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三眼花翎有什么用?为什么清朝大臣只有几个人有?

5052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 的三眼花翎有什么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喜欢看清宫剧的小主们都熟悉一个剧情:大臣立功了,侍候主子高兴了, 总是会故作斟酌后回身:赐某某双眼花翎……这就意味着大臣被加官进爵了。可是,不知了解这双眼花翎的人有多少,为什么是双眼不是单眼或者不是三眼呢?这不是随皇帝喜欢,因为不同的眼数,里面的说法可多了去了,下面我们不妨掰开了细说一番。

image.png

花翎:大清朝特别的官帽冠饰,不同的颜色,不等的眼数,其意义也不同

花翎,是大清朝独有的特别官帽装饰品,或者说冠饰。其实就是孔雀翎做成的,在我们看来就因其羽毛多色,图它个颜色艳丽吧。

不过,大清朝对此非常看重,同样是孔雀毛,但被他们细分之后,其意义就大不相同了。可以这样说:一根孔雀翎就是一张行走的名片,你是什么人物,人家通过它一搭眼就明白了。

当然,冠翎实际上还有另外一种材料的,那就是鹖鸟羽毛被染成蓝色后的样子,清朝人称之为蓝翎。这蓝翎当然不能与花翎相提并论,因为清朝有规定,凡是六品以下的官员必须用这种蓝翎,再往上的才能戴花翎。

只不过花翎虽然都是孔雀翎做的,可因为“晕目”数量不同,其等级也不一样。什么叫“晕目”?白话讲就是孔雀翎上的圆圈,类似于眼状的那个圆,清朝官方称之为“眼”。

image.png

于是,官帽上因为“眼数”的不同,其品级自然不同起来。没办法,这就是规矩制度,花翎的眼数在大清帝王眼中意义重大。

其中,一眼花翎,又叫单眼花翎为单枝孔雀尾翎,长约36厘米的样子,被插于五品以上内大臣、前锋营以及护军营的各统领、参领的帽子上。

另外,这些人还不能是汉人,他们必须是满洲正白旗、正黄旗、镶黄旗这样“上三旗”子弟。这应该是大清朝廷堂上最多的冠饰,毕竟双眼与三眼花翎那就太少了。

双眼花翎长约33厘米,为两枝尾翎续叠后露出翎毛尾部两个明艳的翎眼,戴于官帽后方。这是为皇亲贵族的特别冠饰,比如宗亲、藩部被册封的公爵宗亲、庶出公主的老公(即和硕额附)。

只不过,这些人虽然可以戴双眼花翎,但并不意味着随便就可以戴。一是要有了相应的等级与身份,二就是那些宗亲必须要在年满十岁之后,经过骑、射考试,合格了才能佩戴。

最后就要说说三眼花翎了,因为戴的人太少,所以就格外让人关注。三眼花翎是清朝除了皇帝之外最为尊贵的人物才能佩戴的,反正最高等级也就是到三眼花翎了,是不是有种官至封无可封的感觉?

戴三眼花翎的人要么是立了大功的臣子,要么是皇室贝子,再就是嫡生公主的老公(即固伦额附),其他人,管你是富可敌国的权臣 ,还是皇室中的郡王亲王,多少钱你也买不到,这就叫资格。

image.png

清朝历史上有几个人被赐了三眼花翎,他们是什么人?为何被赐三眼花翎呢?

大清朝在世267年,据说除去皇家自己人之外,真正被皇帝赏赐三眼花翎的人物,实在是少之又少,绝对的屈指可数。

对,就是只有七个人获此殊荣。这平均一下的话,就相当于三十七八年才封一个,是不是够稀缺?那这七个人都是什么人?又凭什么这么幸运呢?说起来也算是清宫剧中混得极熟的人物了。

第一个就是富察·傅恒。这本就没什么可说的,人家不但身份高贵,出身满洲镶黄旗,而且还有一个被封为 的姐姐。当然,这都是外因,主要人家战功赫赫,大金川之战、准葛尔叛乱、清缅战争,哪一次人家不是冲锋在第一线呀。 给人家三眼花翎也算 吧,不服不行的。

第二个,当然就是傅恒的儿子 了,他是出生后被赐为贝子的命,戴个三眼花翎水到渠成。不过,福康安战绩也极高,什么甘肃回民起义事件、台湾 事件、苗疆、廓尔喀等都有他的份,可算是凭资格戴官帽的人。

第三个是乾隆红人和珅的弟弟和琳,为正红旗出身,参加了廓尔喀战事,军功至高,所以被赏赐了三眼花翎。关于这一点,想来和珅一直很受伤吧。

第四个是蒙古正白旗出身的长龄,在白莲教起义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另外还主持了平定张格尔叛乱的工作,从而受到了三眼花翎的赏赐。

第五个有点意外,禧恩,本身就是皇家成员,是睿亲王的次子。这其实也很可悲,嫡长子生下来就可以继承父亲的爵位,而他只能凭自己的能力去打拼了。但人家也挺争气,因为平定了湖南 的叛乱事件,从而也成了三眼花翎的佩戴者。

第六个清末大臣 ,作为辅政大臣,他做的事情很多,自然功绩也越累越高。当年 也是在赏无可赏的情况下,给了他三眼花翎的荣耀。这也算是汉人中第一份的恩庞了,前两百多年从没有一个汉人有此殊荣。

最后一个也是个汉人, ,感觉这算是清末时期矮子之中选将军的结果。他做了什么实在没的可说,但人家会“说话”,会看眼色,让老佛爷各种喜欢。于是,三眼花翎便被人家一张巧嘴哄到手了。

image.png

不过是枝花翎,为何皇帝总是“舍不得”赐赏臣下,这里面有什么说法吗?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不解了:不就是个三眼花翎吗?又不是封王赐地,羽毛多的是,拿去装饰就是了, 干嘛这么小气?

这可能就是文化图腾的意义了,花翎就是根羽毛不假,但它代表的意义不同凡响。自从清朝有了这花翎冠饰,反正就造就了很大一批向往之人。据说当年攻打台湾,一手促成 统一台湾的大将 ,在面对皇帝“靖海侯”的赏赐时,就力辞爵位而提出了要佩戴花翎的要求。最终,康熙大方地“特旨许之”单眼花翎。

按理说,这花翎不过就是一个装饰品,当不得吃当不得喝,可就是因为皇帝越不给,大臣们就变成了“物以稀为贵”,总是想方设法地去获去了。

可话又说回来,大臣们是得不到的东西才是好的,那皇帝为啥这么舍不得赏人呢?其实理由也不难理解:资格。

对,还是资格这两个字限制了三眼花翎的扩散。皇家最为看重的就是一家独尊的现实,如果全天之下皆与皇帝为本家,皆是宗室之后,那天下成什么了?

除了这一点,人们必须要明白一个现实: 的身份是独一份的,那是因为地位摆死的。三眼花翎同样如此,它之所以贵重,难得,也是因为地位限制才导致的。如果皇帝不那么爱惜三眼花翎,随便就拿来赏人,恐怕也就失去它的意义了。

image.png

所以说,这就是一种图腾作用,不同的东西它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不同的人就只能按不同的等级来拥有。就好比蓝翎来说,为什么会选用鹖鸟羽毛,是因为这种鸟生来就好斗,好勇,是专门用来打斗的物种,将它赐给六品以下的侍卫、军官等人,不就是很贴切了吗?

三眼花翎也是如此,但贵重的人不能满大街都是,假若满朝都是戴着三眼花翎的大臣,动不动就有人抬出自己的“资格”来说话,皇帝恐怕就要担心自己的天下了。

据说后来清末缺钱的时候捐官买翎之风甚重,蓝翎只要几百两银子就可得,而花翎则要高达七千两实银。至于三眼花翎嘛,还真没有记载说卖过的事。想一想,国家都要亡了,人家也不肯卖的羽毛,那就不是单纯意义的冠饰了吧?

非自家人,不可得。这就是三眼花翎在皇帝眼中的地位,那些异性大臣的三眼花翎,不过是一种刺激,他是在引诱着别人为自己国家卖命、比拼才扔出的诱饵而已。

image.png

看到这里相信你也就明白了,并不是说什么东西越不可得就越好。事实上,有些事不能较真,比如其他大臣,一辈子也没有得到三眼花翎,不是也活成历史了吗?为着身份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去争,去斗,实在没意思,还是活在当下,顺其自然吧,你说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揭秘秦始皇不杀功臣之谜只因为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揭秘秦始皇不杀功臣之谜只因为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深受吕布器重的三员大将中最后招降的人分别是谁

深受吕布器重的三员大将中最后招降的人分别是谁

傅瑶受尽汉元帝的宠爱,为什么始终坐不到皇后的位子?

傅瑶受尽汉元帝的宠爱,为什么始终坐不到皇后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