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刘备托孤诸葛亮真的是被逼无奈吗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1381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 托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刘备 这件事可以说是 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转折点,而在后世对这件事的许多描述与刻画中,我们都不难看出刘备此时内心的纠结与挣扎。自己的儿子不堪大任,而反观 此时却大权在握,君臣之间的试探、博弈在这个时候也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最后的结局并不差,但是我们也不免会心生怀疑,刘备当初决定托孤给诸葛亮,到底是不是真心的呢?
要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首先就要从托孤时的背景来分析了,刘备自己也知道,想要找好自己的接班人,那就必须是一个在军中颇有威望的人。 、 已死, 、 、 、 等人并不算是自己的嫡系,这么一圈看下来,也只有诸葛亮可堪大任了。
诸葛亮在初出茅庐之后,曾多次帮助刘备反败为胜,还制定了隆中对的战略目标,帮助刘备一步步建立了蜀汉王朝,可以说,诸葛亮也算得上是蜀汉的奠基者了,更何况他也是目前军中最有资历和威望的人。甚至在不少蜀汉民众的心里,诸葛亮俨然已经成为了一根定海神针。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将蜀汉托付给诸葛亮都是最为合适的。
但这恰恰是刘备最担心的,因为通过之前的一系列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已经称不上是刘备最信任的人了,不仅如此,二人之间甚至还生出了不少嫌隙,但平心而论,诸葛亮又是最合适托孤的人。
当时的蜀汉内忧外患,光有武力也是不行的,除了要应付外交,还要整顿内部势力,稳定政局,而在一众谋臣当中,能力最强的自然就是诸葛亮了。不难想象,如果此时不让诸葛亮出马,估计蜀汉用不了多久就会灭亡了。
所以,不放心诸葛亮的刘备自然会多留一个心眼,在濒死之际,还营造出了一副君臣和谐的托孤场景,可谁能想到,在这个场景背后又暗藏着怎样 的局面呢?诸葛亮在听到刘备“君可自取”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又会是怎样的惊惧呢?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但凡诸葛亮当时有一点迟疑,恐怕他就已经人头落地了,“伴君如伴虎”真的不只是说说而已。
而诸葛亮虽然侥幸逃过一劫,但是他与刘备之间也从此结下了梁子,这在日后的 事件中我们就可略窥一二。
蜀汉建兴九年,李严因督办军粮不力遭诸葛亮弹劾被贬为平民。在当时,李严被废可是蜀汉最为轰动的事件,我们要知道,李严是跟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的,在蜀 中的地位丝毫不落于诸葛亮,而且他的关系网络甚至比诸葛亮还要强得多!但看似坚若磐石的他却因为一件运粮的事情就落得如此下场,个中缘由,我想恐怕不只是“办事不力”那么简单。
在我看来,李严的被废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而论其主要原因的话,我认为刘备在其中还是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刘备自知诸葛亮不能不用,于是便安排了军事能力突出,并且颇有政才的李严来统领蜀汉军队,驻守边城,这无疑就是用来限制诸葛亮的一步大棋。两人看上去是一文一武,合作无间,其实是为了相互制约,从而实现权力上的均衡,保证蜀汉政权的稳定,这么看来,刘备在玩弄帝王心术这方面,确实有一套。
但最终的结果却没能如刘备所愿,刘备死后,诸葛亮逐渐架空了李严的权力,终于在建兴九年,李严运粮事发,被彻底地打压下去了。刘备临死前精心安排下来的文武格局,也就这么被诸葛亮打破。回过头想想,当时刘备如果不托孤给诸葛亮,恐怕会引发比现在更大的动乱,这也印证了我们的观点,刘备当初托孤诸葛亮,确实是迫不得已!
好了,以上就是我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全部内容啦,各位如果觉得本文有何错漏,欢迎来评论区留言指正哦。另外,如果大家想了解三国历史,或者还想知道关于三国杀 传的最新资讯,欢迎点个关注,谢谢大家,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