧主导此事,朱棣必会让人抓捕朱高燧,就算不杀死朱高燧,也会给予惩罚。然而朱棣得到的口供是此事非朱高燧主导,与朱高燧无关,朱棣才会召见朱高燧,直接开口问他。

image.png

朱高燧

在召见朱高燧的过程中,朱高燧表现出很惶恐,朱棣也并没有发现可疑之处。既然朱高燧与此事无关,朱棣当然不会处罚朱高燧。那么再回到前面的问题,朱高燧手下那么多人涉案,他会一无所知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我认为他虽然没有参与,但肯定是知道的,他只是心存侥幸,假装不知。事成,他就是 ,事败,此事跟他没关系,他也能推脱。

朱高燧手中还有完整的亲王三护卫,满编的话兵力近3万。朱棣当初是剥夺了朱高煦的两支护卫,再勒令他就藩,但却允许朱高燧留在京城,还保留三护卫,就足以证明朱棣宠爱朱高燧,并且相信朱高燧绝对不会造反。在出了刺杀之事后,按照常理,朱棣也应该借机限制朱高燧的权力,剥夺他的亲王护卫,以做相应的防范。事实上,朱棣并没有这么做。朱棣去世后,朱高燧才向朱高炽主动上交了两支护卫队,就藩彰德府。

可见,朱棣是在百分之百相信朱高燧不会谋反的情况下,表达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image.png

朱高燧

3.宣德元年八月,朱高煦起兵造反,被朱瞻基平定, 陈山等大臣认为应抓捕朱高燧,朱瞻基以朱高燧未造反为由拒绝。

如果朱高燧响应朱高煦造反的话,以朱瞻基的性格,断不可能置之不理。那么陈山等大臣为什么要建议把朱高燧抓了。原因可能有二:1.朱高燧与朱高煦向来关系很好;2.朝廷应该是掌握了一定的证据证明朱高燧与朱高煦造反有关。朝廷最有可能掌握的证据有两个:1.朱高煦起兵时曾经联系过朱高燧的证据;2.朱高煦的供词表明朱高燧参与此事。陈山认为这些理由已经够充分了,朝廷可以抓了朱高燧,以绝后患。实际的情况是,嫌疑归嫌疑,朱高燧并没有造反。

image.png

朱瞻基

朱瞻基却不想随随便便就抓一个王爷,这容易让其他王爷感到忧虑,也会让后人诟病,影响到朱瞻基的名声。不过,朱瞻基却不能对此置之不理呀。朱高燧在洪熙年间只上交两支亲王护卫队,他手中仍然有一支亲王护卫队,满编的话兵力近万人,威胁不小。

朱瞻基想了一个招妙,他将大臣们要求抓朱高燧的奏折全部打包送给朱高燧看。朱高燧吓出一身冷汗,他明白他的身家性命掌握在朱瞻基手中,朱瞻基就算把他杀了,也没人会反对,朱瞻基只是不想背上杀叔之名而已。朱高燧知道朱瞻基担心他手中的兵权,所以朱高燧把他手中最后的常山护卫交还给朝廷,以解朱瞻基的疑虑。从此之后,朱高燧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最后得以善终。

image.png

朱棣和朱瞻基

《明史》:于是发使奉书至赵。赵王得书大喜。泣曰:“吾生矣。”即上表谢,且献护卫,言者始息。帝待赵王日益亲而薄陈山。

从朱高燧三次牵扯到谋反的经过来看,第一次朱高燧是跟着朱高煦陷害朱高炽,第二次朱高燧纵容手下谋逆,第三次没有响应朱高煦造反。可以看出,朱高燧心中可能是想夺位的,毕竟皇位的诱惑太大了,谁会不想呢?但他并没有真的谋反,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所以朱棣才会把他留在北京,并允许他保留护卫,甚至在发生刺杀之后也没有对他进行处罚。朱瞻基在有一定的证据的情况下,也没有动朱高燧,而是释放善意让朱高燧自解兵权,换来余生的逍遥。

参考《明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关羽被杀前曾经主动向孙权投降孙权为什么会拒绝关羽投降

关羽被杀前曾经主动向孙权投降孙权为什么会拒绝关羽投降

勒班托海战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勒班托海战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郭子仪简介郭子仪为何能善终?

郭子仪简介郭子仪为何能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