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朱元璋诛杀功臣,刘伯温是怎么保命的?
3843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 诛杀功臣, 是怎么保命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王朝新立,屠戮功臣。封建社会一姓之江山,非是天下人之江山也。要说屠戮功臣最甚者,当属 开国 。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社会,不少大臣只得引颈就戮,但也有些才智过人之辈凭借智慧逃过一劫,千古奇人刘伯温就是其中之一。
朱元璋
公元1368年,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朱元璋击败徐寿辉、 等竞争对手,又将元军赶回大漠。朱元璋扫荡天下,群雄咸服,于是乎在南京立皇建极,国号大明,年号为洪武。大明朝新立,朱元璋便忘记当初与群臣打下江山后,共享荣华富贵的约定,开始将屠刀伸向群臣。
明洪武八年(1376年),朱元璋以“ ”为借口,杀掉了功臣官吏数百人。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发起“ 案”,宰相胡惟庸被诛九族,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人被杀。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以“ 案”,朱元璋杀掉了 侍郎以下官员功臣,牵连的人数多达六七万人。
朱元璋剧照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反罪,诛杀了 公 、列侯陆仲亨、滕国公顾时的子孙等大量功臣。 前后被杀功臣、宿将被杀者七八万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发起“ 案”,以谋反罪名诛杀凉国公蓝玉及其有牵连者。 一共诛杀了一公、十三侯、二伯,被牵连诛杀者一万五千多人。由此,明超功臣宿将,开国元勋被几乎被屠戮殆尽。明朝开国34功臣,如李善长、 、 、胡惟庸、蓝玉、陆仲亨等功臣及其子孙都被屠杀,仅有刘伯温、 、 、郭英4位功臣逃过一劫。
胡惟庸
在这4人中,刘伯温是如何逃过这一劫的呢?主要是因为一首诗。朱元璋屠戮功臣前,刘伯温自知朱元璋性情反复, ,容不得臣下有二心,加之朱元璋早年经历极苦,拼搏一生才打下大明江山,他的眼睛里容不得一点沙子。刘伯温于是急流勇退,提前告老回老家青田,不再过问政事。
刘伯温虽已告老还乡,但朱元璋始终不放心,于是连夜派出使臣赶往青田召刘伯温回朝。使臣日夜兼程飞马向青田进发,当抵达刘府时,却见府内灵棚高搭,哀乐阵阵,进出的人个个头戴白布,刘家子孙向使臣哭诉,刘伯温在前一天突然死去了。
胡惟庸案
刘伯温已死,使臣只得回禀朱元璋。使臣回朝将刘伯温的死讯禀报后,朱元璋心头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但没过几天,生性多疑的朱元璋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刘伯温不可能如此轻易就死掉,于是他决定亲自去走一遭,暗访一下刘伯温究竟有没有欺骗自己。
使臣回报后的第三天,朱元璋便带着几个随从,乔装成商人悄悄来到刘伯温的老家青田。当经过村头的一处破庙时,朱元璋不由得想起了早年自己当和尚时的情景,于是往事历历在目,恍如昨日。朱元璋于是信步走进破庙之中,刚一走进破庙,迎面的照壁上画着一个背着大布袋的和尚,和尚旁边还写着一首诗:
正茫茫,何必收拾一袋藏?
古来多少英雄辈,得道多助失道亡!
刘伯温
朱元璋定睛一看,发现墙上画的和尚很像自己,朱元璋看着这首诗陷入了沉思之中。半晌之后,朱元璋恍然大悟,他对着墙壁长叹了一声,连连说了三声:“罢了!罢了!罢了!”说完之后,朱元璋命人将此诗抄下,随机返回了京城。
此诗正是刘伯温所留,为躲避朱元璋追杀,刘伯温以假死瞒天过海。刘伯温知道朱元璋不会轻易放过,于是在村口写下了这首诗,若朱元璋再派使臣前来,看了这首诗后应会有所反应。此诗一来可以表达心志,二来此诗传到朱元璋耳朵里,也许能挽回皇帝的初心。
刘伯温与朱元璋
回京之后,朱元璋果然没再追杀刘伯温,也停止了对剩下的功臣的屠戮。刘伯温以一首诗躲过皇帝追杀,充分显示了他的大智慧,刘伯温“神机”之名果然名不虚传。刘伯温写的“得道多助失道亡”,成了千古名句,此诗也成了千古名诗,如今几乎人人会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