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黄龙旗是如何成为清朝的国旗,并被广泛应用的?
2630
本无国旗,后来“ ”是怎样被清廷广泛使用的?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本来并无国旗,其国旗的创立,从根源来看与列强的侵入密切相关,而从表象来看,则是由于近代的新式海军的建立。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近代出现了甚多旗帜争夺正统旗帜的情形,这里很多旗帜,其实都暗藏祸心。
还请您听我细细说来。
一、 国船旗
1862年年底,大清为了镇压 的起义,筹建了一支新式的海军舰队,交由阿斯本统率,这位阿斯本先生,光听名字就不太像大清人。实际上他也确实并非大清人,但由于当时的大清满朝文武找不出一个懂新式舰队的,所以只能临时找一位外国将军来个赶鸭子上架。
在组建舰队的过程中,当时负责此事的李泰国考虑到舰队需要悬挂国旗以表明国籍,以便其他舰队辨明身份。于是向大清官方建议制定官旗,并自行设计了一份“绿地中交两条黄带”样式的国旗。
这位李泰国,虽然名字中规中矩,但其实是个 的英国人,在童年因父亲职位变动而来到中国定居,因此渐渐成为了一名“中国通“。
但对于大清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在鸦片战争时期,此人就为不明情势的英军出谋划策,尤其对于攻打京师的作战方案的制定,称得上是出力甚多。
在随后的中英谈判中,这人更是“言语狂悖,狡骄异常”,给当时的钦差大臣桂良气的不轻,随后提出“公文往来应使用英文”“应准许基督教传教”“应开放扬子江”等多项丧权辱国的议案。
总之这人虽然汉语说得比一些清朝人还溜,但内里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英国人。
出于以上原因,大清并未采纳他的样式,而是宣布要使用清朝水师所使用的三角黄龙旗。
不过,这位李先生显然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他对清政府的回应置之不理,自行向英国政府提供了自己设计的旗帜和船旗,并与阿斯本订立《阿李条约》——阿斯本只服从由李泰国转述的命令,而不是大清的直接命令,而李泰国则有权力拒绝执行 的谕旨。
这些条件深深的刺激到了大清政府的心,于是,1863年,这只悬挂着李泰国设计的旗帜的海军回到大清时,舰队被原地解散,李先生本人也宣布被解雇,改用赫德担任海关总署。
二、三角黄龙旗
上文提到,在李泰国所设计的旗帜被拒绝的时候,清朝政府表示要使用三角黄龙旗。
这个三角黄龙旗又是怎么来的呢?
这个旗的历史要追溯到1662年,当时在一些各国使者会见的场所,清政府见西洋列强都有国旗悬挂,而己方却无旗可挂,有损“天朝威仪”。于是将“三角黄龙旗”作为官船之旗。
由于国际上的旗帜都是正方形而非三角形,于是在1881年, 批准 使用正方形的黄龙旗,全旗皆黄,内饰五爪青龙。但此时,正方形的黄龙旗仍旧是北洋水师所用的军旗,而非一国之旗。
时间推移,来到1866年,当时的总理衙门才仿照外国的旗帜,制定了第一面国旗,这种旗仍旧为三角形,以正黄色为底,四边辅以青蓝,中绘青龙,左衔红日,这正是大名鼎鼎的大清黄龙旗是也。
当然,从外国人的角度来看,这种绘着“蛇形怪兽”的旗帜,属实不是一种好的旗帜。
首先,在当时海上行船的惯例来看,竖立黄旗,有请求其它船只的医生出手相助的意味,何况在当时甚少有旗帜会采用尖头的设计。 就曾经满是讥讽的说道“彼以龙为大兽,黄为病旗,不见敬重,反为轻讥,将来在所必改者也。”
随后,1888年10月3日, 正式批准了《北洋海军章程》,并且规定大清海军军旗“黄底蓝龙戏红珠图”为大清国旗,从此,大清国旗尘埃落地,在随后的数十年里飘扬在中国各地。
上图_ 1889年美国海军上《海上旗帜手册》绘制的黄龙旗样式
其实关于大清黄龙旗的起源,还有一种有所不同的说法,据说在 年间就已有三角龙旗了,所谓“至旗之有龙,实始于咸丰”。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有位自美而来的使者,叫做威廉,当时广东一带海上多海盗,因此很多中国商人行船时会冒挂洋旗来寻求庇护。这个威廉就上书大清政府,希望大清政府快点设计自己的国徽国旗,方便大清的商人行船使用。于是,大清的官老爷们顿觉丢脸,于是交由礼部来拟定国旗。因为中国人喜欢龙旗,所以一开始确定了红底三角形的龙旗。
不过有资料显示这一时期的龙旗只允许官船使用,平民商人不得冒用。
三、蒲安臣旗
蒲安臣旗算是在大清国旗尘埃落地之前的一个小插曲,这位蒲安臣同样不是大清人,而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在此时担任中国使节出使欧美。
相比起前面那位坏的流脓的李泰国,蒲先生算得上是彻头彻尾的国际友人,在之前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六年里,始终兢兢业业,赢得了很多清朝重臣的好感。
于是在其归国之际,委派其为外交大使,为大清出使欧美。
在出使之际,这位大使突然发现大清没有国旗有失礼节,于是乎自行设计了一面国旗悬挂。
这面国旗的样式是“黄底,周镶蓝边,中绘飞龙”。
可惜,这面国旗同样没有得到大清的承认。
但这面旗帜与大清最终定稿的黄龙旗有诸多相似,从这里也完全可以看出大清对待蒲安臣和李泰国的不同态度。
其实国旗是在国际交往中用于国家识别的符号,是基于国家间平等的关系而展开的交往中逐渐派生而来的,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人没有国旗的概念,再说大清是“天朝上国”,也不需要和蛮夷小国们平等的相处,大清自有的旗帜,往往都是贵族们的家旗,或者 子弟所用的势力识别。
在 之后,大清开始有了些许模糊的国旗的认知,而此时大清并不考虑去设计一面国旗的原因是,大清认为蛮夷之所以需要这么一面旗帜,是因为他们来我天朝上国交易,需要让我这个地主能够识别他们,而我大清地大物博,不需要去蛮夷的国度交易,因此,也就不需要国旗了。在大清看来,那个只是表明你是何方蛮夷所用的蛮旗罢了。
之前所提到的中国商人冒用外国国旗就是这个时期发生的,史称“ 。”
其实这段时间,大清政府既不想设计国旗,又不允许商人挂蛮夷之旗,这就直接导致了大清商人无旗可用,在国际上被视作“无国家”商船或者“海盗”。
清政府就是不想商人行商,这和他们所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相互违背。
上图_ 宣统年间的彩绘本《海军旗式及章服图说》里的黄龙旗
上图_ 古董旗帜--黄龙旗
有趣的事情是,等到1912年,宣统退位,从1862年北洋水师算起,龙旗的历史正好有50年。
龙旗作为官旗的历史结束了,但龙旗本身的历史还没有结束。大清灭亡,老百姓可以挂龙旗了,“沪商竞制龙旗,争奇斗盛,各不相下”。然而某些龙旗的制作实在过于招摇,结果被当作复辟机关被警察治了个“肴乱人心之罪”。
关于大清龙旗的故事,大抵就是如此。它身上携带着一些历史的屈辱背包,只有在今天, ,我们才能静下心来去审视哪一出曾经的闹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