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何不背叛刘邦?原因到底是什么?

3077

发布:2024-11-11 03:53:34  来自 云裳佳人 觅知友会员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 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韩信平定 后,在齐国日子过得很滋润,坐拥三十万大军,实力已经能与 、 比肩。

项羽的使者武涉和韩信的谋士蒯通都来劝说韩信,只要韩信严守中立,就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如果韩信有更大的雄心的话,将来还可以趁项羽和刘邦鹬蚌相争,都筋疲力尽的时候把他们一网打尽,一统天下。

但韩信的选择却令人觉得不可思议,韩信并没有选择中立,而是接受了刘邦分封的齐王之位,坚决站在刘邦一边,消灭了项羽。当然,后来韩信也为他的选择付出了代价,被 灭了三族。

韩信为什么做出这样不太明智的选择呢?

有人说,是因为韩信没有造反的资本。韩信手下的兵是刘邦给的,他们忠于刘邦,而不是韩信。刘邦派 和 在齐国监视韩信,如果韩信造反,那曹参和灌婴肯定会杀掉韩信。

这种说法毫无道理。太小瞧韩信了。

韩信是谁?汉军这边的二号人物,之前 ,消灭三秦,带着一支杂牌军就连续灭 、 、 、齐国。刘邦的天下一大半都是韩信打下来的,这功劳太大了,让韩信建立了仅次于刘邦的威信,足以镇住所有人。

刘邦的一帮老哥们一开始还看不起韩信,后来一个个都心服口服,对韩信心存敬畏。韩信被贬为淮阴侯的时候,舞阳侯 见了都要下跪磕头。可见韩信的威望有多么高。

image.png

所以说,韩信的威望绝对能够镇得住手下的30万大军。更何况这些士兵是韩信亲自训练出来的,只有几千老弱兵是从刘邦那里带过来的,怎么会不听韩信的?

至于负责监视的曹参和灌婴,韩信如果造反,他俩恐怕第一时间就被祭旗了,哪还有刺杀韩信的操作空间。

所以,我认为只要韩信选择造反,蒯通和武涉说的话并没有错,三分天下有其一是必然能实现的。

还有人说韩信是军事天才,政治蠢材。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垓下之战后的情况,绝对比韩信想象的复杂多了。韩信以为自己可以在刘邦手下一直安稳地当个诸侯王,没想到命都没了。

image.png

还有人说,因为韩信的个人品质好,知恩图报。感谢给他衣食,任命他为大将军,感谢刘邦的知遇之恩。这种说法当然有道理,因为韩信本人就是这么说的。

其实,大家还可以换个角度,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 和秦汉时期的人与当代中国人很不一样。

比如 好好招待 一年,荣华富贵管够,荆轲就舍命为太子丹去刺杀秦王,无怨无悔。 与荆轲是好兄弟,荆轲死后,高渐离两次行刺秦王,眼睛瞎了也要杀秦王。

豫让只是智瑶手下的一名普通门客。 后,智瑶死了,脑袋被赵襄子做成了酒壶。豫让三次行刺赵襄子,至死不渝。

赵襄子问豫让:你曾跟随过好几个主人,之前的主人也死了,你为什么不去为他们报仇,偏偏要替智瑶报仇?

豫让回答:以前的主人只是把我当普通门客对待,所以我以普通门客的方式回报他们。智瑶给我国士的待遇,因此我就以国士的方式回报智瑶。

还有 刺 ,要离刺庆忌,聂政刺韩王等也与此类似。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秦汉时期的中国人特别重视报恩,有侠义精神。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韩信是在战国末期出生和长大的,早年流浪江湖,一方面受尽白眼,另一方面,也受侠义精神感染, 后,韩信对过去的恩人都一一回报。这不仅是韩信的人品好,知恩图报,而且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就是如此。社会上流传着人们知恩图报的事迹,知恩图报者受人尊敬,忘恩负义者遭人唾弃。韩信就是被这种思维给害了,韩信不知道政治不讲究报恩。

假如韩信晚一千年出生,知道玄武门事变,那必然造反,刘邦的 就当不成了。

总结:垓下之战前,韩信没有选择造反,不只是因为在政治上愚蠢和知恩图报,还受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当时流行知恩图报的侠义精神,促使韩信做出不利于自己的决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明珠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会得以善终

明珠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会得以善终

周贵人:司马衍的妃子,生下两个儿子后来都成皇帝

周贵人:司马衍的妃子,生下两个儿子后来都成皇帝

钟离春为什么到四十岁还未成婚?说完一番话却成一国王后

钟离春为什么到四十岁还未成婚?说完一番话却成一国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