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乾隆出巡最多的地方是江南乾隆去江南有什么目的
3533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 出巡故事,欢迎关注哦。
出巡,也叫巡幸。巡幸自古就有,至少可以追溯到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而在 ,出巡主要就在 和乾隆两朝,不光有下江南的南巡,还有到五台山的西巡,到泰山的东巡,和到避暑山庄的北巡。其中,江南是乾隆出巡去得最多的地方,那么,为什么是江南呢?
在清朝,江南主要指的就是江苏和浙江这两个地方。这两个地方加在一块,对清王朝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政治上,江浙一带的 文人是文化精英里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江南也明清两朝的文化中心。而且,清朝实行的是九品文官制度,虽然当时汉人很难做高官,但是在后五品的官员里,江浙汉人占比很高。在经济上就更不用说了, 的江南,那是当之无愧的经济中心,天下货物云集汇聚,是全国市场的引领者。
对清朝的皇帝来说,江南重要毋庸置疑,但这个重要的江南也很危险。清兵入关以来,江南汉人,尤其是文人精英的反抗情绪就是最强的,皇帝对江南文人,是既想拉拢,又不放心。所以,对乾隆来说,管好江南很重要,关系统治是否稳固,但管好江南也很难,他需要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统治手段,能处理好这种微妙又复杂的局面。出巡就是这样一种手段。
乾隆的影视剧形象
乾隆出巡的第一个目的是军事演习。乾隆一次下江南,就要花费一年里1/3的时间,随行的人超过3000。1751年,乾隆第一次下江南,走了2920公里,比北京开车到丽江还远。这么大一支队伍,在外面走这么长时间,肯定需要周密的计划、高度的协调。故而,出巡的准备工作跟打仗差不多,出巡的负责人也一般都是 高官,他们大都上过战场,也是军事后勤方面的专家。为了皇帝出巡,他们要像准备打仗一样,带着手下做好后勤。
康熙和乾隆认为,就算满人已经不靠狩猎为生,就算国内已经基本和平,也要居安思危,军事上绝对不能放松。出巡直接的目的,就是和平时代的军事演习。维持这种适度的紧张,可以让帝国的核心力量,满洲贵族,随时保持应对战争和突发情况的能力。
皇帝这么做,背后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康熙、乾隆都很恐惧,清朝军事的核心力量 ,因为好日子过太久,会逐渐衰落。康熙曾经斥责陕西的八旗指挥官,不能身先士卒,简直给祖宗丢人。他这么生气,就是因为八旗军不给力,他就不得不动用汉人占优势的 兵,那满人八旗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神话,不就破灭了吗?满人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靠的就是武力,满人统治汉人,也离不开武力威慑。现在,武力露出了一丝败象,你说皇帝能不忧虑吗?
所以说,整顿军队,尤其是满洲贵族的核心军事力量八旗军,让他们不要 ,保持满人善战的传统,势在必行。在大清皇帝看来,满人的战斗力可是大清立国的根基,也是保持清朝统治能够稳定、长久的底盘。
乾隆南巡图(局部)
乾隆出巡的第二个目的是扩大皇权、整顿吏治、平衡地方势力。乾隆在出巡的路上视察水利、祭祀地方神祇、检查官员,招揽人才等等。每件事,都需要地方官员配合。借着这一件件差事,乾隆和地方官员就有了更多互动,互动一多,地方官的优劣自然也就体现出来,皇帝了然于心,对管理就加强了,统治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一方面,乾隆利用出巡扶植商人。商人是乾隆下江南的主要投资人,光第四次下江南,两淮盐商就给他捐了467万两白银。这钱当然不是白交的,这些商人用大额捐款换来的,是能抬高他们社会地位的虚衔,还有获得扩大经营像盐这样的垄断商品的资格。这场交易表面上是商人捐助皇帝出巡,但事实上等于变相承认了对皇帝的依赖,这样一来,商人就成了皇帝可以直接管理的社会力量了。
另一方面,乾隆利用出巡拉拢江南汉族文人,他写诗、赏画,给书院题写匾额,这些附庸风雅的事,其实都是在拉拢文人。除了这些小手段,他还在出巡路上设置了选官考试,地方上已经有些名望的汉族文人精英不用考 ,就能通过这个考试特招进官僚体系。
乾隆南巡图(局部)
乾隆出巡的第三个目的是提升自己的威望。从 开始,反对皇帝出巡就是汉族文臣的一个传统。他们有一个很强大的理由,就是皇帝不应该身处险境,因为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就是死在了出巡的路上。在历代文人笔下,出巡,尤其是为狩猎出巡,逐渐成了皇帝铺张、浪费、劳民伤财、不顾大局的一大罪证。 以后,皇帝为了分化军队、贵族的权力,更是大力扶植文官集团,提倡文治。相应地,批评皇帝出巡,也就成了主流的声音。
考虑到这些背景,你就会明白,在康熙和乾隆的时代,皇帝提出要出巡,那就等于是要跟整个汉族文官集团的传统对着干。你想想,皇帝出巡是为了强调武力的重要,这本身就是对汉族文官集团和文治传统的挑战。进一步说,皇帝出巡有一个目的是扩大皇权、监督官员。地方官员当然也不愿意皇帝的手伸得太近,治理的具体细节,他们还是希望自己说了算。
康熙和乾隆就是想要借这个事跟大臣争论,从而贯彻自己的想法。这才是出巡江南的终极目的,也是出巡江南的深层意义。康熙和乾隆就利用出巡的多义,把各种抽象的美德和现实的争议都赋予出巡。这样一来,他们强调出巡,就等于是在强调一系列事情。而且,康熙和乾隆还能借着这个事抬高自己,塑造清朝的正面形象,同时敲打汉族文官。反过来说,汉族文官接受出巡,就等于接受了皇帝要宣扬的意识形态。
乾隆南巡图(局部)
不得不说,康熙和乾隆深得汉文化精髓。他们看似是在说出巡,其实暗指的却是其他的事。这招借题发挥,可以说是古人磨炼千年的一种智慧。在王朝政治中,每件事都可能别有深意,就像是一部等待有人来分析的小说。最高的权力,就是穿透表层意义,通过借题发挥,成为意义的建立者。康熙和乾隆,可以说深谙此道。所以,他们才能利用出巡来撬动这样一盘大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