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太史公宋濂?宋濂为什么被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1449
宋濂与刘伯温是同时期人,是当初帮助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重要大臣,同时也是当时的大文学家、史学家,字景濂,号潜溪。补充一点,他还是著名儒学家方孝孺的老师。
宋濂最开始是受到李善长的举荐,从而入金陵拜见太祖皇帝,并凭借自身的能力受到朱元璋的重用。在朝之时,曾多次奉命编撰典籍、史书,立下大功。后来著名的胡惟庸案发生,朝中文物的大臣牵涉其中的不下百名,宋濂也受到牵连。最开始的时候,朱元璋原准备将其处死,因为马皇后和太子朱标的求情,才逃过一命,被流放茂州。
宋濂是一个谨慎的人,这一点体现在他的保密上面。
朱元璋对宋濂十分信任,因此遇见国家大事,很多时候都会召宋濂入宫讨论。宋濂从来不会将宫中与皇帝对话的内容,泄露给别人知道。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受到皇帝命令,而写的文章和词赋,除了献给皇帝的,其余草稿都会烧毁。
宋濂作为一位大臣,是一个忠于帝王,公大于私的人。
君为臣纲,宋濂的忠,正如儒家思想中规范的那样。他人为“人君就像父亲、像天一样,难道可以欺骗他吗?”所以就算是在家中之时的私事,但凡是朱元璋询问的,他都毫无保留的交待。
明朝很著名的机构,便是特务机构,这是明朝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设置的。锦衣卫等人,像无孔不入的苍蝇一样,矜矜业业的为皇帝监视天下。宋濂曾经在家中与客人饮酒,朱元璋于是派人监督。监督的人将宋濂的一举一动,甚至是话语都记录下来,回来之后向朱元璋复命。
等到第二天的时候,朱元璋将宋濂留下来,询问他昨天喝酒没有?是否有客?菜品为何?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很满意,因为宋濂一五一十的说了,没有丝毫隐瞒。从此之后,朱元璋对宋濂也就越发信任了。
宋濂是一个公正清廉的大臣,从不收受贿赂。贿赂是亘古存在的,许多人无法拒绝,许多人却并不会同流合污。宋濂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曾经直接在门上写了大字:“宁愿忍受饥饿而死,不能贪利而活着。”
宋濂办事全部依据法律,坚持自己心中的原则。不管是多少钱,他都不贪图。甚至于有些权贵,拿钱贿赂他,他都不惧得罪人,直接拒绝。曾经日本有一位使者,奉旨向宋濂请求文章,作为回报是黄金一百两。
一篇文章,也不是什么影响国家的大事,而且还可以得一百两黄金,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宋濂却拒绝了,朱元璋问道他的时候,他回答:“天朝的侍臣却接受蛮夷小国的金钱,不是维护国体的做法。”
宋濂是一个勤奋好学,孜孜不倦的人。他之所以能在文学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与他从不退缩的求学精神有关。
他小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问题。为了得到答案,他冒雪前往离他数十里远的梦吉老师。梦吉当时已经不收学生了,他此去很可能会落空,但是他还是去了。
等到了之后,梦吉并不在家,但他并没有放弃,几日之后又来了。但是梦吉却并没有接见他,他在雪地里站了很久,才回家。等到他第三次去的时候,还掉进了雪坑之中,如果不是被人救起,很可能就丢了性命。
等他到了的时候,几乎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梦吉终于被他的诚心感动,不仅解答了他的问题,还收他为徒。
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自然是因为他文学成就极高,文章和诗词都写的好。刘伯温曾说:“宋濂(文)第一,其次,臣不敢多让,又其次张孟兼。”徐尊生也评价:“南都有博学士两人,曾以舌为笔,宋以笔为舌,实相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