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邲之战是哪一场战争?邲之战的历史背景
686
公元前596年,楚庄王亲自率兵攻打郑国,原因是郑国不老实,总是答应了归附于楚,但是被晋国一威胁,马上就背叛楚国,跑到晋国的怀抱去了。此时的郑国是名义上的晋国同盟,所以被强大的楚国攻打,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同样强大的晋国,于是派了使者传信给晋国说:“我打不过了,快来救我,否则我又要叛变啦!”就这样,晋国不得不发兵去援救这个善于变脸的小伙伴郑国。
为什么说郑国很善变呢?我们用一段历史来证明,从公元前608年到公元前606年的三年之中,晋国攻打郑国一共有四次,最后郑国服从于晋国;但是接下来的几年中,也就是从公元前606年到公元前598年的八年之中,秦国攻打郑国一共有七次,最后郑国背叛晋国,转而服从于楚国。虽然有点同情郑国,居然这么悲催,十几年中,几乎年年挨打,但是他立场不坚定也是一方面。如果他坚定的站在某一方,他的友邦总会出兵相救的。郑国方面就认为了,“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所以他们叛变起来也得心应手,就是要从晋国和楚国两个国家中选一个更强的来依靠。要是晋楚两国打不起来,他恨不能上去加一把火。没办法,为了生存,他也只能出这种小贱小贱的招数了。
看到这里,没有了解过晋国和楚国之前的历史,那些小伙伴们可能就不太明白了,春秋时期有那么多的诸侯国,为什么这两个国家独独抓住郑国不放呢?这个就要从几十年以前说起了。知道晋国和楚国的城濮之战吗?发生在晋文公时期,是晋文公和楚成王之间争霸的一场决战,这也是晋楚两国第一次争霸之战。城濮之子最终以晋国的胜利而告终,当然晋国也是兵行险着,特别是晋军中的将领先轸,表现尤其突出,各种计谋战略层出不穷。从晋国和楚国双方分别的国情发展来 看,晋国经过了曲沃代翼后,又经过了骊姬之乱以及晋惠公和晋怀公的党狱之灾,晋国始终没能发展起来。然而,公子重耳继位为晋文公以后,励精图治,改革国政,晋国不但在内乱带来的伤痕下迅速复原,还能迅速的发展起来,从二等侯爵国成长为一等公爵国。晋国有了争夺春秋霸主的资格,而楚国也是一样具有了这样的资格。楚国楚成王是一位优秀的国君,但他属于大事不模糊,小事上有些犯蠢的国君。当初重耳流亡到楚国的时候,他招待了重耳,但他的大臣看出了重耳的贤才,知道将来重耳会成为楚成王的对手,所以建议楚成王杀掉重耳。但是楚成王骄傲得不行,最终没有杀死重耳。楚成王在一帮贤臣的辅佐下,使得楚国成为了南方最强的国家,足以有和晋国争霸的资本。
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当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又求助于晋的时候,晋国答应了发兵。双方都知道,这一次恐怕没那么容易解决,都是全力应战的。然楚国战败,霸主地位被晋国占领,此后的几十年,晋国一直居于霸主的地位,楚国只能遥遥相望。
晋文公之后,晋襄公接过霸业,且维持了霸业。但是晋灵公时期,晋灵公年幼且昏庸无道,晋国君臣又不合,所以晋国的发展缓慢了许多,是楚国的机会。楚穆王趁着这个机会,发兵北上,意图将北方的那些小国都拉入自己的阵营,将晋国孤立起来。于是楚国先后灭亡了江、六、蓼,接着楚庄王时期,庄王任用贤才,楚国国力盛强,和晋国争夺小国势力的步伐也不由得加快了许多。楚庄王将楚国和晋国之间的小国几乎都收归自己所控之后,唯独这个郑国总是举棋不定,叛变无常,所以多次发兵攻打他。邲之战之前就是楚国攻打郑国的战争,而且楚国打败了郑国,郑国已经选择了服从于楚国。当然,以上这些就是邲之战发生的历史背景,是晋国和楚国第二次争霸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