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诸葛亮为何不选择自立?与他的性格和理想有关
3631
阿斗虽然扶不上墙,但是 根本没有想过取而代之,让历史没有了假设,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在 演义里, 死后,诸葛亮就掌管了蜀国的军政大权。很多读者会疑问,为什么诸葛亮不取刘而代之呢?毕竟那个时候很流行臣子取君主而代之的。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饱学儒家诗书,精通奇门遁甲、周易八卦,常自比 、 。诸葛亮确实具备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本领。既然诸葛亮能力这么强大,为何不取代阿斗自立呢?在刘备临死前曾叮嘱诸葛亮,表示如果 值得辅佐,那就尽量帮助他管好国家;如果不值得辅助,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
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了蜀汉 的关键人物,国君刘禅也尊其为相父,朝中的大小事情几乎全都是诸葛亮说了算。但是诸葛亮一直兢兢业业地勤于政务,一辈子对刘禅都 ,为了光复汉室, 去攻打 ,直到最后病死五丈原。
关于诸葛亮不取代刘禅的原因,有人认为刘备死后,其实还有一些人能够和诸葛亮抗衡。首先是 ,他和诸葛亮一样都是辅政大臣,地位可能比诸葛亮稍低一点,但李严是蜀地的名士,在本地百姓的名望很高。诸葛亮一旦敢反叛,以李严的号召力,绝对能拉起一批人来反抗诸葛亮。另外就是 ,赵云一生对刘备忠心耿耿,刘备也很器重他,封为 之一。如果诸葛亮表现为忠于蜀国,赵云会全力拥护他;相反,如果诸葛亮要自立为王,赵云就可能第一个站出来要了他的性命了。作者觉得这些假设是错误的,是完全不了解诸葛亮的真正意图。
一个人的一生行为,都会遵从他自己的内心信仰。比如,曹操的座右铭是“宁教我负天下人,绝不教天下人负我”,所以曹操一生都在奉行这个行为准则,思想比较自私,在获得权利之后,就老想着怎样将权力牢牢抓在手上。再看诸葛亮,一直自比管仲、乐毅,这两个人都是名臣,辅佐他们的 成就霸业。所以,诸葛亮内心一直都是想着怎样辅佐刘备,光复汉室江山的!
从诸葛亮的日常所做的事情,也可以看出他没有私心。刘备死后,诸葛亮写了篇千古名作,叫出师表。他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要求自己。诸葛亮对于蜀国的军政事务,无论大小,大到军功的奖赏,小到一缕布帛的分配全都由他来决定。还要亲自跟进情况。这么勤奋地工作,哪有私心去考虑自己的利益呢?作者认为,凡事亲力亲为也是诸葛亮的最大弱点。他忙得没有时间考虑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培养优秀的团队问题,诸葛亮基本上都在用刘备建造的团队,当大将们用完之后,只能“蜀中无大将 作先锋”了。
另外,诸葛亮没有为自己的后人放在权力的顶端位置,没有为夺权战安排。大家看看曹操,权力顶峰的时候,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明显就是为了称帝打基础。还有 ,在权力顶峰的时候,也是安排两个儿子执掌军政大权,对其它有威胁的大臣尽力打击。这些明显的夺权准备,可以说诸葛亮都没有做。因此,诸葛亮是没有想过要取代刘禅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