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和珅贪污究竟有什么样的底线虽视财如命却有两不贪
5057
对 贪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据《 》所载: 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 驾崩,“憋屈”已久的嘉庆帝终于大权在握,得以大展拳脚,而他首先要除掉的就是“二 ”和珅。为了麻痹和珅,嘉庆帝先令和珅总理丧事,待其放松警惕后,嘉庆帝突然翻脸,雷霆出击,在正月十三日颁布和珅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并将其逮捕入狱,紧接着在正月十八日廷议其罪,最终裁定赐和珅白绫命其自尽!
和珅拿到白绫后口占一绝“五十来年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唯口安澜日,记取香魂是后身”,之后白绫绕颈,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那和珅究竟犯了什么罪呢?
和珅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贪官,以及十八世纪的世界首富,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在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中首当其冲的应该是“贪污罪”,但翻开史料,细细查看嘉庆给和珅拟定的“二十条大罪”。
我们会惊讶地发现,根本没有“贪污”的字眼,排在第一的大罪竟然是“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谕旨,而和珅于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七大罪一。”这说白了就是嘉庆认为和珅“拥戴有罪”,提前泄露嘉庆皇储身份确实是和珅的过错,但将此排在第一大罪实在是有点“小题大做”!
至于我们预想中的“经济问题”则排在了十大罪之后,而且大都语义模糊,比如“家内银两及衣服等件,数逾千万,七大罪十七。”;“且有夹墙藏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地窖内并有埋藏银两百余万,其大罪十八。”这两条大罪倒是提到和珅家中藏有巨额来历不明的财产,但并未言明这是贪污所得,也许是人家和珅自己挣下的呢?
而且从“地位”来看,这两条大罪分别位列十七、十八,显然不是和珅的主要罪行!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嘉庆帝好像并不愿意以“贪污罪”给和珅定罪,这一方面是因为和珅所贪大都进了乾隆的腰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和珅贪污颇有“底线”!
纵观和珅一生,虽视财如命,却有两不贪!
第一不贪科举钱
据《中国科举史》所载,科举制始于隋朝,终于清 三十一年(1905年),前后历经一千三百余年,堪称封建制度最伟大的“创举”!科举制一经诞生就担负着两大“重任”:
其一是为 选拔优秀人才,输送新鲜血液,这也是科举制最为主要的目的,我们常说“二十一世纪人才最重要”,其实不仅仅是二十一世纪,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是人才最重要, 思主义虽然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却也承认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历史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历朝历代的君主若无特殊情况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开恩科,选精英。
其二,科举制还承担着控制天下士子思想的重任,虽然我们常说“ 是书生”,但天下大乱往往就是从读书人开始的,因此封建社会的君主们开恩科就是给天下读书人一个“鲤鱼跃龙门”的希望,让他们为了这个“虚无缥缈”的梦想终日埋头苦读,无暇生出“造反”之心。
五代·王定保曾著《唐摭言》一书,其中卷一有语:“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是唐太宗 在视察御史府(考试进士的地方)时发出的感慨,从中我们就能看出古之帝王们居心叵测!
正是因为科举制承担着这两大重任,所以历朝历代都对科举制极为重视,清 五十年曾爆发过一场惊天的科场舞弊大案——辛卯科场案,这场大案令江南士子们群情激愤,民怨滔天,引得康熙帝龙颜大怒,下令彻查此事,最终革职数位大员,处死考官13名,就连幕后黑手,时任两江总督的嘠礼也被康熙赐死(嘠礼是康熙乳母之子),乾隆帝向来视康熙为“偶像”, 都在向康熙看齐,所以也极为重视科举,和珅作为乾隆“肚子里的蛔虫”,自然知道乾隆对科举舞弊的痛恨,所以终其一生,都没有贪污过科举的钱。
第二不贪赈灾钱
严格来说,晚清政府虽然腐败无能,但 十二帝却无一人是真正的昏庸无能之辈,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前的历代君主还是比较“励精图治”的,对百姓也算关心,尤其是乾隆 ,自称“ ”,更是极为重视表面工作,像赈灾这样可以“青史留名”的好事自然极为积极,和珅正是摸准了乾隆的心思,才对赈灾之钱“手下留情”,不去贪墨,再者说来和珅乃一代“巨贪”,哪会看上赈灾款这点蝇头小利!
据《和珅传》所载,和珅不仅不贪墨赈灾钱,还独创了一种赈灾方式:往粥里面撒沙子,按照和珅的说法,往粥里面撒沙子,真正的灾民不会在意,但冒充灾民领粥的人却会因为嫌脏而放弃领取,这样一来真正的灾民就能得到更多的粮食,电视剧《铁齿铜牙 》中曾还原过这段历史,剧中纪晓岚对和珅的做法大加斥责。
但我们客观来说,和珅的方法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妙招,像纪晓岚那样的理想主义者,只知一味高谈阔论,不知真正的民间疾苦!
小结:
综上所述,和珅虽然为一代“巨贪”,却也不是什么钱都贪,像科举和赈灾这样的国之大事他就不会去插手,这也是他的底线所在,当然和珅之所以会这样做或许有其“良心未泯”的原因,但更多还是因为这两件事是乾隆的底线所在,不去触碰乾隆的底线,永远与乾隆站在同一战线,这是和珅得以在乾隆一朝屹立不倒的根源所在!
参考资料:《和珅传》《清史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