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史崇之是奸臣还是忠臣?史崇之代表诗词
1171
史崇之,南宋大臣、宰相,是尚书右仆射史浩的孙子,右丞相史弥远的侄子,鄞县人氏。史崇之生于公元1189年,去世于公元1257年,自幼聪颖好学,有大志,专事功。
嘉定十三年,史崇之高中进士,为光化军司户参军。俗话说的好,朝中有人好做官。有一个做右丞相的伯父在,史崇之比寻常官员有更多更好的机遇。
史崇之入仕之后,史弥远就曾问过史崇之日后想在哪里做官。当时史崇之表示,最想去的地方是襄汉一带。他研究过当时的局势,认为襄汉一带对于南宋朝廷而言十分重要。在那里为官,只要治理得当,绝对比其他地方更容易升迁。
史弥远了解了史崇之的意图之后,成全了他,不久之后史崇之就被调到襄阳,任襄阳户曹。史崇之在襄阳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功绩颇显,升迁迅速,历任襄阳通判、京湖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要职。
嘉熙四年,凭借多年的政绩,史崇之入朝拜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两淮四川京湖军马。淳佑四年,父亲去世,史崇之守丧离职。丧期满想要起复,却受到极大的阻碍,最终闲居在家十三年。
宝佑五年,史崇之去世,赠少师,追封鲁国公。
史崇之在后世评价不一,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有才干的人,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位专横独断之人。但是总的来说,对他贬义的评价占据上风。
王夫之就曾经毫不犹豫的说:“夺情之言扬于廷,人子之心丧于室矣。蝇蚋不嘬生而嘬死,有以召之也,而况纷呶自辩以与公论相仇!史嵩之、李贤、张居正、杨嗣昌之恶,滔天而无可逭矣。”
说史崇之独断专横是有的,但是之所以评价如此之低,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过于贪恋权势。对权势的贪恋到了枉顾人伦礼仪的地方,父亲去世,依照规矩和礼制,若是没有特例,史崇之应该离职回乡,为父亲守孝。但是他因为放不下手中的权利,却想要寻找各种办法为自己开脱,不想守孝离职。
中国自古以孝治天下,就连宋光宗因为不想为宋孝宗执丧,都直接被自己的臣子撸下来,换了宋宁宗上位。史崇之虽然占据相位,权势滔天,但是再大能大的过皇帝去吗?所以史崇之一表现出不想为父亲守孝,想要继续执掌权柄之后,天下人直接就爆了。
临安太学生黄恺伯、金九万、孙翼凤等百四十四人,武学生翁日善等六十七人,京学生刘时举、王元野、黄道等九十四人,宗学生与寰等三十四人,建昌军学教授卢钺等人都上书论嵩之不当起复,指责他席宠怙势,殄灭天良,“心术不正,行踪诡秘,力主和议,瓦解斗志,窃据宰位,处心积虑,居心叵测”。
在这样的强大声势中,宋理宗想要护住史崇之,一心排除万难,努力起用史嵩之。皇帝为什么会维护史崇之,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史崇之为相的确有才干,于国家有利。当时有大臣询问宋理宗为什么这样做,宋理宗回道:“朕自当优容之,但边事亦罕有熟者,史嵩之久在边间,是以起复。”
纵观史崇之的为官生涯,除了贪恋权势,独断专横之外,并没有看见他为了一己之力,损害国家利益的方面。同时他个人在军政方面都有极强的能力,多年在襄阳的经营,使得南宋朝廷需要他这样的人。所以史崇之是忠臣还是奸臣,实际上很好判断。他是一个能臣,也是一个忠臣,只不过是一位贪恋权势的忠臣。其实这也狠好理解,因为史崇之自幼学习的就是陆学与吕学中的事功学。
史崇之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人,不仅是政治方面,同时在文学方面也比较出色。不过可惜的是,他只留了三首诗遗传后世。
《雪后》
同云收万里,斜日已三竿。有鸟皆潜迹,无风尚送寒。
晴檐如下雨,枯涧忽鸣渊。渐觉山河复,方知世界宽。
《宴琼林苑》
鸣跸高登秋暮天,西郊辇路直如弦。
梨园花覆千官醉,愈觉君恩湛湛然。
《中秋对月》
一片瑶光万里开,停杯追忆谪仙才。
寻常明月不易见,如此中秋能几来。
零落故人非白社,登临何地不瑶台。
欲招黄鹤临风去,为问霓裳安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